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3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林业   393篇
农学   221篇
基础科学   180篇
  475篇
综合类   1131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589篇
畜牧兽医   485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研究国产人工打洞法所结沉香中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从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3′,3′′′-dihydroxy-4′,4′′′-dimethoxyaquisinenone G (1)和aquilasinenone F (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都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化合物2的IC50 值为(64.6±1.6)mol/L,阳性对照为L(+)-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2.
自2006年以来,长江豚类极度濒危的生存状况得到广泛关注,在其自然保护区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为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江豚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于2015—2018年在和畅洲水域建设生态浮岛、人工鱼巢和放流底栖动物进行水域生态修复,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浮岛的建设可提高区域内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复杂程度;人工鱼巢对产黏性卵鱼类具有一定增殖效果,增殖种类主要为鲤、鲫、䱗和黄尾鲴;生态浮岛和人工鱼巢的建设对鱼类均有较好的聚集效果;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显著增加了放流物种的丰度、生物量及保护区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为中等。该自然保护区水域生态修复效果明显,为工程施工影响下水生生物保护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库布齐沙漠北缘不同人工灌木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江    袁勤    张立欣    代香荣    刘向阳    丁茹    叶丽娜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2):46-53
在库布齐沙漠北缘杭锦旗段选择柠条、沙柳、花棒和杨柴等4种人工灌木林为对象,以流动沙地为对照,研究不同人工灌木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各人工灌木林土壤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总体上,各人工灌木林地土壤容重、蒸发速率和pH值低于流沙地,土壤含水量、入渗率、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速效N、速效P、速效K和有机质含量高于流沙地,土壤盐分与流沙地无显著差异,不同人工灌木林对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善存在差异。2)各人工灌木林地土壤酶活性均强于流沙地,总体而言,柠条林地和沙柳林地的建植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花棒林地和杨柴林地的建植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小。磷酸酶与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脲酶、多酚氧化酶间极显著正相关。3)各人工灌木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显著多于流沙地,柠条和沙柳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多于花棒和杨柴林地;各类人工灌木林地和流沙地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最多,细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间无显著相关性;细菌除了与脱氢酶相关性较低外,与其他酶均极显著正相关;真菌仅与多酚氧化酶显著负相关;放线菌与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显著正相关。 4)各人工灌木林地和流沙地土壤肥力高低为柠条林地>沙柳林地>花棒林地>杨柴林地>流沙地,人工灌木林的营造改善了土壤理化特征和生物学性质,显著地提高了流沙地土壤肥力质量,营造柠条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目前全球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有必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方法/过程]总结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现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提出新一代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的策略。[结果/结论]提出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补齐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短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并加速“四化同步,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必须依赖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5.
利用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阶导数红外光谱(SD-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 D-IR))研究人工老化水稻种子。结果表明,人工老化水稻种子的原始光谱整体相似,二阶导数光谱在1800~800 cm-1范围内的吸收峰强度和形状出现差异。二维相关光谱显示,水稻种子随老化时间的增加,在800~1350 cm-1范围内自动峰的位置和强度显示差异。研究表明,红外光谱可以对人工老化水稻种子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维持农田野花带稳定性和持久性,以充分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对8个不同建植年限(2、4和6年)的农田野花带混播群落的建立过程,包括群落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不同寿命的初始植物和侵入植物重要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播种建立的农田野花带群落,存在2次植物消亡,分别是一二年生植物和短命宿根植物的死亡,导致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密度下降,并为侵入植物的进入和扩张提供机会;2)群落中一二年生植物、短命宿根植物设计比例低且长寿宿根植物设计比例高时,植物群落消亡程度小,抑制侵入植物能力强;3)侵入植物能减缓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农田野花带混播群落在植物选择方面,应将一二年生植物比例控制在25%以内,并使用长寿宿根植物代替一二年生植物和短命宿根植物可增加群落的稳定性;在群落设计方面,将自生植物保留或纳入设计过程,可减缓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在群落管理方面,一二年生植物和短命宿根植物消亡时补播,可提高群落抑制侵入杂草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精准定时输精(fixed-tim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FTAI)对后备母猪早期胚胎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1选取自主培育的金乌猪后备母猪43头,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4头,为自然发情,观察后人工配种(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I);试验组19头,为精准定时输精组。分别于0 h(停喂烯丙孕素)、42 h [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 PMSG)]、122 h [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GnRH)]静脉采血,检测孕酮(progesteron, P4)、雌二醇(estradiol, 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的含量;在配种后33 h,分别屠宰对照组和试验组4头后备母猪,回收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其余后备母猪继续饲养并进行分娩与产仔情况追踪。结果显示,从停喂烯丙孕素至42 h和122 h,P4值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停喂烯丙孕素至停喂后42 h,E2值从80 pmol·L-1显著(P<0.05)下降至58.3 pmo·L-1,而在PMSG作用后又急剧升至134.07 pmol·L-1(P<0.01);FSH值未见显著变化(P>0.05);停喂烯丙孕素至停喂后42 h,LH值由0.09 IU·L-1升至0.12 IU·L-1(P>0.05),PMSG作用后又降至0.09 IU·L-1(P>0.05),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符合正常生理周期的变化趋势,表明用药合理无副作用。屠宰后卵巢排卵点计数结果显示,试验组17.5枚,对照组15.25枚,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平均窝均总产仔数、活仔数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但相对提高1.05头。试验2选取大长后备母猪189头,处理方式同试验1,随机分为试验组94头、对照组95头,试验组活仔较对照组约提高0.58头(P>0.05),断奶成活率提高2.99百分点。综上所述,精准定时输精程序处理符合母猪生理发情周期特质,可增加排卵数且对早期胚胎发育无不良影响,在提高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增加窝均活仔数和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优化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处理和低温胁迫对陆地棉种子萌发的影响,为陆地棉种子耐低温和耐贮藏性研究提供支持和种质资源。【方法】以12份陆地棉种子为材料,通过标准发芽条件、低温胁迫发芽和人工老化处理后发芽,统计并分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根长、苗鲜重和根鲜重等8个指标。【结果】各逆境对种子活力不同指标影响不同。发芽势为人工老化>标准>低温;苗长为标准>低温>人工老化;发芽率、根长和简化活力指数为标准>人工老化>低温;简化活力指数标准>人工老化>低温。标准发芽在相似系数为15分类2类,高活力和中活力。冷胁迫在相似系数为20分为3类,耐冷型、中间型和敏冷型。人工老化处理在相似系数为15分为3类,耐贮藏型,中间型和不耐贮藏型。综合3个环境在相似系数为20分为3类,不耐低温耐贮藏型,中间型和耐低温不耐贮藏型。【结论】低温胁迫与人工老化发芽处理下陆地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长、根长、苗鲜重和根鲜重都有所降低。人工老化处理加快了出苗速度,但降低了最终发芽率,易形成粗壮苗。低温胁迫既降低了出苗速率也降低了发芽率,易形成小叶粗根短苗。发芽势高的不一定发芽率高,发芽势低的不一定发芽率低。标准状态下高活力的不一定在逆境下也高活力,逆境下高活力的标准状态下活力一定高。高度耐低温不耐贮藏的材料只有新陆早7号。中度耐低温耐贮藏的材料有塔什干、新陆早72号和10615,耐贮藏不耐低温的材料有XND1586、KK1543、中棉49号、新陆早42号和关农1号。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政府新闻文本是政策文本的表达形式之一。对政府新闻文本进行挖掘分析,能直观的展现表面动态,揭示对话事件的立场及其背后关系,能对情报分析工作、中国新型智库的发展建设,提供有效的助力。[方法/过程]文章利用TextRank算法进行核心句提取,并结合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框架来做评估,以语料驱动从关键句、关键词两个宏观角度讨论政府决策态度,以词性从话语策略的微观角度总结美国官方对人工智能和5G领域的话语认知形象。[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对于人工智能和5G领域的态度将持续保持在“政府引领下的美国需优先”这一局面,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竞争,增加政府政策性文本的指导无疑是最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are producing a new generation of ecological data. Among these, computer vision (CV) has received increased attention for its robust capabilities for rapidly processing large volumes of digital imagery.
  2. In marine ecosystems, the study of fish connectivity provides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assessing fisheries stocks,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protected areas and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habitat loss. While the field of fish connectivity has benefited from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e extent to which novel techniques, such as CV, have been utilized has not been assessed. To inform future directions and developments,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current use of CV in fish connectivity research, quantified how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technology in fish connectivity research compared with other areas of marine research and described how this field could benefit from CV.
  3. The review found that the use of remote camera systems in fish connectivity research is increasing, b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ed analysis of digital imagery has been slow.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and expansion of CV frameworks in aquaculture and coral reef ecology suggest that CV techniques could greatly benefit fish connectivity research.
  4. A case study of potential use of CV in fish connectivity research, scaling up optimal foraging models to predict marine population connectivity, highlights how beneficial it could be.
  5. The capacity for CV techniques to be adopted alongsid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he unparalleled speed,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se approaches and the benefits of being able to study ecosystems along multiple spatial–temporal scales, all make CV a valuable tool for assessing connectivity. Ultimately, these technologies can assist data-driven decisions that directly influence the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of marine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