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6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春玉米田蚜虫种群的数量消长及空间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重庆市郊区1998年至1999年春玉米上蚜虫种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春玉米上取食危害的蚜虫主要有4种,以玉米蚜为优势种群。玉米蚜虫混合种群的数量消长呈现5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两个高峰;几种蚜虫的混合种群在玉米田中的动态分布始终呈聚集分布。采用负二项分布K和聚块型指标M^*/X^-对聚焦集或扩散的趋势分析判断表明,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玉米蚜虫表现出扩散-聚集-再扩散-再聚集的趋势,而且聚集强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相似文献   
92.
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为其安全使用及对水资源的风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衡振荡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运用5种数学模型对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及迁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氯嘧磺隆等温吸附-解吸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吸附常数(Kads-f)在0.740~9.703之间,其中在2#(江西黏壤土)和3#(江西砂壤土)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线属S型等温吸附线,而在其他土壤中属L型等温吸附线;其解吸存在滞后现象,滞后系数(H)在0.259~0.980之间。此外,Kads-f和解析常数(Kf-des)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黏土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H与有机质含量和黏土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氯嘧磺隆在土壤中具有较低的吸附值,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对水体存在风险。土壤有机质含量、黏土含量和pH在吸附-解吸过程中均属支配因素。  相似文献   
93.
对桃蚜进行室内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筛选,选育至10代后抗性倍数增长到49.9倍.生化分析表明,抗性品系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及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磷酸酯酶酶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桃蚜酸性磷酸酯酶对底物的Km,Vmax差异都不显著;碱性磷酸酯酶Km差异不显著而Vmax则显著大于敏感品系.  相似文献   
94.
室内测定了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F0代成蚜的干扰作用,同时通过组建吡虫啉亚致死剂量胁迫下桃蚜F1代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利用生命表参数、种群趋势指数(I)以及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系统分析了吡虫啉对桃蚜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室内种群F0代成蚜的胁迫效应主要表现为降低繁殖力与缩短成蚜寿命;对F1代的胁迫效应表现为降低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延长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以及压低种群趋势指数。吡虫啉亚致死剂量胁迫下对桃蚜实验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小于1。研究结果说明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具有持续控制作用,不存在刺激桃蚜增殖的现象。  相似文献   
95.
紫茎泽兰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其种子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是其成功入侵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在室内外系统研究了储藏条件、地面覆盖物、pH值及温度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种子萌发需要适合的环境条件。地面覆盖可以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5mm的覆盖物就可以显著降低种子发芽数量,在枯枝落叶厚度超过20mm时紫茎泽兰种子几乎不能萌发。室温条件下储藏一年,种子萌发率不低于60%,而在低温干藏(5℃)和低温沙藏(5℃)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延长种子寿命。紫茎泽兰种子对pH和温度均有一个很宽的适应范围,pH值在3.5 ̄9.5和温度梯度在低温10℃到高温50℃/20℃之间种子均可以萌发。本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以及探讨生态系统对于紫茎泽兰入侵的抵御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
高粱条螟在春玉米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粱条螟以春玉米秸秆作为其主要越冬场所。1999年平均百株有虫47头,占越冬钻心虫类害虫的59.9%;室内观察越冬幼虫的化蛹高峰期在4月21日~25日,羽化高峰期在5月10~13日;田间系统调查表明,高粱条螟在春玉米上一年发生2代,春玉米抽雄和扬花期(6月中旬)是1代幼虫的危害盛期,春玉米将要收获时,在玉米上发生第2代幼虫,并在春玉米秸秆上越夏和越冬,成为第2年的虫源。提出了以处理春玉米秸秆为主,同时结合性诱剂诱杀、点施颗粒剂及采用微生物制剂封垛等进行处理的高梁条螟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7.
植物精油对谷蠹成虫熏蒸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160μL/L的剂量下,测试红桔油、红河橙油、柠檬叶油、黄樟油、山苍子油、蓝桉叶油、大叶留兰香油、松节油及互叶百千层油等9种植物精油对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成虫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蓝桉叶油、柠檬叶油、互叶百千层油及红桔油等4种植物精油效果较好,24h熏蒸处理时间谷蠹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上;而蓝桉叶的效果则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精油,校正死亡率达到96.67%,36h以后校正死亡率达到100%。60h时,蓝桉叶油、红桔油、互叶百千层油对试虫的熏蒸校正死亡率达到100%。蓝桉叶油对谷蠹成虫的熏蒸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熏蒸处理24h,36h,48h,60h及72h时,其LC50值分别为35.91μL/L,31.05μL/L,23.81μL/L,19.74μL/L及14.22μL/L。  相似文献   
98.
嗜虫书虱的有效积温及气调致死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虫书虱以全面粉及酵母粉饲养时,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高浓度的CO2是导致该虫死亡的主要因子,其次是温度和O2浓度。在不影响储粮品质下,适当升高仓内温度,并配以高浓度的CO2和低浓度的O2是控制该虫的最佳组合因子。  相似文献   
99.
在160μl/L的剂量下,测试红桔油、红河橙油、柠檬叶油、黄樟油、山苍子油、蓝桉叶油、大叶留兰香油、松节油及互叶百千层油等9种植物精油对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成虫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蓝桉叶油、柠檬叶油、互叶百千层油及红桔油等4种植物精油效果较好,24 h熏蒸处理时间谷蠹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上;而蓝桉叶的效果则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精油,校正死亡率达到96.67%,36 h以后校正死亡率达到100%.60 h时,蓝桉叶油、红桔油、互叶百千层油对试虫的熏蒸校正死亡率达到100%.蓝桉叶油对谷蠹成虫的熏蒸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熏蒸处理24h,36 h,48 h,60 h及72 h时,其LC50值分别为35.91μL/L,31.05μL/L,23.81μL/L,19.74μL/L及14.22μL/L.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广口瓶密闭熏蒸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甲酸乙酯(EtF)在不同条件下对储物害虫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成虫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和温度显著影响甲酸乙酯对嗜卷书虱成虫的熏蒸致死效果.甲酸乙酯在24 h内就能发挥很好的熏蒸活性,在16℃左右的温度下比在31℃的温度下的熏蒸效果好.甲酸乙酯在12,24,36,48,60 h条件下的LC50分别为15.882,15.676,14.011,13.154,10.495.在20,25,30℃条件下,熏蒸处理嗜卷书虱成虫24 h,其LC50分别为11.372,13.283,15.676μL/L;处理48 h时则分别为10.857,12.891,13.154μ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