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杂交兰种苗超低温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携带建兰花叶病毒(Cy 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的杂交兰根状茎为试材,采用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法对杂交兰病毒脱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炼苗21 d的茎尖,在0.5 mol/L的蔗糖浓度预培养基中培养3 d,然后浸入0.4 mol/L高糖液体培养基中加载90 min,之后转入玻璃化溶液PVS2(protect vitrification solution 2)中冰上处理6 h,再液氮保存1 h,最后于37℃水浴中解冻2~3 min,1.2 mol/L高糖液体培养基中卸载20 min,待恢复培养后,杂交兰茎尖成活率为64%以上,随机检测30个样品,两种病毒脱毒率均为100%。研究为杂交兰种苗脱毒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2个切花菊品种不同叶位同化能力的差异,比较不同叶位对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光照的适应能力,为设施栽培的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FS-30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2个切花菊品种‘神马’和‘优香’叶片的光合参数,并拟合其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除水分利用效率(WUE)外,‘神马’3个叶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平均值均高于‘优香’;但‘优香’不同叶位之间Pn值和WUE值差异较大,上位叶Pn值和WUE值达3.51μmol/(m2·s)和2.47 mmol/(m2·s),分别为下位叶的6.26、8.23倍,说明随着叶龄的增加,‘优香’叶片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下降。从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LSP)实测值和拟合值的比较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切花菊光响应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且2个品种Pmax、表观量子效率(AQE)和LSP值变化趋势一致,即按叶位从上到下逐渐降低。‘优香’不同叶位之间Pmax差异较大,上位叶为下位叶的3倍,这与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神马’LSP值和AQE更高,因此对光照条件的适应范围更广,更适用于日光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3.
以切花月季为对象,将检测技术手段应用到切花月季栽培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切花月季土壤栽培和基质栽培下的栽培介质与植株养分、温湿度、病虫害、产量与品质等各项指标的检测或监测,记录相关数据并整理,对比生产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栽培基质酸碱度方面,土壤栽培模式pH值范围是6.10~6.28、基质栽培模式pH值范围是4.79~4.84;在栽培基质养分方面,基质栽培模式的含量是土壤栽培模式的4倍以上;在植株养分方面,土壤栽培模式的氮、钾、钙、锌含量略低于基质栽培模式的含量,磷、铁、镁含量高于基质栽培模式的含量;在温湿度监测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方面,基质栽培模式下8月份偶有花叶病和锈病发生,但发病率较低,在5%以内.土壤栽培模式下在花蕾膨大期有棉铃虫危害,发病率为5%,在花芽分化期发生白粉病,发病率为10%,在花蕾膨大期发生灰霉病,且主要发生在花蕾上,发病率为5%.上述结果表明,土壤栽培模式下月季植株的生理机能正常,植株茎秆粗壮、叶片浓绿且稍大,但分枝较少,湿度相对高些,病虫害发生频率偏高,其植株抗逆能力偏弱,叶片多穿孔或缺损,花苞缺损或有灰霉病发生;基质栽培模式下月季植株的生理机能旺盛、抗逆性增强,植株的分枝及叶片偏多、整体长势较好,温度相对高些、病虫害发生情况偏少,其植株生长相对旺盛、抵抗力较强,叶片偏多且基本无穿孔或缺损、偶尔有褪色或斑点.因此,基质栽培模式应该是未来切花月季生产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了解土壤属性(SOM、N、P等)对于指导施肥、农业生产和农业调查中都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研究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附近黑土区范围内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研究.在 ASTER 遥感影像中获取对应采样点的光谱值.将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和遥感影像光谱值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像反射光谱值与有机质含量之间指数关系式;与总氮含量确定为对数关系.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有机质和总氮含量制图.这个模型可以作为土壤参数估测和评价的参考,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周边区域,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和种类的选择依据主要为经验。量化这些区域的土壤pH、阳离子交换容量(CEC)、质地(黏粒、粉粒、砂的组分)将有助化肥和农药的精确施用。【方法】对以上湖泊周边土壤随机取样249个,对土壤pH、CEC、质地进行量化、归类、比较并进行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各湖泊周边土壤pH、CEC、质地差异显著。黏粒组分与CEC呈正相关;粉粒、砂的组分分别与CEC呈负相关;黏粒组分权重最大,与CEC的回归方程解释变异最多,R~2=0.54。【结论】对于CEC和黏粒低的土壤,化肥和农药应"少量多次施",对于CEC和黏粒高的土壤应"相对集中施用"。相较洱海东部区域,其西部区域土壤砂与粉粒组分更大,表明在该区域,农药与化肥流失到水体的风险更大。黏粒组分作为权重最大的指标,可以更多地揭示土壤的差异并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土壤CEC值。  相似文献   
6.
了解土壤属性(SOM、N、P等)对于指导施肥、农业生产和农业调查中都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研究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附近黑土区范围内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研究.在 ASTER 遥感影像中获取对应采样点的光谱值.将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和遥感影像光谱值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像反射光谱值与有机质含量之间指数关系式;与总氮含量确定为对数关系.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有机质和总氮含量制图.这个模型可以作为土壤参数估测和评价的参考,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