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邓鸣 《南方园艺》2014,25(6):56-58
对乡土树种在城乡绿化、森林城市构建中的生态特性、生物学特征和效益与功能的转化率、产出率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提出乡土树种的重要地位与应用的必要性及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橡胶幼龄芽接树的开割标准和割胶制度应因种制宜。对三个无性系三年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40、45、50厘米三种开割标准,对干胶含量无明显差异,隔两日割(d/3)的干胶含量略高于隔日割(d/2)。割胶对三个无性系的树围增长部有抑制作用,而海垦1在树围40~45厘米开割的,则严重抑制树围增长。从三年亩总产量和其他性状综合比较认为,海垦1无性系45和50厘米开割的,以隔两日割产量略高,而55厘米以上开割的,则以隔日割高产,开割标准应定为50厘米为宜;RRIM600可定为45厘米开割,开割头1~2年以隔两日割较好,以后改为隔日割,初割期采用2%浓度乙烯利刺激割胶,产量增加不多,而不良作用明显,出现死皮的较重;PR107可定为45厘米开割,用隔日割制,割胶2~3年后可试用低浓度乙烯利刺激割胶。  相似文献   
3.
海藻糖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非还原性二糖,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除了可作为储能物质参与机体能量代谢外,更重要的是还可作为结构物质参与真菌细胞壁和昆虫体壁的形成,决定病原菌的致病性或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海藻糖合成酶主要负责催化海藻糖的生物合成,包括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和海藻糖-6-磷酸磷酸酯酶两个功能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海藻糖合成酶将有望成为新农药创制的候选靶标。本文主要综述了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和海藻糖-6-磷酸磷酸酯酶的晶体结构、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式和已报道的海藻糖合成酶抑制剂,以期对以海藻糖合成酶为靶标的抑制剂的筛选、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和改造以及新型农药的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几丁质酶 (EC 3.2.1.14) 可催化几丁质降解生成几丁寡糖,在几丁质代谢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昆虫、真菌和线虫等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以几丁质酶为潜在靶标,有望开发出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新型农药品种。近年来,由于噻唑烷酮类化合物被报道具有包括几丁质酶抑制活性的多种农用生物活性,其合成方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亚洲玉米螟几丁质酶 (OfCht) 为代表,对几丁质酶结构特点,典型糖类、肽类、虚拟筛选和天然产物源酶抑制剂,以及几丁质酶与抑制剂的结合方式进行了概要性综述,着重针对噻唑烷-4-酮、2-硫代噻唑烷-4-酮和噻唑-2,4-二酮3种噻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农用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进而对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在几丁质酶抑制活性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基于昆虫几丁质酶独特结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和发现新型噻唑烷酮类几丁质酶抑制剂用于未来农业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16 种多环芳烃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对网购45 份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优化前处理方法,考察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及检出限等参数,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中16 种多环芳烃在1~100 ng/mL范围内均线性良好(r>0.999),检出限为0.01~0.10 μg/kg;5、10、50 μg/kg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6.2%~103.1%,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调查的45 份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中,0~6 月龄乳粉多环芳烃检出率为86.7%,含量为0~1.12 μg/kg,6~12 月龄乳粉检出率为80.0%,含量为0~0.75 μg/kg,12~36 月龄乳粉检出率为60.0%,含量为0~0.60 μg/kg。  相似文献   
6.
郑旭媛  林庆林  邓鸣 《玉米科学》2023,31(2):158-165
基于索洛余值法和随机前沿法测算2003~2019年间玉米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单产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贡献分解,分析长期以来我国玉米单产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2003~2019年间,中国玉米单产累计增长28%,其中劳动投入量、机械费用、种子用量、化肥施用量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8%、22.5%、-3.8%、6.1%和75.9%。2003~2019年间,中国玉米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性增长,余值法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计算累计涨幅达13.7%和18.7%,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在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起到决定性的贡献作用,贡献率分别为68.8%和32.3%。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强有力拉动作用下,我国玉米单产增长已从投入型转向效率型增长,要素投入趋于饱和,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仍有空间,分别表现在种子创新力提高、机械转型升级以及通过服务规模化提升规模效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