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平原沙丘区地貌类型进行分类,提出了“容器覆土越冬法”等沙丘改造综合配套措施和5种复合农林业经营模式;筛选出适宜本省西部半干旱风沙区耐干旱耐瘠薄树种长白松、欧洲白榆、甘肃沙枣等6个品种,开展了生长发育、形态、生物量对干旱循环胁迫等适应性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了以县为单位的复合农林业系统分类、分区及调控技术,指出了前郭县复合农林业经营方向。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濒危物种的增加 ,生物多样性研究已普遍受到各国政府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在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过程中 ,经常要计算多样性指数 ,其中最常计算的有 3个指数 ,即 :D ,H',和Jsw。这 3个指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Hurlbert提出的种间相遇机率PIE :D =1 -Σni(ni- 1 )n(n- 1 )Shannon -winener提出的信息度量公式 :H'=-Σ ninlgninPielou提出的优势度公式 :Jsw =H'lgs其中ni—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 ;n—各物种的个体数之和 ;s—调查到的物种总数。这 3个公…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青杨天牛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控制青杨天牛的环境友好型策略。青杨天牛的发生具有分布广、危害重,对黑青杨派危害重,对白杨派危害轻,对幼树危害重,老树轻,对纯林危害重,混交林轻等特点。根据防治青杨天牛措施对环境的作用,将其划分为环境有益、环境兼容和环境有害3个等级。  相似文献   
4.
以樟子松种子小蜂成虫(Eurytoma sp.)为材料,观察了小蜂成虫的交尾习性及其寿命与补充营养的关系。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雌雄成虫对叔丁胺、4-羟基-2-丁酮、1,2-二氯乙烷、异辛烷、1,3,5-环庚三烯5种标准化合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5种挥发物3个体积分数(0.02%、0.02%和2.00%)中,雌成虫选择率最高的为叔丁胺(选择率达66.67%),其次为1,3,5-环庚三烯;而雄成虫选择率最高的为1,3,5-环庚三烯(选择率达63.33%),其次为叔丁胺和1,2-二氯乙烷。雌雄成虫对5种挥发物质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雌成虫均对2%的叔丁胺的EAG反应最强(反应值为0.186 4),而雄成虫对2%的1,2-二氯乙烷的EAG反应最强(反应值为0.292 2)。雌成虫对1,2-二氯乙烷的反应呈随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强的趋势,雄成虫对1,2-二氯乙烷和1,3,5-环庚三烯的反应也表现为随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RNAi技术防治害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NAi技术来防治害虫成了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RNAi可分为细胞自主性的和非细胞自主性的。对应用RNAi技术防治害虫来讲,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非细胞自主性RNAi,即昆虫能通过取食来内化目标基因的dsRNA。RNAi技术防治害虫的特异性极高,不会出现残留污染问题。可以通过注射、饲喂和转基因dsRNA来进行害虫的防治。本文还介绍了昆虫吸收dsRNA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昆虫病毒是生物防治的重要资源之一。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负责病毒的分类和命名。ICTV最近一次报告是2009年的第IX报告。介绍了第IX报告以来昆虫病毒分类上的一些变化。此外,还介绍了病毒命名法规的修订情况。  相似文献   
7.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固碳者。但森林常受到各种干扰, 使其固碳能力下降, 甚至变成碳源。文中主要介绍了叶部害虫、干部害虫和根部害虫干扰对森林碳汇的影响及其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森林昆虫种类繁多, 危害方式及机理也各不相同。叶部害虫通过食叶或吸取汁液破坏叶绿素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研究表明, 与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或上调, 光合作用减弱或增强, 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在林分水平上, 失叶通常导致碳贮量下降。小蠹虫等蛀干害虫危害致树木死亡, 将森林由碳库变成碳源。根部害虫不但使根生物量下降, 还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但机理尚不清楚。害虫暴发后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 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土壤呼吸并无显著影响, 其机理尚待揭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几种药剂及其不同浓度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生物测定确定了4种药剂对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毒力,并利用苦参烟碱烟剂、苦烟碱、高渗苯氧威和阿维菌素进行了林间防治。[结果]2%苦烟碱乳油、3%高渗苯氧威和1.2%阿维菌素微胶囊水悬浮剂1500倍液对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11%、95.57%和97.30%,均优于5%吡虫啉乳油1000倍和1500倍液。林间防治结果表明,3%高渗苯氧成和1.2%阿维菌素微胶囊水悬浮剂1500倍液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2.31%和93.28%,烟剂对幼虫的控制效果达96%以上。1.2%阿维菌素和3%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水悬浮剂地面喷雾法对落叶松叶蜂出土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26%和96.12%,而二者混合喷雾的防治效果达94.62%。[结论l为落叶松叶蜂种群数量的生物调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杨树溃疡病发病资料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对杨树溃疡病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筛选、确定了肇源县影响杨树溃疡病的主要气象因子,分别为5月极端低温(x10)、6月平均湿度(x13)和8月降水量(x23),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精度达90%以上,达到了利用该模型对杨树溃疡病预测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机器学习的落叶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毛虫为我国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林木生长和森林资源的安全。因此,及时准确地对落叶松毛虫虫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报十分必要。虫害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预测方法大多为基于线性的预测,导致其预测效果不够理想。本研究选取当年3月中旬的总蒸发量、上年7月上旬的平均最低气温、当年3月下旬的极端最低气温以及上年11月上旬的平均风速作为自变量,虫害发生面积作为因变量,利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MLF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以及支持向量机(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对落叶松毛虫发生面积进行预测,并将3种方法的预测结果与传统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机器学习的预测效果均在很大程度上优于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并且在3种机器学习算法中,SVM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在30%容忍度下其预测精度可以达到100%,并且该模型还有较低的RMSE值(0.077)和较短的训练时间(1 s)。这表明,机器学习可以应用于生产实际并有效预测虫害发生面积,尤其是SVM模型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虫害发生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