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9篇
  16篇
综合类   66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解决太仓市农膜残留及回收问题,明确造成当前农膜残留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与定位点采样、问卷调查、关键信息人访谈等手段,对太仓市15个典型覆膜蔬菜区监测点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作物种植前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总量平均值为9.81 kg/hm2,种植后为9.55 kg/hm2,总体上属于低污染区,太仓市年均地膜残留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通过调研与综合分析发现,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总量主要受地膜覆盖年限、蔬菜品种、农膜回收方式、作物种植方式以及地膜质量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种植方式和回收方式对农膜残留量的影响大于种植作物类型,是影响农膜残留量最为主要的因素。加强农膜回收可促进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主体部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2.
蚯蚓与蚯蚓粪快速高效分离是规模化蚯蚓生物消解农业废弃物的关键技术环节。针对目前电刺激分离蚯蚓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缺乏相关定量参数等问题,该研究探讨了蚯蚓分离率对电刺激方式、强度、通断电循环周期时长、通电时长及电刺激耦合物料含水率、物料厚度等因子的响应关系,并分析了电刺激对蚯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可促进蚯蚓与蚓粪分离,间歇式电刺激方式较持续式电刺激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间歇式电刺激方式下,蚯蚓分离率与电刺激强度、通断电循环周期时长、通电时长均呈显著的开口向下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蚯蚓生长的物料含水率适宜值为52.60%,物料厚度越小,越有利于电刺激分离率的提高;电刺激处理对蚯蚓体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纤维素酶、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丙二醛含量,蚯蚓经过5 d的恢复性驯养后,丙二醛含量可恢复至对照处理水平;综合蚯蚓分离率、技术参数易操作性等,采用间歇式电刺激方式分离蚯蚓,设计电刺激强度2 mA、通断电周期时长30 s、通电时长1 s,控制物料含水率50%左右、物料厚度20~25 cm,辅助210 lx白光光照,电刺激作业时间30 min,蚯蚓分离效率可达85%左右。研究可为快速高效分离蚯蚓活体与蚯蚓粪的设备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为有效缓解“水稻-草莓”种植模式中水稻收获与草莓移栽的茬口时间矛盾,以草莓常规裸苗稻田起垄移栽为对照(CK),以稻田构建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栽培草莓为处理(PR),观测了不同栽培措施下草莓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等指标。结果表明,PR处理下,草莓产量连续2年较CK明显增加,总产量增产率分别达53.97%和8.27%,其中对12月上旬至次年1月中旬的早期、1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中期草莓产量提升作用达显著水平,分别在试验第1年增加了0.49、6.19 t/hm2,在试验第2年增加了0.92、4.69 t/hm2;草莓的茎基宽、地上与地下部干物质量、净光合速率等性状均显著优于CK处理,表现为在试验第1年和第2年分别较CK处理增加40.65%和19.89%、42.51%和38.57%、49.01%和41.14%、9.16%和36.89%;应用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方式栽培草莓,有利于草莓早中期产量的增产、提升草莓种植的销售利润,符合中国现代农业以“稳粮增效、产业富民、绿色高效”的导向,具有较好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