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8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535篇
林业   296篇
农学   616篇
基础科学   136篇
  2056篇
综合类   4734篇
农作物   480篇
水产渔业   333篇
畜牧兽医   1783篇
园艺   318篇
植物保护   27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623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8年长期定位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减量20%化肥配施22.5、30、37.5、45 t·hm~(-2)紫云英(CF_(0.8)G_(22.5)、CF_(0.8)G_(30)、CF_(0.8)G_(37.5)、CF_(0.8)G_(45))及单施化肥(CF)对豫南稻区土壤无机形态及水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减量20%化肥配施22.5~45 t·hm~(-2)紫云英及单施化肥均显著增加土壤Al-P、Fe-P、Ca-P、O-P、有效、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水稻产量。减量20%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CF0.8G)较单施化肥提高土壤Fe-P、Al-P、Ca-P含量及组成比例,降低土壤O-P含量及组成比例。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Fe-P为最有效源,土壤Al-P、Ca-P为缓效源,土壤O-P为非有效源。土壤Al-P、Fe-P、Ca-P与水稻产量及土壤无机、碱解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减量20%化肥配施紫云英较不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24.26%~26.01%,较单施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75%~5.38%,以配施30 t·hm~(-2)紫云英处理水稻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土壤素有效性、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以减量20%化肥配施22.5~30 t·hm~(-2)紫云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本地糯高粱红缨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糯高粱的物质生产和氮、、钾积累量的影响。在拔节期设置5个不同的钾肥处理(CK,不施任何肥料;K1,拔节期施入K_2O 75 kg/hm~2作追肥;K2,拔节期施入K_2O 150 kg/hm~2作追肥;K3,拔节期施入K_2O 225 kg/hm~2作追肥;K4,拔节期施入K_2O 300 kg/hm~2作追肥)。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糯高粱植株株高、叶面积、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钾积累量,而且均会随着施钾量的增多而提高,在K_2O 150 kg/hm~2达到最高,施钾量继续增加,其植株株高、叶面积、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钾积累量反而减小。在移栽前施入N 75 kg/hm~2、P_2O_5 75 kg/hm~2做基肥,在拔节期施入N 75 kg/hm~2、K_2O 150 kg/hm~2做追肥时,为糯高粱施肥的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盆花月季'仙境'为试材,采用根部浇灌方式,设置0(P0)、10 (P10)、20(P20)、30(P30)g·柱-14个供应水平,研究了水平对盆花月季'仙境'根系生长、不同器官氮养分吸收、叶片SPAD值以及开花品质(花朵数量、花径、花朵干质量等)的影响,以期为月季养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不同供应水平明显改变了'仙境'的根系形态,P20和P30处理较P0和P10处理,总根长增加了81%~111%,总根表面积扩大了133%~196%,细根总长度增加了95%~119%.植株不同器官(新生叶片、新生枝条和根系)生物量和氮、养分积累量表现出与根系生长类似的趋势.与P0和P10处理相比,P20和P30处理单株花朵数量增加128%~206%,叶片SPAD值增加16%~21%.与对照P0相比,P10、P20和P30花径分别增加12%、19%和24%.植株总根长与总氮和总吸收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盆花月季'仙境'对不同供应水平表现出高度的根形态可塑性,适宜的供应水平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开花数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石膏堆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成因及污染风险,为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及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贵州省中部石膏堆场进行实地调查与采样开展分析和研究。[结果]石膏堆场排水、侵蚀冲沟水及洼地积水中Cd,Hg,As的含量都超过农田灌溉水质一类标准(水作)水质限值,特别是Cd。在石膏堆场周边50~300 m范围内,玉米地、蔬菜地、水稻土中Cd的含量分别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4.87~9.43倍、8.83~19.13倍和3.83~13.42倍,堆场周边旱作土主要是Cd,As,Zn的污染风险,而水稻土则主要是Cd,As,Hg,Zn的污染风险;大部分蔬菜地土壤和水稻土中Cd的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结论]天然降雨对露天石膏堆场产生的侵蚀及淋溶作用是重金属迁移的主要原因,在地表水流方向上耕地重金属污染风险随着堆场距离的增加而逐步减小。兴修排灌设施及调整种植结构是减少石膏堆场周边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甘蔗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效磷、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甘蔗单作、花生单作和甘蔗/花生间作3个种植模式,探讨甘蔗/花生间作对根际土壤有效含量、pH值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单作处理相比,甘蔗/花生间作能显著提高作物根际土壤有效含量,却降低了根际土壤pH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甘蔗和花生根际土壤有效含量与根际pH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在红壤上甘蔗/花生间作根际土壤的酸化是促进土壤有效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旨在深入了解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在植物吸收和转运元素方面的机制。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AM真菌能够促使植物改善营养(如酸盐转运蛋白、酸酶基因等)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AM真菌的菌根吸收途径,总结了国内外关于AM真菌对水溶性无机、难溶性无机和有机等3种土壤存在形态下的利用机制。最后指出该领域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侧重点。  相似文献   
8.
以黄河三角洲潮间带盐地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了盐地碱蓬湿地土壤素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盐地碱蓬湿地土壤总(TP)、有效(AP)和AP/TP比值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具有高度的时间异质性,都呈现秋季低、夏季和次年春季高的"V"形分布特征;湿地土壤TP水平较高,已超过生态毒性的最低阈值(600 mg·kg~(-1)),但该区土壤AP/TP比值低于的生物利用度的阈值(2%);湿地土壤TP储量随夏季、秋季、次年春季呈依次减少的变化趋势,AP储量也呈现秋季低、夏春季高的"V"形分布特征;湿地土壤TP、AP含量和储量在两个土层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湿地土壤TP和土壤含水量(P0.05)、Al和Mg(P0.01)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和土壤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AP和土壤含水量及容重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素与土壤有机质、土壤pH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总体上,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湿地土壤的垂直变异性不大,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异性,其含量与土壤铝镁化合物以及土壤盐度和含水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10.
农田汇水河道水生植物原位净化工程处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原位净化工程处理效果,于2017年5—11月,在江苏省泗洪县四河乡的农田汇水河道,利用水葫芦和绿狐尾藻构建组合生态浮床,沿着水流方向设置4个水质采样点,每月监测水体基本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水温(T)、酸碱度(pH)、溶解氧(DO)、总氮(TN)、总(TP)、化学需氧量(COD_(Cr))、悬浮物(SS),分析河段水质沿程变化;在试验开始时、每次采收时监测单位面积植物生物量,干物质含量与氮含量,计算植物氮富集量。结果显示:植物种养后,沿程各采样点数据对比,水体pH值逐渐趋于中性;各采样时间数据对比,水体DO浓度呈升高趋势。在植物旺盛生长期(7—10月),组合生态浮床对河段水体TN、TP、COD和SS的沿程总消减率分别为50.41%~78.00%、44.62%~73.33%、46.15%~57.82%和33.33%~52.38%,其中最高值出现在8月。按照有效试验周期180 d(5—10月)计算,水葫芦的氮、去除量分别约为0.76 g·m~(-2)·d~(-1)和0.09 g·m~(-2)·d~(-1);绿狐尾藻的氮、去除量分别约为1.17 g·m~(-2)·d~(-1)和0.08 g·m~(-2)·d~(-1)。除了植物自身的吸收作用,根系微生物降解作用在污染物净化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田汇水河道原位净化工程中,水葫芦与绿狐尾藻组合生态浮床大幅消减水体氮浓度,有效降解有机物及拦截颗粒物,对于缓解下游水域富营养化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