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5篇
  34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整瓶马铃薯组培苗剪切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马铃薯组培苗繁育过程中存在的人工作业效率低和污染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整瓶移植的马铃薯组培苗剪切机构,用于将取苗机构取出的整瓶马铃薯组培苗聚拢、剪切并导入分散于子培养瓶中,进入下一代快繁培养,实现马铃薯组培苗拢苗、切苗过程的低污染、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机械化作业。通过分析计算确定了拢苗爪片、切刀和集苗漏斗的关键结构参数。分别以拢苗角速度和切苗角速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了拢苗效果和切苗效果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拢苗角速度为3.16 rad/s,切苗角速度为10.26 rad/s。在该工作参数下,对设计的组培苗剪切机构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拢苗合格率99.13%、拢苗损伤率0.79%、切苗成功率100%、切苗损失率1.37%、集苗成功率97.53%,完成一瓶马铃薯组培苗剪切所需的时间为48.67s,各项试验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2.
马铃薯组培苗自动取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铃薯组培苗的特点及其培养环境,设计了一套将整瓶马铃薯组培苗一次性无损伤全部取出的取苗机构。该取苗机构包括母瓶机械手和取苗手爪,取苗手爪伸入培养基从根部夹持住组培苗并保持静止不动,母瓶机械手夹住母瓶后退,实现培养瓶和培养苗的相对运动,最终使组培苗的大部分茎秆伸出瓶外,而培养基卡在瓶口处,便于后续苗株的顺利剪切。分析并确定了取苗机构的关键参数。为了明确2对取苗爪片间距离k、每个培养瓶中组培苗数量n、母瓶机械手速度v、培养瓶摆动频率f等因素对取苗效果的影响,以取苗后培养基的倾斜程度为测试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对爪片间距离k是影响取苗后培养基倾斜度的主要因素,而每个培养瓶中组培苗数量n、母瓶机械手速度v和培养瓶摆动频率f没有显著性影响;当2对爪片间距离为26 mm,每瓶苗数为45~55株,母瓶速度为25 mm/s,摆动频率为2 Hz时,取苗后培养基倾斜度最小,取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3.
文章就如何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成活难成材等问题,针对兴和县抗旱造林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
TH 6350卧式加工中心主轴系统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TH6350卧式加工中心主轴系统进行伪随机相对激振试验,分析其薄弱模态和主振部件,提出结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5.
曹有存  焦羽鹏  崔涛  张小虎 《草业科学》2018,35(8):1862-1869
在草坪坪床排水系统中,由于排水管周围填充的过滤层材料与排水管上的进水孔孔径不匹配,过滤层材料中的细小颗粒通过进水孔进入排水管发生沉积引发堵塞是导致排水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选用管径75 mm的单壁PVC排水管,在其一侧打孔,孔径分别为2.5、4.0、5.0和6.0 mm,选择当地3种不同种类的细沙、中沙和粗沙作为过滤层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排水管两端封堵并置于容器中保持水孔向上,用风干过滤层材料完全覆盖排水管,容器水平方向振动20和40 s,以此模拟排水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过滤层材料进入排水管道的情况,探讨过滤层材料粒径分布特点与进水孔孔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进入排水管的沙子数量随着孔径的增大,其沉积量会以指数函数的量级而上升。级配较好且粒径较粗的中沙的沉积量最少,最适合作为排水管周围的过滤层材料,但排水管进水孔孔径不能超过5.0 mm;级配差且粒径小的细沙掉落到管子里的沉积量最多,不能作为排水管周围的过滤层材料;粗沙可以作为过滤层材料,但进水孔的孔径不能超过4.0 mm。  相似文献   
96.
林业重点工程在开鲁县的实施,使开鲁县在遏制土地沙漠化,改变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了可喜成绩。文章就最新资源数据分析了开鲁县林业建设现状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7.
四端法土壤电导率原位快速检测传感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土壤电导率的快速获取可为农业生产精准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目前,田间电导率采集在农业生产前进行,需要专门的电导率检测设备对种植田块开展大范围数据采集并生成电导率空间分布图,该方式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同时检测的电导率值由于时间滞后原因,难以准确反映农业生产各环节(如播种)实施过程中的真实电导率情况。针对上述问题,基于交流"电流-电压"四端法原理,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土壤电导率原位快速检测传感器,用于搭载在不同的农业生产机具上,实现土壤电导率的实时检测与作业参数的在线调整。该传感器以STM32处理器为核心,配合电源电路、交流信号源电路、有效值检测电路及其他外围电路搭建了硬件及软件架构,同时集成了信息的实时检测与显示、定时存储与无线传输等功能,实现了土壤电导率的原位高精度获取。传感器标定试验及工作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输出值与DDB-303A电导率仪测得的电导率值呈明显线性关系,线性拟合R2为0.995,且在不同电导率水平下,连续测量的标准偏差均小于0.76μS/cm,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工作稳定性。与JXBS-3001传感器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5℃),对配置的不同电导率浓度土样(含水率15%)检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导率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及响应时间更低,绝对误差为-5.9~19.4μS/cm,相对误差为-1.05%~2.39%,响应时间小于2.01s。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在现场(温度20.6℃)对地块不同位置测量的绝对误差为-11.36~25.30μS/cm,相对误差为-7.91%~7.88%。综合而言,该研究所设计的土壤电导率传感器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土壤电导率信息,可为无人农场的土壤信息采集提供一种高精度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98.
基于DEM-CFD耦合的文丘里供种管供种均匀性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影响文丘里供种管供种均匀性的机理,运用DEM-CFD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了不同喷嘴口收缩角下,流体场、耦合场、颗粒场的变化规律,得出收缩角为70°时,流场场压变化明显,作用范围合理,耦合场未出现籽粒堆积现象以及颗粒场吹出种子连续均匀速度一致。为探索种子喂入量与气吹风压对文丘里供种管供种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正交试验,以供种量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衡量供种均匀性。由试验结果极差分析得出,影响均匀性的主次因素为种子喂入量、气吹风压。方差分析得出,种子喂入量为极显著因素,气吹风压为显著因素,两者交互项为不显著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子喂入量为1.8kg/min,气吹风压为7kPa时均匀性最佳。在排种器转速为136r/min情况下对上述组合进行排种性能试验验证,得出合格指数为92.18%,漏播指数为0,重播指数7.82%,结果表明此种组合下文丘里供种管供种均匀稳定,与理论优化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
纵轴流联合收获机双层异向清选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传统纵轴流联合收获机清选系统单层筛架在作业过程中存在大喂入量下损失率和含杂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清选能力强、清选效果好的双层振动清选装置,提出了双层异向独立振动的玉米籽粒清选方式,分析确定了筛面和物料的运动规律、清选筛和双风道的结构参数以及传动机构的运动参数。以籽粒含杂率、籽粒损失率和分布比例为评价指标,对曲柄转速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工作参数为上曲柄转速220r/min、下曲柄转速190r/min;选取上筛曲柄长度和下筛曲柄长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了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较优组合为:上、下筛曲柄长度分别为50mm与40mm。在较优水平组合下,以8kg/s的喂入量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籽粒损失率为0.45%,籽粒含杂率为0.76%,籽粒分布比例为1.92%,清选效果较好,能满足清选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浅旋耕是内蒙古河套灌区常用的耕作方式,长期采用浅旋耕导致耕层变浅、犁底层变硬、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本文探索了翻耕和深松对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不同产量水平下玉米农田土壤肥力的作用,以明确适宜本地区长期可持续的耕作技术。【方法】本研究在巴彦淖尔市黄河沿岸进行。选择了长期引黄灌溉,且分别采用浅旋耕 (10—15 cm)、传统翻耕 (20—30 cm) 和深松 (30—35 cm) 3种耕作措施及低、中、高3个产量水平地块。在玉米收获后,采集0—20、20—35和35—5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土壤水分含量和养分含量,调查玉米产量,分析传统翻耕和深松对不同产量水平地块土壤质量及玉米产量的作用效果,以及不同产量水平地块采用深松和传统翻耕的增产潜力。【结果】3个产量水平土壤上,深松和翻耕较浅旋耕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7.25%~32.11%、5.36%~21.91%,土壤容重降低5.23%~8.61%、0.69%~4.91%,土壤固液气三相比R值降低12.24%~89.97%、7.30%~57.74%,土壤全氮含量提高了17.88%~55.60%、9.81%~22.25%,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21.23%~41.26%、10.84%~22.04%,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36.85%~71.99%、6.01%~50.99%,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8.85%~54.14%、14.63%~36.38%;深松的效果显著好于传统翻耕。低、中、高产量水平地块采用深松,玉米的增产潜力分别为29.56%、25.37%、16.13%,采用传统翻耕分别为22.75%、16.96%、16.55%,采用深松的增产潜力大于采用翻耕。【结论】内蒙古河套平原耕作措施由浅旋耕改为深松与传统翻耕,能显著改善低、中、高产肥力地块土壤的理化特性,并提高玉米产量,其中深松效果均好于传统翻耕。低肥力与中肥力水平下采取深松耕作效果最佳,高肥力水平下深松与传统翻耕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