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63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570篇
林业   1675篇
农学   977篇
基础科学   1060篇
  1028篇
综合类   7064篇
农作物   964篇
水产渔业   781篇
畜牧兽医   4065篇
园艺   1333篇
植物保护   434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513篇
  2018年   551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932篇
  2013年   693篇
  2012年   920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780篇
  2009年   886篇
  2008年   804篇
  2007年   789篇
  2006年   771篇
  2005年   705篇
  2004年   628篇
  2003年   599篇
  2002年   511篇
  2001年   457篇
  2000年   434篇
  1999年   517篇
  1998年   499篇
  1997年   516篇
  1996年   452篇
  1995年   397篇
  1994年   430篇
  1993年   412篇
  1992年   347篇
  1991年   368篇
  1990年   299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9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探明周年产量20,000kghm–2以上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并建立资源优化配置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该模式周年产量潜力和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6—2010年黄淮海区9个高产点共45个田间试验的数据,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模式高产形成与季节间光温水资源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省9个试验点冬小麦–夏玉米均实现了周年20,000kghm–2以上高产,但区域间差异较大,河南和山东小麦产量最高,山东夏玉米产量最高,河南和山东周年产量分别高于河北16.9%和21.5%。产量的变化主要由光温水分配差异造成,河南和山东小麦季积温量在1924.2~2608.0°C和降雨量小于201.1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北,山东玉米季辐射量在2168.5~2953.8 MJ m–2、积温量小于2990.7°C和降水量小于591.3 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南和河北。然而省份间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热量资源分配率和分配比值相对固定,即小麦季和玉米季积温分配率分别为43%和57%,两季间积温比值为0.7,这是该区当前生产和生态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定量标准。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前提下依据该定量指标来指导黄淮海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促进黄淮海该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国内外的警犬技术,创新与使用均以实战需求为导向。警犬创新技术总能给我们以启迪,对新技术加以融合、应用,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警犬的作用。本文遴选了国内外最新的警犬搜索、追踪和扑咬技术,对其训练和使用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新设备或器材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3.
正雏鹅选择雏鹅出壳后,待绒毛干时即从巢中取出。选择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的健壮雏鹅。对腹大、歪头等弱雏要淘汰。运输管理运输前应对运输工具包括车、包装盒等进行消毒,运输中途要检查雏鹅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运输中温度不能过高,最好保持在25℃~30℃。陆路运输时应在早晚或夜间凉爽时进行,而且包装盒四周要多留通气孔,码放时包装盒之间应多留出点空  相似文献   
94.
为充分了解花桥板栗2号的等温吸附规律为贮藏、运输过程中板栗的品质保持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热力学基本理论,采用传统静态称量法测定了花桥板栗2号在20、30、40℃,水分活度为0.11~0.92条件下的吸附等温线,选用5种水分吸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并通过模型方程计算得到花桥板栗2号的贮藏安全水分。结果表明:花桥板栗2号在20、30、40℃条件下的吸附等温线的类型为"J"型,属于Ⅲ型等温线;Peleg模型是最佳的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并由该模型计算得到20、30和40℃下花桥板栗2号的绝对安全水分分别为11.04%、10.40%、9.95%;相对安全贮藏水分为13.71%、12.15%、11.56%。通过计算水同物料结合能可知当板栗含水量超过20%时,水分较易去除。  相似文献   
95.
正引言: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较小的生产规模与大市场之间矛盾,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增强村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村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对此,可以在农村建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让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一、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当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96.
为保证高拱坝混凝土浇筑质量,有效的管控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质量,构建了一种高拱坝混凝土施工浇筑质量智能控制技术方案,实时监测平仓轨迹及机械振捣时间、振捣棒插入角度和深度等关键工艺过程控制参数,结合控制指标和阈值对实时监测的平仓振捣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和智能判断、预警预报,可有效避免漏振、过振、欠振等不规范施工行为发生。该技术在300 m级溪洛渡拱坝38个浇筑仓全面应用,平面移动、插入深度、振捣时间和方位角定位精度可达5 cm、1 cm、1 s和1°,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具有深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7.
油用牡丹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木本油用植物资源。油用牡丹产业是我国一项特色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发展好油用牡丹产业,可产生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者正确掌握并应用相关栽培管理技术,是实现丰产增收的前提。总结介绍了油用牡丹的播种与栽植技术、苗木培育管理技术、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以期为油用牡丹的栽培管理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灌丛化(shrub encroachment)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现象之一,是影响草地碳库的重要过程。灌丛化由全球气候变化、降雨、火烧和生物活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对区域环境、气候、土壤性质和碳循环影响显著。目前灌丛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仍存在分歧,表现在不同气候和降雨梯度下灌丛化后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养分循环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差异。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灌丛化形成与控制因素、灌丛化对团聚体稳定性、酶活性和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灌丛化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呼吸以及土壤生源物质的存储、分解和循环,这将显著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分析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灌丛化形成过程长期的定位观察研究,以便了解灌丛化的可控因素,并加强对灌丛化后土壤有机碳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对碳氮循环进程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99.
2018年冬季(12月)在太湖设置24个采样点,用网目12cm、7cm和3cm的浮、半沉和沉刺网和网目1.6cm的地笼相结合采集鱼类样本,参考历年渔业监测结果,选取4个参照点,筛选5大类27个候选参数,构建太湖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体系(Fish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F-IBI),评价太湖水质状况。在太湖共采集鱼类1765尾,1门1纲6目8科28属37种,总重94017.7g。2018年冬季太湖鱼类的优势种类为刀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优势度为43.23%,重量优势种类为鲤Cyprinus carpio,优势度为37.57%。该体系包括鱼类总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肉食性鱼类个体百分比、鱼类总个体数、产粘性卵鱼类物种数百分比、借助贝类产卵鱼类物种数百分比、中等耐污鱼类个体百分比,共7个参数。等级和评分为:"优",F-IBI≥4.36;"良",4.36F-IBI≥3.27;"中",3.27F-IBI≥2.18;"一般",2.18F-IBI≥1.09;"差",F-IBI1.09。结果显示:西部湖区和湖心区为"一般";南部湖区和梅梁湾为"中";竺山湾为"中"~"优";东部湖区和贡湖湾为"良"~"优"。F-IBI结果与水生态健康指数(M-IBI)、物理生境指数(PHI)的相关性好,而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不高,这表示鱼类为湖泊顶级生物类群,活动能力强,其状况反映出水体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环境要素的综合结果,建议M-IBI将F-IBI纳入,以丰富水生态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100.
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氮循环在生物地球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氮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微生物驱动的氮素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不同形式氮的同位素效应。为更好地了解和溯源氮循环过程,本文从氮循环的物质通量、微生物作用及氮同位素效应等角度进行系统地论述,并对氧化亚氮 (N2O) 分子内的特异同位素值区分微生物过程做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人为固氮是环境中活性氮增加的主要原因,也进一步促进了氮素转化的各个环节。通过解析氮素循环中微生物过程的形成机理和评估每个过程的同位素效应,为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和氮素同位素效应的内在联系提供依据,对阐明氮循环过程中微生物驱动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两者的结合也为解决自然条件下氮素转化各过程的溯源难题指明了方向,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并在揭示氮素转化机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