排序方式:
被引次数(降序)
被引次数(升序)
出版年(降序)
出版年(升序)
更新时间(降序)
更新时间(升序)
杂志中文名(升序)
杂志中文名(降序)
杂志英文名(升序)
杂志英文名(降序)
作者中文名(升序)
作者中文名(降序)
作者英文名(升序)
作者英文名(降序)
相关性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利用思茅松优良林分选择的107块调查样地,分别以相近地域的样地为同一种群,对种群间进行了各主要生物性状因子的分析比较,应用综合评分法评出了景东者后种群、思茅普洱种群、镇源振太种群为思茅松优良种源,供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公益林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性出发,通过利用经济学中“市场失灵”理论对生态公益林的外部经济性进行分析以及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计量评价,提出了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的必要性,从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群体遗传和数量遗传理论为指导,通过选择因子的筛选,对选择性状的遗传效应和立地效应作出了定量估计。在删除立地条件、年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思茅松优良林分的选择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4.
当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通过森林固碳方式来减缓碳释放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具明显的成本优势(van Kooten et al.,1995;Murry,2000;Benítez et al.,2004)。因此,通过林业活动增加森林碳汇(减缓碳释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我国也将森林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树高与年龄的相关性编制了思茅松立地指数表,并建立了树高生长量与立地因子的数学模型,对立地效应作出了定量估计,划分了思茅松立地类型,对立地潜力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随机抽样调查安吉县30家竹加工企业,收集调查这些企业2004-2008年的经营情况以及生产、技术、人员、资金、产业环境等内容,运用产业成长理论将安吉竹加工产业成长阶段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同时从资金、技术、劳动力、竹资源、政府政策5个方面分析其对安吉竹加工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和完善人才敫励机制、开拓原料和半成品加工基地的产业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7.
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的传统专业特色课程,在农林经济管理、林学等相关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转型,其环境系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等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该文以培养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并经过多届学生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日趋国际化、政治化而成为世界各国当今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对此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其中,通过林业活动增加森林碳汇(减缓碳释放)是重要途径。此外,研究表明通过森林固碳来减缓碳释放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具明显的成本优势,更主要的是这种方法不会对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速度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在中国开展森林碳汇活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培养农林经济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以“林业经济学”课程为例,分析了目前“林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课程专业实习缺少教材指引和基础保障,网络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仍有待创新,第二、三课堂实践缺少课程老师有效指导和反馈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基础教学平台,专题实习平台,第二、三课堂实践平台”在内的“三个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及相关保障措施,以期为农林经济其他特色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南方杉木主产区的典型林场为案例点,基于3种不同立地条件和经营强度的土地类型上进行裸地造林的假设,运用改进的杉木生长模型和修正的Faustman-Hartman模型分析增加碳汇收益对杉木人工林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碳汇收益将明显增加林地作为资产的价值,林地作为资产的价值增加可能使其他用途的土地转化为林业用地,最优轮伐期也随着碳汇价格的增加而呈延长趋势,但对不同类型林地的影响存在差异.中等和劣等林地的碳汇供给量对碳汇价格的反应更加敏感,为通过市场和价格手段来改变现有林地经营方式进而增加林地的森林碳汇供给提供了可能.杉木林地的碳汇供给量与利率和木材价格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利率和木材价格变化对不同类型林地的影响又各不相同.利率和木材价格变化对优等林地的碳汇供给量影响整体不显著,但在一个较低利率水平下或者木材价格下降的情景下,中等和劣等林地杉木碳汇的供给量大幅度提高.碳汇供给量与利率的变化关系也为采用金融手段来刺激增加森林碳汇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