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5篇
农学   30篇
  17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砂姜黑土区秸秆还田对玉米生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在淮北砂姜黑土区推广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技术,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设置小麦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玉米秸秆单季还田和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还田4种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了小麦、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对机播夏玉米出苗、生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还田处理2008和2009年玉米出苗数分别比对照高3.25%和11.98%;出苗均匀度、株高整齐度、幼苗素质和耕层土壤含水率均高于对照,最终2008和2009年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7.92%、9.51%,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15%、9.48%。可见,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两季全量还田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92.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通过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小麦或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均能提高玉米气生根条数、0—30 cm土层根条数及根系干重,同时,玉米株高和单株鲜重均有所增加。秸秆还田后,在吐丝期和灌浆中期,玉米茎秆基部3—7节间的长度、直径、干重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基部节间的茎秆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显著提高。另外,玉米的根倒伏系数显著降低,而植株抗倒指数则显著升高。相关分析表明,根倒伏系数与根倒率显著正相关,而与单株鲜重、根系干重和基3节压碎强度显著负相关。玉米总倒折率与节间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节间干重、充实度、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以显著降低夏玉米的根倒率和茎折率,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93.
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基本框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概述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建立标准体系、研制技术标准的客观需求,阐明了我国农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构成和三维结构(包含领域、层级、环节)及其发展的基本态势,重点介绍了国外有机农业或有机农产品标准体系构建的情况,明确了我国生态农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国外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特殊性,阐述了从生态农业模式入手,以整体系统为对象、以模式为核心、以配套技术标准为主体、以循序渐进为步骤、以与国际接轨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并提出以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标准为核心的包含基础层、共性层、个性层和细化层4层结构的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框架及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4.
以3个春性、半冬性和冬性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和春化处理,以热时间为尺度,研究了冬前积温对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幼穗分化进程及主要穗分化期累积GDD(生长度日,growingdegree day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冬前积温的减少,不同幼穗分化时期累积GDD减小,冬前积温对小麦幼穗分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单棱期和二棱期,护颖分化期后幼穗分化受冬前积温的影响较小,冬性品种幼穗分化累积GDD对冬前积温最敏感,半冬性品种次之,春性品种则对冬前积温不敏感。春性品种幼穗分化前期适宜温度的上限为14℃,当14℃以下累积GDD达到232~243时,幼穗可正常分化进入二棱期,半冬性品种幼穗分化适宜温度的上限为12℃,12℃以下GDD达到261~277后,幼穗分化可正常进入二棱期,高于上限的GDD不能满足小穗原基正常分化的需求。在田间条件下小麦小穗原基的分化对特定温度范围的累积GDD有稳定的需求,这种需求因品种的春化发育特性而异。  相似文献   
95.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随着播种密度的下降,穗部结实特性和粒重有优化的趋势,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对密度的反应更为敏感,中间型品种周麦18小穗位和粒位对播种密度的调节效应较强;不同部位小穗粒重因结实粒数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粒位效应,下部和中部小穗位的第2粒位粒重较大,而位于上部和顶部小穗位第1粒位粒重较大,第3粒位粒重次于第1和第2粒位,第4粒位粒重最小。在小麦栽培中,应在保证主茎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穗的比例。并在保证结实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尤其是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同时,在保证第1、2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3、4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6.
小麦新品种"瑞星一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毅  夏国军  李金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08-17909
瑞星一号是弱春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从品种选育、生育期、株型、穗粒特征、产量三要素、产量表现、抗性及品质等方面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从整地、施肥、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7.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冬小麦高产抗倒栽培及育种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选用3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分析其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结果]结果表明,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茎秆基部节间特征较好,符合抗倒株型的形态指标,但是个体的健壮弥补不了群体的不足,因此产量不高;中间型品种周麦18节间充实度高、机械强度大,因而有一定抗倒能力;多穗型品种豫麦49基部节间特性及其抗倒能力居中,但是群体较大,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因而产量较高。[结论]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只要群体适宜,都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且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8.
分析了优质高产小麦新麦18在淮北旱茬麦区的产量表现和品质指标,探讨其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与配套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培肥地力是基础,培育壮苗是关键,创建合理的高质量群体是保证.在肥料运筹技术上,改革"一炮轰"传统施肥法,推广"三增三减"施肥法,综防病虫草害和冻害,改变田间管理一促到底为有控有促,促控结合.  相似文献   
99.
玉米花丝生长发育过程中水势、pH值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两个夏玉米品种掖单12和掖单19为材料,通过室内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花丝生长发育过程中水势和pH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变化规律稍有不同,但总趋势一致。吐丝前花丝水势变化平稳,吐丝后花丝水势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吐丝前花丝pH值变化平稳,吐丝后pH值变化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较高的花丝水势和pH值有利于维持花丝活力,花丝水势在-0.1~-0.4 MPa之间时,花丝活力较强;花丝pH值在6.8~6.9时,花丝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00.
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对冬小麦根系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李金才  魏凤珍  王成雨  尹钧 《作物学报》2006,32(9):1355-1360
以耐湿性不同的3个冬小麦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了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32P的吸收、分配及根系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初期(0~5 d),单株根干重略有增加;渍水5 d后,根系干重、根系活力和根系SOD活性开始下降,根系质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