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cultiv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peat soil, perlite, vermiculite and yellow mud on growth of Gesneriaceae species(Chirita gueilinensis, Sinningia speciosa, Lysionotus pauciflorus, Hemiboea henryi, Aeschynanthus acuminatus, Saintpaulia ionantha). The growth traits of each plant growing in 7 different matrix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The plant height, crown width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 each plant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substrate ratio was peat soil∶vermiculite=2∶1for C. gueilinensis, L. pauciflorus and H. henryi; peat soil∶perlite∶vermiculite = 2∶1∶1for S. ionantha; peat soil∶vermiculite∶yellow mud=2∶1∶1 for S. speciosa; peat soil∶perlite∶vermiculite∶yellow mud=2∶1∶1∶1 for A. acuminatus.  相似文献   
2.
为给苦苣苔科植物的药用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苣苔科4属40种植物的毛蕊花糖苷与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40种苦苣苔科植物中有30种含有毛蕊花糖苷,其中只有半蒴苣苔属11种植物全部含有,吊石苣苔属不含有毛蕊花糖苷,且半蒴苣苔属在4个属间分布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0.078%;吊石苣苔属分布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0.004 4%。40种苦苣苔科植物中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为0.31%~7.84%。报春苣苔属、半蒴苣苔属、吊石苣苔属和芒毛苣苔属的黄酮含量分布均无明确规律,含量高低差异较大。其中,半蒴苣苔属植物毛蕊花糖苷和总黄酮平均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078%和4.53%。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0种野生苦苣苔植物的引种栽培试验,对其生长状况、适应性、观赏性状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种类生长势中等或强壮;从高海拔地区引种的种类适应性较差;有8种苦苣苔植物的引种适应性较强、观赏性较优,分别为百寿唇柱苣苔(Chirita baishouensis)、牛耳朵(C.eburnea)、丽叶唇柱苣苔(C.pulchurfolia)、硬叶唇柱苣苔(C.sclerophylla)、刺齿唇柱苣苔(C.spinulosa)、文采唇柱苣苔(C.wentsaii)、南丹抱春苣苔(Primulina nandanensis)、朱红苣苔(Calcareoboea coccinea)。  相似文献   
4.
利用石上莲(Oreocharis benthamii var.reticulata)、紫花马铃苣苔(O.argyreia)、大叶石上莲(O.benthamii)、疏花唇柱苣苔(Chirita laxiflora)、短序唇柱苣苔(C.depressa)5种野生苦苣苔科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对栽培在不同pH基质中的每种植物材料生长冠幅、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等性状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测定了这几种植物原生土壤的pH和电导率。结果表明,5种野生苦苣苔科植物均偏爱弱酸性环境,在5~6 pH范围的基质中生长良好,各项生理指标稳定增长。原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反映出这5种苦苣苔科植物较耐瘠薄,但性喜湿润,对水分需求较大,在栽培中需根据其习性调节基质理化性质以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5.
根据苦苣苔科植物的地域分布,可将其分为新热带苦苣苔科植物和旧热带苦苣苔科植物。新热带苦苣苔科植物传粉媒介主要为脊椎动物,旧热带苦苣苔科植物的传粉媒介主要为无脊椎动物。据报道,蜂类、蜂鸟、蝙蝠等可为苦苣苔科植物传粉;不同的传粉媒介选择并适应不同的传粉特征,尤其是花部特征,其中蜜腺花蜜含量及其组成与传粉者的行为特征密切相关。而且,有的苦苣苔科植物具有雄蕊先熟或雌蕊先熟、镜像花柱等特殊现象,从而有效地避免自花传粉。但是,在恶劣环境下,为了能维持种的生存与发展,苦苣苔科的某些植物也会进行自花传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O种野生苦苣苔科植物进行物候期及适应性的观察记录,对这1O种野生苦苣苔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引种栽培、繁殖技术进行阐述,同时,对其观赏性进行量化评价,并对其在武汉地区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根据蜡叶标本、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整理出浙江野生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11属20种,比《浙江植物志》记载的9属16种增加了2个新记录属(全唇苣苔属Deinocheilos,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及4个新记录种(江唇西全苣苔Deinocheilos jiangxiense,休宁小花苣苔Chiritobsis xiuningensis,蚂蝗七Chirita fimbrisepala,长瓣马铃苣苔Oreocharis auricular)。根据地形地貌、生境、母岩土壤、山脉等分析显示,该科植物在浙江省内广泛分布,多分布在西部及南部丘陵山区,有近半数种喜生于石灰岩山地,且不同种之间生境存在较大差异。该科植物可应用于阴湿花坛、林下地被、假山等园林空间。应优先对珍稀特有及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开展生物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并采用快繁技术进行扩繁,对珍稀种类应试行野外回归工作,以扩大种群数量。建议对一些特有珍稀种类的分布区域或分布较集中的区域划定保护小区。表2参14  相似文献   
8.
叶康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8):2228-2234
马铃苣苔属植物花部形态是该属的属下划分及种间界定的关键性状,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及花部形态、结构的解剖、摄影,并对照模式标本,分别对毛花马铃苣苔和黄花马铃苣苔进行了形态补充描述,明确了毛花马铃苣苔花冠斜钟状,两侧对称,檐部上唇2裂片边缘具2.0~3.0 mm宽的橙红色带,其余部分鹅黄色,下唇3裂片橙红色,喉部及筒部鹅黄色,具有1枚退化雄蕊,蒴果线形、近圆柱状或稍具4棱;黄花马铃苣苔花冠钟状筒形,近辐射对称,外面橙红色,内面喉部以上橙红色,喉部以下灰白色,花盘高约1 mm,可育雄蕊4枚,偶见3枚,退化雄蕊1枚,偶见2枚。  相似文献   
9.
报春苣苔属新品种‘幸运’和‘雨延’分别由褐纹报春苣苔(Primulina glandaceistriata)× 硬叶报春苣苔(P. sclerophylla),柳江报春苣苔(P. liujiangensis)× 褐纹报春苣苔(P. glandaceistriata)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来,均为多年生草本莲座状植株,喜荫蔽环境,耐旱性强,花期为4—5月,栽培简单,繁殖容易。与亲本相比,‘幸运’的花冠下唇片很长;‘雨延’叶片具白色网状叶脉,花朵硕大,兼具观花观叶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海南苦苣苔科野生植物资源及其观赏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对海南苦苣苔科野生植物的实地调查并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分布于海南的野生苦苣苔科植物资源进行了整理、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苦苣苔科植物共有13属21种1变种,其中海南特有属2个,海南特有种10个,同时对海南苦苣苔科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了评价,并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