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1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评价盐渍化土地经不同利用方式后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内的5种土地利用方式(盐荒地、改良地、牧草地、农田地、林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2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中选取关键指标,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以评价土壤质量,为该地区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林地、牧草地、农田地和改良地均能有效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表征土默川平原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包括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全盐量、饱和含水量、细菌、铵态氮和氯离子,其权重分别为0.35、0.23、0.17、0.10、0.08和0.06;4个土壤质量指数的结果表明,农田地、林地和牧草地的土壤质量指数均高于盐荒地、改良地。  相似文献   
92.
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基础地力及增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省份之一,探究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基础地力状况,评价基础地力和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关系,为指导不同生态区及土壤肥力下的马铃薯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5年在内蒙古4个马铃薯主产区开展的1118个试验点无肥区(CK)和施氮磷钾肥(NPK)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数据。以无肥区马铃薯产量来评价土壤的基础地力,计算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采用边界线拟合方法预测马铃薯最大潜在产量,计算其可获得的产量差,进而明确基础地力对主产区马铃薯产量及产量差的影响。采用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基础地力对马铃薯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内蒙古阴山南麓区、阴山北麓区、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马铃薯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13.10、14.67、15.71和16.45t/hm^2;氮磷钾推荐施肥产量依次在20.90、23.17、25.34、26.54 t/hm^2;平均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57.6%、62.7%、63.9%和66.2%。随着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土壤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逐渐增大。马铃薯施肥产量与土壤基础地力呈显著正相关,阴山南麓区、阴山北麓区、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马铃薯施肥产量与土壤基础地力直线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769、0.876、0.770和0.790 (P <0.0001)。随着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马铃薯施肥产量与预测的最高施肥产量的差值变小,施肥产量的稳定性指数下降,可持续性指数增大。【结论】内蒙古马铃薯各主产区的土壤基础地力产量、施肥产量及地力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的马铃薯基础地力产量、施肥产量及地力贡献率指标均显著高于阴山南麓区。阴山南麓区、阴山北麓区、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施肥可获得的最高预测产量分别为53.68、62.87、65.39和69.65 t/hm^2。土壤基础地力与马铃薯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基础地力的提高增大了产量的可持续性指数,有利于马铃薯的高产、稳产。随着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土壤对产量的贡献率增加,施肥可获得的产量潜力增大。  相似文献   
93.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棕了毛乌素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 ,对圃地选择 ,施肥作床 ,播种量 ,苗期管理 ,越冬防寒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景观格局的变化与驱动因素,以期为研究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1990,2000和2010年的3期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运用ArcGIS及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1990-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研究区近20 a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耕地和林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而水体面积总体保持一致,但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过程。②景观结构多样性增加,类型斑块数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剧。③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变化是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为人为因素,第3主成分是自然因素。3个主成分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贡献率分别为51.34%,23.49%,10.90%。[结论]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主要是人为活动中的耕地面积、人口数量、GDP、一产产值和气候因素中的降雨因素所致;自然因素贡献不大,人为因素中政策因素影响更加直接。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明确通辽市玉米施肥现状,对该地区玉米养分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方法】 对通辽市2005—2007年和2010—2012年两个时期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 通辽市2010—2012年玉米化肥投入总量为333.5~383.5 kg/hm2,氮、磷、钾投入量分别为210.0~237.0 kg/hm2、85.5~106.5 kg/hm2、38.0~40.0 kg/hm2。与2005~2007年比,总养分投入量没有差异,其中氮肥投入量没有差异;磷肥投入量有所减少,旱地和水浇地分别减少28.5 kg/hm2、15.0 kg/hm2;钾肥投入量旱地和水浇地分别增加23.0 kg/hm2和20.0 kg/hm2。2) 与最佳施肥量比,目前玉米氮肥投入量偏高,磷肥和钾肥投入量偏低,特别是钾肥投入量明显不足。3) 通辽玉米施肥主要以基肥 + 1次追肥方式为主,旱地全部为基肥 + 1次追肥,水浇地90%为基肥 + 1次追肥,仅有10%为基肥 + 2次追肥。旱地和水浇地氮肥基追比例分别为1∶2.9和1∶3.3,较合理。4) 通辽市玉米基肥施用的化肥品种主要为磷酸二铵和复合肥,追肥为尿素。复合肥以通用型复合肥为主,其中旱地玉米施用的复合肥配方为15–15–15、18–18–18、17–17–17、19–19–19的占77.6%,水浇地玉米施用的复合肥配方为15–15–15、12–15–8、15–20–10的占78.1%。旱地和水浇地玉米施用的复合肥配方差异较大。5) 有机肥施用农户少,仅占27%。6) 玉米氮磷钾比例为1∶0.45~0.46∶0.10~0.22,氮磷比例较合理,氮钾比例与玉米的需肥规律差异较大。内蒙古通辽市玉米施肥存在氮肥施用过量、磷肥施用偏低、钾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96.
克隆分析科尔沁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溶血素cylE基因片段,为深入研究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免疫机制及制备新型免疫抗原提供理论依据.根据GenBank已公布牛源无乳链球菌溶血素的基因序列,使用Primer5.0软件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乳源性无乳链球菌临床菌株总DNA为模板扩增cylE基因片段,并分析其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97.
无论在任何地区饲养,家禽均有感染球虫的风险。全球几乎每一个鸡群都可以发现由艾美尔属球虫引起的亚临床症状球虫病。另外,球虫病是继发感染梭状芽孢杆菌的致病因素,而梭状芽孢杆菌可引发坏死性肠炎,损害鸡群健康以及导致经济损失。由于这2种感染的普遍性和负面影响,它们的预防和控制需要给予密切的关注。即使球虫病的亚临床感染也能够对鸡群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8.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增收。  相似文献   
99.
布氏田鼠是新巴尔虎右旗草原主要害鼠之一,其种群数量庞大,分布集中,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1980-2013年,布氏田鼠鼠害发生及环境气候条件的长期观测发现,布氏田鼠种群数量在自身自然消长和环境降水量、气温等因子综合影响下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变化,平均周期6-8年;种群增长时具有爆发性,种群衰退时具有快速性的特征。一定程度上种群数量与环境中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并受水热综合影响;种群数量增减是生物与环境综合效应的结果。通过分析布氏田鼠种群波动一般性规律,为今后草原鼠害的预测、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分别用绵羊附红细胞体自然感染病羊的全血及分离纯化的绵羊附红细胞体对小白鼠进行攻毒,以建立绵羊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小鼠模型。通过攻毒后症状观察、血液涂片镜检和绵羊附红细胞体特异性PCR检测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人工感染后3~6 d,血液中均可检测到绵羊附红细胞体,而对照组小鼠未出现异常症状,且血液附红细胞体检查结果为阴性。该研究成功地构建了绵羊附红细胞体小白鼠感染模型,创建的模型可用于附红细胞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