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14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GIS技术的杨陵区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蓓  陈琼  张颖  赵凯 《水土保持研究》2018,25(1):397-402
居民点的空间布局是新型城镇化研究中首要厘清的问题之一。以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试点——杨陵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居民点的空间布局形态,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相应评价体系和模型,并结合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和GIS技术,研究了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杨陵区居民点布局总体较好,现有居民点布局表现出规模集中化和局部分散化并存现象;(2)区内居民点分布受海拔、坡度等自然因素以及道路通达性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明显,居民点主要集中分布于相对海拔较低、坡度较平缓、离公路较近的区域内,而与渭河的距离影响不敏感。研究结果对后续杨陵区居民点整理和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利用提供了参考,采用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科学性,为不同区域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的评价提供了定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2.
在经历了起步、转变、强化和构建4个阶段后我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环境政策体系,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产生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西部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生物多样性受损、水土大量流失、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现状,促使我国应采取建立生态破坏限期治理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善资源管理体制、规范税收征管体系、拓宽环保资金来源渠道等措施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环境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3.
付磊  吕德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96-5598
村级债务已成为制约陕西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2003年国家提出制止产生新的乡村债务后,陕西农村仍产生了相当规模的村级债务,并对陕西省的新农村建设带来较大的影响。基于这一背景,对陕西关中Y区农村进行了调查,采集了大量详实的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在对“新增村级债务”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采取个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和资料的规律特征,总结新增村级债务的现状并揭示其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新增村级债务的特征和陕西省农村的特点,提出化解新增村级债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
对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经营机制的变革、制度优势的消失、产业结构的低层次、地域布局的分散性、人力资本的低素质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保障农民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5.
刘淑萍  陆迁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6):90-91131
近年来,陕西的苹果产业经济却在逐渐走入低迷。主要原因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缺乏更新换代的新品种;境外水果的大量进口对市场的冲击;销售各自为政,缺乏品牌效应。要解决陕西苹果产业问题,只有政府拿出得力措施,积极选育适宜渭北种植的苹果新品种,在生产管理中给予指导,统一销售,形成陕西苹果品牌,才能使陕西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把陕西苹果生产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96.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博弈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固定价格、违约金情况下和项目资金投入情况下的博弈模型,从中 发现增加违约金条款以及项目资金作为专用性投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双方的违约成本,增强契约的稳定性,是完善双方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7.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陕西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载力的定量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此提供了一套简明而又综合的工具。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陕西省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310 hm2,人均生态生产面积为0.8018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292 hm2,化石能源地在生态足迹和赤字中占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98.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江西省不同地区农民家庭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农民家庭收入稳步增长,但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以及在农民收入结构中,外出务工收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外出务工收入并不稳定.其原因是农民收入增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劳均可耕作的土地面积、农业产业结构、税费负担、农民文化教育水平和非农就业机会等等。针对这些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
加入WTO后 ,国际竞争、国内竞争、同行竞争日益加剧 ,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缓慢 ,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重新调整发展方向 ,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以带动农村奔小康是值得西部乡镇企业深思的问题。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急剧转移的过程中 ,西部乡镇企业发展重心应向农业  相似文献   
100.
农业作为当今世界利用光合作用生产人类所需食物与有机原料的一项基础产业,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本作用。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何适应保护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需要,解决农业生产能耗增加、成本提高及环境破坏等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突出问题。以生态型高效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运作模式,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农业的长期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所谓生态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能接受,即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农业由于以现代化高新技术为依托,因而不能认为它是自然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回归,从生态农业注重多要素平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特征看,它也是一种可持续农业。从生态农业所依循的理论和方法角度可将其定义为: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就,因地制宜,合理组合农、林、牧、渔各业比例,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农业生态体系。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生态农业的基础是建立起完整、科学、高效的生态物质循环利用系统,而这种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由于人类对生物和环境的调控及对产品的期望不同,因而可以在某种意义改变食物链的方向和长度,从而建立起物质循环的多级利用模式。一个系统的产出(废弃物)是另一个系统的投入,废弃物再生产过程中得到再次或多次利用,使系统内形成一种稳定的物质良性循环,这样可以提高初级产品的转化利用效率,增加产品种类、产量和产值,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食物链加环技术,合理组织农业生产,控制食物链方向,使生物能量多级利用,有机废物再次循环,建立一个生产种类较多,食物链结构合理,能流、物流运动较快的生态经济系统。 1 几种常见的生态循环模式 1.1 作物、食用菌循环模式 利用大田作物的秸秆、谷物的糠麸、棉籽壳、甘蔗渣等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原料。食用菌的菌丝体在生育过程中分泌的各种酶,又促进了有机质的分解。所产生的作物营养物质作为肥料施入土中,有利于增强土壤肥力和被作物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