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2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林业   57篇
农学   212篇
基础科学   30篇
  358篇
综合类   2264篇
农作物   231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2048篇
园艺   349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试验采用不同品种甘薯进行无土栽培,通过人工喷施不同浓度溶液,比较不同浓度下相同品种甘薯中含量和分布以及相同浓度下不同品种甘薯中含量和分布。结果表明,无土栽培甘薯可以通过人工施肥富,且含量随着人工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甘薯部位吸收量不同,表现为叶中含量高于茎中含量;不同品种甘薯水培和基质培吸收肥效果较好的均为苏薯16和苏薯17。  相似文献   
92.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780-1784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处理对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小麦有效抗旱和合理补提供理论依据。用不同质量浓度(20,40,60 mg/L)处理PEG胁迫下的小麦幼苗,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对PEG胁迫下小麦幼苗株高、根长、根数及鲜干质量的影响,分析小麦幼苗叶片丙二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显著提高了PEG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根数及鲜质量、干质量、叶绿体色素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同时提高了SOD,POD活性。外源施对小麦幼苗生长中干旱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以40 mg/L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3.
谷子硒结合蛋白基因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土壤与肥料中的元素进入植物体后,与植物中的蛋白质和活性有机成分结合成为植物有机,即植物结合蛋白。本研究以结合蛋白结构和功能为基础,探索其与谷子抗旱的关系。[方法]以谷子耐旱品种勾勾母鸡咀(GG)和干旱敏感品种晋汾16(JF16)为试材,以转录组中结合蛋白基因家族中10个基因为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基因组基本信息、基因间亲缘关系及启动子顺式元件,并对Seita.4G100300基因进行表达水平分析。[结果]发现谷子结合蛋白基因家族中基因启动子上游1 500bp的调控元件具有响应胁迫的多种功能(ABA、Ethylene、GA、MeJA、Light、MYB、SA、热和低温等);经过干旱处理,Seita.4G100300基因在GG和JF16中表达水平均增加,且其在耐干旱品种GG中表达水平的增幅显著大于干旱敏感品种JF16。[结论]谷子结合蛋白基因家族在氨基酸序列和表达模式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本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结合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结合蛋白与植物抗逆性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5,(2):227-236
<正>常规、无公害和有机蔬菜生产模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以2002年建立的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通过10年常规、无公害和有机3种生产模式下蔬菜的定位试验,对土壤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2002年相比,2012年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有机生产模式土壤养分提升幅度最大;2012年有机生产模式的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磷全量及速效氮、磷、钾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模式和无公害模式,有机生产模式土壤容重最小。[刊]/张  相似文献   
95.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癌、抗衰老、解重金属毒害等重要作用,被科学家称之为“抗癌之王”“长寿元素”“生命之火”.本文主要论述富农产品开发的意义、探究梧州市富农产品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
以6年生的‘晚秋黄梨’为试验材料,从初花期开始,每隔15 d喷1次氨基酸叶面肥,浓度为300、500、600倍,直到果实成熟前15 d停止。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叶面肥极显著地提高梨果实元素含量,提高果实钾、钙和铁等矿质元素的含量,从而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富梨。同时,氨基酸叶面肥还可以增加梨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达到提高梨果品质的目的。从喷施效果和经济成本综合考虑,氨基酸叶面肥600倍是生产富梨的适宜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浸种对春小麦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分别设置0,0.5,1.0,2.5,3.5,5.0,10.0,50.0 mg/L共8个亚酸钠溶液浓度,通过发芽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酸钠浸种对春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酸钠溶液浓度升高,春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和根长以及干鲜重等指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1.0 mg/L的亚酸钠溶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亚酸钠浓度的升高(≥2.5 mg/L),其各项指标显著下降,并对根和苗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掌握合适的浸种浓度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98.
旨在研究外源处理对不同类型优质地方常规稻产量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以籼稻品种(‘泰选1号’)和粳稻品种(‘粳选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于较高海拔山区试验田(800 m以上)进行不同浓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外源处理后不会降低两个品种的稻谷产量;随外施浓度的提高,两个水稻品种精米及米糠含量均显著提高,粳稻品种在0~15 g/hm2外源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精米中含量的增加率呈较高的线性模式增长;而高浓度处理下,粳稻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降低;随外施浓度的增加,水稻精米中氮钾元素含量与含量从极显著正相关变为极显著负相关。在浓度较低的环境下,适当增加氮、钾肥的施用量能促进水稻对元素的吸收积累,高浓度反之。因此,对优质地方常规稻外施以提高品质与元素积累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黄芪对的吸收转运能力,以黄芪为试材,采用根施和叶面喷施2种方式,探索施用不同浓度(0、5、10、50、100μmol/L)的酸钠和亚酸钠,对黄芪生物量、含量以及在植物体内的转运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以酸钠还是亚酸钠作为源均有利于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重、含量的增加,随着浓度的增加干物重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黄芪地上部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根部含量与之相反。添加酸钠和亚酸钠处理时,在10μmol/L浓度处理时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重最大,分别比CK增加了49.89%、60.87%和23.36%、60.00%。添加相同浓度的酸钠处理时,黄芪地上部和根部中含量高于施亚酸钠处理,在100μmol/L浓度处理下黄芪地上部含量最大为119.13μg/g,在5μmol/L浓度处理下黄芪根部含量最大为52.25μg/g。2种施方式下,根部施酸钠更有利于黄芪对的富集,且黄芪根部向地上部转运的能力随施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明确6-BA及氨基酸在激素水平上对葡萄叶片衰老的调控,为设施葡萄叶片衰老延缓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设施葡萄延迟栽培条件下,以叶片衰老速度不同的‘意大利’和‘无核白鸡心’2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进行叶面喷施6-BA和氨基酸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和对照叶片衰老期间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及内源激素含量与比值的变化。【结果】外源6-BA和氨基酸处理显著延缓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明显提高了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3)含量和ZR/ABA(脱落酸)、GA3/ABA、(ZR+GA3)/ABA比值,显著降低了ABA含量。生长素(IAA)具有前期保持叶片生长发育和后期促进衰老的双重作用。2个葡萄品种间比较,‘意大利’叶片衰老缓慢。【结论】6-BA和氨基酸通过维持较高的GA3/ABA、ZR/ABA和(GA3+ZR)/ABA比值,提高了葡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延长了功能期,因此,外源喷施6-BA和氨基酸是延缓葡萄叶片衰老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