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4篇
  18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加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加速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向顶级群落演替,确定天然次生林林下补植树种和补植位置,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经营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方法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白桦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及针叶混交3种典型的林分类型为例,在次生林原有天然更新的基础上,利用Voronoi图进行空间单元确定和Voronoi结点边缘校正,并使用反距离插值使林木空间结构参数可视化,预测林分中未含林木区域的空间结构信息,将其作为补植依据,使用熵权法确定各空间结构参数权重,将各空间结构参数插值后图像进行加权叠加,以林分非空间结构为约束条件,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为目标,探讨次生林林下补植树种和位置。结果(1)选取兴安落叶松为补植树种,各林型幼树补植数量分别为660、1 970、315。(2)补植后白桦纯林样地中白桦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2,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1;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中白桦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84,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70;针叶混交林中白桦幼树幼苗增加为0.78,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0。(3)补植后各林型样地林下幼树幼苗Voronoi图多边形边数标准差分别为1.31、1.41、1.36,均处于随机分布状态。白桦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及针叶混交林中落叶松幼树幼苗Voronoi图多边形边数标准差分别为1.27、1.40、1.37,均呈随机分布。结论采伐和补植是两种相反的空间优化方式,将林木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反距离插值,可以预测林分中无林木区域的空间结构参数值,插值后的图像像元大小可以设定为补植幼树所需要的林地面积大小,依据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目标和补植数量的调控目标,提取样地未含林木区域空间参数值,进而确定补植的树种和位置。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承思想的不断进步与成熟使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茶文化元素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就有重要的表达,受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影响,全球的茶文化理念逐渐融合。本文主要阐述了英美茶文化的形成背景以及内涵分析,通过对茶文化元素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具体表达思路的了解,探索出茶文化元素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影响。这有利于我们了解茶文化以及英美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为世界茶文化体系的交流融合以及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在不影响后代生产性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体内、体外胚胎移植效率,从而为体外胚胎在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从移植胚胎数量方面着手,比较其对体内、体外胚胎移植受胎率和产羔率的影响;并以常用的胚胎移植作为对照,研究体外胚胎与其生产效率存在的差距;并对不同来源的后代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对比体外胚胎在生产中的生产效率。【结果】(1)移植2枚体外早期胚胎的受胎率(60.42%)显著高于移植1枚胚胎的结果(48.54%)(P0.05),前者的产羔率也极显著高于后者(74.68%vs 41.96%,P0.01);(2)移植单枚体外胚胎的受胎率和产羔率皆显著低于体内胚胎(P0.05);(3)受体移植双枚体内或体外胚胎,受胎率和产羔率都没有差异(P0.05)。(4)体外胚胎移植后代的公羔比例与体内胚胎没有差异,但显著高于自然繁殖(P0.05)。(5)体外胚胎的后代虽然初生重要显著低于体内胚胎(4.98 vs 6.2,P0.01),但其3月龄体重和存活率与体内胚胎后代皆没有差异(P0.05),且与自然繁殖组间都没有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早期胚胎,体外胚胎移植2枚,体内胚胎移植1枚的生产效率较高。并且对后代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方法对金花茶花品质的影响,为金花茶花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冷冻干燥的金花茶花为材料研究低温避光、室温曝光和室温避光3种贮藏方法对金花茶花品质的影响。每间隔3个月测定其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和茶多酚4种生理活性成分及氨基酸、蛋白质和粗脂肪3种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生理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含量及其表面色泽的变化与贮藏方法及时间有关。相同贮藏条件下各贮藏方法的金花茶花总皂苷、茶多酚、蛋白质含量均下降,粗脂肪和总多糖含量升高;低温避光贮藏的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均较其他两种贮藏法的高,粗脂肪则较之低,花色保持不变;室温曝光下总黄酮和总皂苷较贮藏前降低,粗脂肪较贮藏前升高,花朵表面色泽加深变暗。【结论】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氨基酸总量可作为综合评价金花茶花品质的可选指标。低温和避光利于金花茶花贮藏。从金花茶花品质稳定、外观色泽变化及提高金花茶花等级和售价等方面综合考虑,金花茶花以室温避光贮藏不超过6个月、低温(5℃)避光贮藏不超过12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基因在牦牛繁殖中的调控作用,试验分别采集5头成年母牦牛和5头成年母黄牛的下丘脑、脑垂体前叶、输卵管、卵巢和子宫等组织,通过RT-PCR技术及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牦牛CRH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RH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表明,牦牛CRH基因编码区全长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牦牛与黄牛、猫、鸡、人、小鼠、大鼠和猪的CRH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8%、43.3%、36.1%、46.2%、39.0%、38.5%和56.4%。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与黄牛亲缘关系最近,并与其他物种类聚,符合物种进化规律。CRH蛋白分子式为C920H1503N279O263S3,分子质量为20776.95 u,理论等电点为10.95,其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L)、脯氨酸(P)、丙氨酸(A)和精氨酸(R)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5.8%、12.6%、12.1%和10.5%。CRH蛋白为不稳定亲水蛋白,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CRH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41.05%、1.05%、8.42%和49.48%,三级结构分析结果与其相一致。CRH基因mRNA在牦牛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子宫中表达量最低。牦牛脑垂体前叶CRH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在卵巢、输卵管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黄牛(P<0.05),而两个品种在下丘脑、子宫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CRH基因在牦牛繁殖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文旨在研究新媒体传播特征,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农业科普工作的途径。[方法]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首个官方科普微信公众平台“农科专家在线”的工作实践,通过对后台数据的统计,分析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特征、总结传播经验。[结果]“农科专家在线”累计净关注人数线性增加,北京市的用户占比数最高20.2%。“农科专家在线”72期的平均图文转化率是64.5%。从文章类别角度看重大热点事件(126.5%)、食品营养类(93.7%)和作物科学类(71.7%)的图文转化率较高。[结论]实践证明选题的新颖性、亲近性、借势性,表达方式科学性、可读性,以及文章标题的趣味性对农业科普知识传播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0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SR引物,以海南岛68份红毛丹种质为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SSR指纹图谱的构建。结果表明:1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0个等位位点,多态性条带比例为100%,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93;对68份红毛丹种质做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为0.290~0.664;采用引物-带型组合法构建了68份红毛丹种质的指纹图谱。该结果为今后红毛丹种质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鲁棉1157 的选育过程、农艺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抗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阐明牦牛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基因CDS序列及其在母牦牛生殖轴中的表达特点,为探讨该基因在牦牛繁殖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试验分别采集5头健康成年母牦牛和母黄牛的下丘脑、脑垂体前叶、输卵管、卵巢和子宫组织,根据NCBI公布的黄牛SHBG基因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分别采用RT-PCR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牦牛SHBG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和组织表达检测。结果显示,牦牛SHBG核苷酸序列的编码区(CDS)全长为1 206 bp,共编码401个氨基酸,其中,亮氨酸(L)、甘氨酸(G)、脯氨酸(P)和丝氨酸(S)较多,含量分别为16.5%、9.7%、8.7%和9.0%。蛋白质分子式为C_(1944)H_(3061)N_(535)O_(566)S_(10),分子质量为43.30 ku,理论等电点5.63,与黄牛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和97.5%。SHBG蛋白为亲水不稳定蛋白,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中主要包含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与三级结构分析一致。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与黄牛亲缘关系最近。SHBG基因在牦牛输卵管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他组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SHBG基因在黄牛输卵管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牦牛(P0.01),在黄牛卵巢表达量显著高于牦牛(P0.05),两物种的其他组织中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探讨了牦牛SHBG基因序列及其在生殖轴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研究SHBG基因对牦牛繁殖调控作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