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2007~2008年的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前期及冬季后期,我们研究了围栏对内蒙古达赉湖地区蒙原羚食物资源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地上生物量:春季、冬季前期、冬季后期围栏内地上生物量高于围栏外且差异显著(P〈0.05),夏季、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2)植物高度:春季围栏内植物高度高于围栏外且差异显著(P〈0.05),夏季、秋季、冬季前期、冬季后期差异不显著(P〉0.05)。(3)植物盖度: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前期、冬季后期围栏内植物盖度高于围栏外且差异显著(P〈0.05)。(4)生物多样性指数:植物丰富度春季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秋季、冬季前期、冬季后期围栏内植物丰富度高于围栏外且差异显著(P〈0.05);Shannon-Wiener指数春季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秋季、冬季前期、冬季后期围栏内Shannon-Wiener指数高于围栏外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情况下,围栏有利于蒙原羚的保护。  相似文献   
92.
93.
刘松涛 《中国种业》2019,(10):31-33
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结合现代农业对现代种业人才的需求分析,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材与教法、评价方法等改革与实践,培养现代农业行业企业零距离的员工和创新创业的践行者。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基础上成立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联盟,开展了订单班培养。确定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5个职业岗位、28个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以种子产业链"选育→生产→加工→推广→服务"为建设内容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校企共同培养、校内导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双主体、双师傅、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如何在肥料总量控制甚至减少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提高种植密度,进一步挖掘东北中部黑土区春玉米的产量和肥料效应潜力,为春玉米超高产条件下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试验于2005—2013年在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进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2种模式,分别为普通高产养分管理模式 (HYNM)和超高产养分管理模式 (SHYNM),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系统监测群体产量构成及养分偏生产力,剖析不同产量群体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和转运特征。  【结果】  在东北中部黑土雨养区,超高产养分管理模式 (SHYNM) 下全区测产玉米单产达15017 kg/hm2 (先玉335),其产量构成为收获穗数76154 穗/hm2,穗粒数583,千粒重337.9 g。与普通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对氮、钾肥的相对需求比例明显变大。群体氮素和磷素的吸收高峰在6展叶至12展叶阶段和吐丝期至乳熟期,钾素吸收高峰在6展叶至12展叶阶段。通过大区和生产两个阶段田间实证,超高产养分管理技术显著提高了花后养分累积量和对籽粒养分的贡献率,可以实现在15000 kg/hm2产量水平下,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分别达50.2、100.5、100.5 kg/kg。品种间比较,先玉335比郑单958具有更好的产量表现,且植株养分向籽粒的转运效率更高,其籽粒中的氮、磷、钾累积量均高于郑单958。  【结论】  在合理提升密度的基础上,以“减控总肥量、分段供氮、花前重施磷钾”为主要原则的养分管理技术模式,配合化控措施,延缓了玉米生育后期叶片的衰老,保证了后期干物质积累,在显著增加收获穗数的同时,保证千粒重和穗粒数不降低,在生产中稳定实现了14500~15000 kg/hm2产量水平,同时实现了氮磷钾养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5.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对种植密度等农艺措施进行优化组合。试验设置农户栽培(CK)、优化管理模式1(Opt-1)、优化管理模式2(Opt-2)、优化管理模式3(Opt-3)4种农艺运筹模式,比较分析不同农艺运筹模式下玉米的产量及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养分吸收利用特征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Opt-1、Opt-2、Opt-3处理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5.7%、48.9%、44.5%。Opt-1、Opt-2、Opt-3处理下群体生物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9.5%、37.2%、16.3%。Opt-2处理氮肥用量为300 kg/hm~2,比Opt-3处理高出33.3%,但其子粒养分积累量与Opt-3处理无显著差异,且其肥料偏生产力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Opt-3处理下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AI)较高且花后LAI下降速率减缓,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较CK增加22.0%和5.6%,且与Opt1处理差异显著。Opt-3处理种植密度增加到7.0万株/hm2,进一步增强了玉米叶片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水稻田施用土壤活性酶调节剂(BZ和AG)对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活性酶调节剂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且能改善稻米品质。2种土壤活性酶调节剂比较,以BZ制剂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97.
沿黄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由植物病毒引起的病害。此病于2004年在河南省黄河沿岸稻区零星发生,水稻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05年发生地块增多,感病程度有所加重,据调查,沿黄稻区的中牟县严重地块的病株病率达60%以上。目前,该病已上升为威胁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为此,我们对条纹叶枯病在河南省沿黄稻区的发生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1症状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糯稻、粳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假枯心。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  相似文献   
98.
【目的】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老龄葡萄园土壤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明析老龄葡萄园葡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特征,为老龄葡萄园的科学管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宁夏贺兰山东麓种植20年葡萄园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的根际土壤(分别记为CS20、CS40和CS60)与非根际土壤(分别记为NCS20、NCS40和NCS60),采用CTAB法提取土壤基因组DNA,对内转录区间(ITS1-ITS2)扩增后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定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群落分布丰富度指数(Chao1和ACE)分析表明,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丰富度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且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群落分布多样性指数(Shannon)分析表明,在0~20 cm土层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间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土层二者差异不显著。葡萄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真菌分属17门、47纲、109目、211科、346属,门水平上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51.04%,5.68%和4.89%。在属分类水平上,根际土壤中新丛赤壳菌属(Neonectria)、Dactylonectria属、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假裸球囊菌属(Pseudogymnoascus)真菌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是非根际土壤的174.5,122.2,156.0和133.3倍,而非根际土壤中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Zopfiella属真菌是根际土壤的4.4,77.8和277.0倍。Weighted Unifrac距离指标分析表明,根际土壤各土层间(CS20、CS40和CS60)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小,而非根际土壤各土层间(NCS20、NCS40和NCS60)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结论】宁夏贺兰山东麓老龄葡萄园葡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分布丰富度较非根际土壤有所增加,真菌优势物种富集,根际土壤垂直土层间物种多样性差异减小,不利于维持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微生态平衡;病原菌Dactylonectria属和新丛赤壳菌属相对丰度增加,而镰刀菌属相对丰度降低,葡萄植株患病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宁夏同心圆枣组培苗移栽前后的一系列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室内开瓶炼苗优于温室内开瓶炼苗法,培养基污染率下降,组培苗能充分利用瓶内培养基营养进行生长,苗叶片舒展,木质化程度有所提高,达到炼苗目的;移植前用500 mg/kg IBA浸泡根部2 min可提高成活率;蛭石∶草炭=1∶1的基质组合炼苗成活率较高,达到了87.4%。  相似文献   
100.
氮肥一次性基施与分次施用对春玉米氮素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下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吸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后,玉米产量、生物量和吸氮量分别增加121.97%~177.88%、95.08%~127.77%、206.18%~295.46%,氮肥一次性基施(N1)和氮肥分次施用(N2)两个处理下植株生物量和氮累积量均在12展叶(V12)至吐丝期(R1)增长最快。与N1相比,N2处理下吐丝后干物质累积量增加30.18%,氮素累积量增加105.53%;N2处理下吐丝后氮素累积量对子粒的贡献率达68.13%~75.00%,显著高于N1处理。N2处理下玉米产量、生物量、吸氮量两年平均较N1处理分别增加7.60%、4.56%和3.19%,氮肥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平均较N1处理分别提高6.13%、10.22%、3.83%和12.58%。N2处理通过氮肥的分次施用保障了玉米开花后的氮素供给,提升了氮肥利用效率,更有利于玉米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