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以山西朔州地区的小黑杨人工林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栽植密度(1 000、500、250株·hm-2)对小黑杨木材解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对纤维宽度、双壁厚、导管比量、胞壁率、导管个数、导管弦向直径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壁腔比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纤维长度、长宽比、纤维比量、射线比量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栽植密度与纤维宽度、导管直径呈负相关关系,与导管个数和比量呈正的相关关系.栽植密度对纤维形态的径向变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改变纤维形态变异的一般规律.纤维长度的径向变异为从髓心至树皮向外逐渐增加,到第12 轮达到最大值后略有下降,纤维宽度、长宽比、双壁厚、腔径的径向变异类似于纤维长度;壁腔比的总体径向变异为沿髓心向外,呈先升后降的波动性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2.
毛竹顺纹抗拉性质的变异及与气干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毛竹轴向分段(4段)、径向分层(6层)取样,研究其顺纹抗拉弹性模量和顺纹抗拉强度的变异规律,顺纹抗拉性质与气干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毛竹的顺纹抗拉弹性模量和顺纹抗拉强度的径向变异很大,不同位置竹材的顺纹抗拉弹性模量为8.49~32.49 GPa,最外层竹材的顺纹抗拉弹性模量约是最内层的3~4倍;不同位置顺竹材顺纹抗强度在115.94~328.15 MPa之间,最外层竹材的顺纹抗强度是最内层的2~3倍.用直线方程预测毛竹顺纹抗拉性质的效果略优于曲线方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5.
6.
黄藤材生长发育过程中导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特有的黄藤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系统分析了导管形态特征、密度与生长发育规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导管分子长度在轴向上先降后升高至1630μm时呈波动状变化,平均长度为1621.796μm。导管分子直径轴向上逐渐下降,径向由内到外逐渐变小,平均直径为187.172μm。导管分子长宽比在轴向上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径向上最大值均在藤茎外部,藤芯及中层值相对较小且差异不大,平均值为9.207。导管分子形状因子轴向上在0.839~0.918范围内逐渐减小,径向由内到外逐渐减小,平均值为0.877。轴向上导管分子密度大体上呈增加趋势,径向由内到外逐渐增大,平均密度为5.65个/mm2。 相似文献
7.
棕榈藤工艺学特性研究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棕榈藤藤茎的表观性状、解剖性质、物理及力学性质等工艺学特性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对棕榈藤的资源状况及利用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9.
以山西朔州地区的人工林小黑杨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栽植密度(2 m×5 m、4 m×5 m、4 m×10 m)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间边材年轮数差异不显著,而湿心材年轮数差异显著;栽植密度对边材宽度影响不大,而对湿心材宽度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边材面积和湿心材面积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小,小黑杨边材、湿心材宽度及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但湿心材增加得更快.湿心材比例为60%~68%,且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总体而言,栽植密度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对湿心材生长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对滩地杨树经长时间沙埋这一特定情况下的木材解剖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滩地杨树经泥沙长时 间的掩埋后(以下称沙埋杨树),其纤维长度为短级(829.08μm),纤维壁厚为薄至厚,纤维、导管比量分别为 62.48%和24.09%,纤维长宽比为47.5,微纤丝角为15.3°。与同一品系正常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杨树比较,其纤维 长度、纤维壁厚、导管组织比量等受到较大影响,相对差异值分别为-33.78%,34.70%、-33.08%,而射线比量、纤 维长宽比等影响相对较小;沙埋杨树微纤丝角较小、木纤维组织比量较大、纤维壁较厚,可预测其较正常立地条件下 的杨树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各指标的径向变异,与正常杨树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由各分子的生理功能及立地条 件使其生长期缩短两方面的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