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9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41篇
  14篇
综合类   252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研究旨在探索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其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以免疫母貂所生仔貂为研究对象,采集21、30、45、60日龄仔貂血清,测定水貂病毒性肠炎母源抗体HI效价(MEV HI);选取25只47~52日龄健康水貂接种制备M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前后14 d采血测定MEV HI效价;免疫后14 d进行水貂肠炎病毒攻毒临床症状观察,并测定粪便HA效价;攻毒后14 d对濒死和存活水貂安乐死,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免疫母貂所产仔貂的MEV HI效价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在21日龄时较高,45日龄时少部分仔貂MEV HI效价<1:32,60日龄时大部分仔貂HI效价≤ 1:4;使用制备合格疫苗免疫后14 d对照组水貂的MEV HI效价均不高于1:4,免疫组MEV HI效价升高至1:64~1:512;攻毒保护试验表明,免疫组水貂100%抵抗水貂肠炎病毒强毒的攻击,水貂的精神、饮食、粪便等均未见异常,且攻毒后粪便HA效价为1:8~1:16;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M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能够很好地阻止病毒在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复制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因此,免疫母貂所生仔貂21日龄时体内抗体效价最高,制备的疫苗免疫50日龄左右的水貂时能够突破母源抗体干扰并产生高水平的抗体,能够抵抗水貂肠炎病毒强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92.
无公害茶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公害茶叶是昭平县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现已发展到3333hm^2,年产干茶叶3000多吨,产值达1.5亿元。文章从建园、种植、耕锄、施肥、修剪、采摘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无公害茶叶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3.
中低产田杂交水稻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昭平县中低产沙泥田上,采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用量配比对杂交水稻产量、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氮、磷、钾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排序是:氮肥>钾肥>磷肥,三者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显著;最佳施肥量N、P2O5和K2O分别为:150kg/hm2、60kg/hm2和120kg/hm2,比例为1∶0.4∶0.8,此时肥效最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不同水分供应对小麦氮素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水分供应对小麦花后氮素积累和分配的调控作用,以‘普冰151’‘晋麦47’和‘普冰9946’为试验材料,田间模拟旱作栽培(W0)、少雨年(W1)、平雨年(W2)和多雨年(W3)环境,研究不同水分环境下小麦开花前后植株不同器官氮素吸收、积累和转运的异同。结果表明,与W0相比,小麦营养器官在W1、W2和W3环境下开花期氮素积累量以及花后转运氮素量均高于W0(除W2环境下的‘晋麦47’),小麦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分别比W0提高2.4%~22.9%、9.5%~10.5%和16.2%~30.2%,水分供应促进小麦营养器官花前积累氮素在花后再分配至籽粒。W1环境下‘晋麦47’营养器官氮素的平均转运效率显著高于W0;而‘普冰151’和‘普冰9946’在W1环境下显著小于W0。说明水分增加对小麦氮素转运能力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与W0相比,‘普冰151’和‘普冰9946’产量在水分处理条件下显著增加,但水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晋麦47’则表现为W3较W0减产但不显著,W2产量显著高于W0;水分供应主要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穗数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5.
阿尔泰山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泰山湿地是新疆干旱区最大的山区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对该湿地进行实地考察、遥感分析、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蓄洪水、调节局部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提供休闲旅游、文化科研教育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益。鉴于目前对阿尔泰山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的片面理解和不合理利用问题,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的可持续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96.
镍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但摄入过量则导致植物叶的坏死、茎的木质化及根的生长停止等,目前我国镍污染日趋严重,因此与基因技术结合的植物修复技术已成为治理镍污染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镍在植物体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吸收、运输和累积机制,并从基因技术方面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镍相关基因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7.
[目的]明确贵州道地药材钩藤育苗期的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方法]在剑河钩藤种植基地苗圃采用踏查、普查方法收集病虫害标样,整理比较种类记录。[结果]在国内首次记录了钩藤苗期病虫害有11种,其中病害8种,虫害(含其他)3种。主要病虫害是根腐病、猝倒病、细菌性软腐病、苔藓植物等。[结论]研究结果为钩藤育苗期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目的】克隆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A基因组上的sBnFLD基因,并对其进行表达研究,为该基因的功能及其在成花转变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拟南芥和白菜型油菜FLD同源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和RT-PCR扩增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86号品系(光周期不敏感)的FLD同源基因,用qRT-PCR技术检测sBnFLD基因在86号品系不同发育时期茎、叶和茎尖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出了sBnFLD基因,命名为sBnFLD,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KR003079.1。sBnFLD基因cDNA全长2 376bp,有3个内含子,4个外显子,编码79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86.5ku,等电点8.5;sBnFLD为非分泌蛋白和非膜蛋白;sBnFLD蛋白N端有2个保守的结构域α螺旋结构域(SWIRM)和NAD(P)-binding-8结构域,该蛋白有多个α螺旋和β折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BnFLD蛋白与已报道的甘蓝型油菜未知蛋白(CDX73929.1)和电子克隆的白菜型油菜FLD(XP_009135110.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99%,与拟南芥FLD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87%。qRT-PCR分析结果显示,sBnFLD基因在油菜苗期和现蕾初期茎、叶、茎尖中均有表达,但在蕾期茎尖中表达量最高。【结论】克隆出的sBnFLD基因为甘蓝型油菜的FLD同源基因,该基因在春性特早熟甘蓝型油菜开花调控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
不同类型小麦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陕西类型小麦与黄淮类型小麦光合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更好地为制定小麦育种目标提供依据,分别选用陕西类型小麦14个品种、黄淮类型小麦7个品种,研究其在孕穗期、开花期、灌浆初期、灌浆后期旗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及农艺性状等指标的差异,对旗叶Pn、旗叶面积、穗粒数、千粒质量、穗长、有效穗数和产量等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开花期,陕西类型小麦旗叶Pn和Tr、平均株高、平均千粒质量、平均穗粒数、平均有效穗数和平均产量均低于黄淮类型小麦,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面积、穗长和芒长分别高于黄淮类型小麦;在欧式距离为5.09处21个小麦品种(系)聚为5个类群。第Ⅰ类群和第Ⅱ类群综合表现良好,第Ⅴ类群综合表现最差,其中黄淮类型小麦主要分布在第Ⅰ、Ⅱ类群,陕西类型小麦在5个类群中均有分布。可见,陕西类型小麦Gs、Ci、SPAD值和旗叶面积变化幅度大,在小麦育种上有选择空间;旗叶Pn和Tr有待提高;在表型选择上,小麦旗叶面积、千粒质量、群体密度并非越大越好,最适范围的选择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进一步探索完善天柱县烟稻两熟种植模式,2014年天柱县农业局开展了烟稻两熟晚稻不同地点不同栽插期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014年的特殊气象条件下,试验中的两个地点、3个栽插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单产最高可达517.7 kg/667m2,纯收益636.1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1.90;单产最低为298.5 kg/667m2,纯收益66.0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1.09。综合两个试验点可知,7月22日栽插比7月26日栽插增产7%左右,7月26日栽插比7月30日栽插增产10%左右,增产显著;因此烟稻两熟模式中,晚稻的栽插期应控制在7月30日前,且一定程度上栽插越早效益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