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1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鲢鳙鱼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江西省南城县和广东省佛山市、韶关市患细菌性败血症病鲢鱼、鳙鱼体内分离到3株优势菌,人工感染鲢后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此3株菌对剑尾鱼的半致死量(LD50)分别为:2.64×105、9.24×104、4.45×105CFU/g。对3株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ATB细菌鉴定仪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征;为进一步确定病原菌分类地位,对其16SrRNA序列扩增测序,并与相关细菌16SrRNA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嗜水气单胞菌聚类为一支。Aero气溶素基因PCR扩增出209bp条带,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此3株菌为含有毒力基因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92.
草鱼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贵州兴义某水库网箱养殖的患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中分离出菌落大小、形态一致的细菌,编号为GZ09007。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反应等表型鉴定为气单胞菌(Aeromonas)。通过扩增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该菌株具有act、aer、lip、exu、fla、ser等毒力相关基因,不具有alt、ast、gca T和ahy B等毒力相关基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草鱼、鲫、团头鲂和鳙均具有强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7.45×10~5、1.27×10~5、1.76×10~5和5.36×10~4 CFU·(g·B·W)~(-1)。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对萘啶酸、恩诺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等12种药物敏感,对新霉素、呋喃唑酮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耐受。研究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胞菌GZ09007是引起此次草鱼发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93.
高体鰤类结节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使用组织病理学、活体压片和电镜技术,运用H.E常规染色法和美兰染色法对患有疑似类结节病的高体(鰤)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和观察.结果显示,患病高体蛳肾脏和脾脏有大量白色小结节,直径大约1 mm;活体压片,观察到脾脏和肾脏中有散在短杆状细菌和大量呈团块状聚集的细菌结节;光学显微镜下,肾脏和脾脏有大量细菌聚集形成的嗜碱性结节,肾间质淤积的血液中也有大量细菌;透射电镜观察到肾脏和脾脏中有些巨噬细胞在吞噬细菌,有些菌体聚结成团形成结节,未见病毒颗粒.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到两端极染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鞭毛,长0.8~2.6 μm,宽约0.6~1.2μm.患病高体(鰤)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间质淋巴细胞增生;脾淤血和淋巴细胞增生;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依组织病变、病原形态和特性,患病高体师为类结节病.  相似文献   
94.
我国罗非鱼源新型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海南省文昌市多个养殖场的罗非鱼出现暴发性疾病,患病罗非鱼表现出体色发黑、打转游动、眼球突出或混浊等典型的链球菌病症状。从患病罗非鱼的肝、肾、脾、眼球和脑等组织中分离到19株病原菌,即TC-1、TC-2、BL1441~BL1448和WT1451~WT1459。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病原菌均为无乳链球菌。溶血试验结果表明,TC-1、TC-2和BL1441~BL1448菌株为β-溶血性无乳链球菌,而WT1451~WT1459菌株为不溶血无乳链球菌。进一步通过MLST、分子血清型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等技术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TC-1、TC-2和BL1441~BL1448菌株是常见的Ia-ST7型,其毒力基因型为bac+-bca+-bib A+-cfb+-hyl B+-iag A+-fbs B+-lmb–-scp B–-cyl E+-gbs20186–。而WT1451~WT1459菌株则是Ib-ST261型,其毒力基因型为bac–-bca–-bib A+-cfb+-hyl B+-iag A+-fbs B+-lmb–-scp B–-cyl E–-gbs20186+。将分离菌株BL1441和WT1451分别对罗非鱼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WT1451菌株是强毒株,当其攻毒剂量为4.5×103CFU/m L时,罗非鱼累积死亡率可达85%。本研究将为我国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病学、疫苗研制以及疾病防控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
任燕  崔庚彦 《农机化研究》2022,44(1):233-236,241
介绍了智能制造和大数据挖掘的概念和关键技术,结合农机制造行业过程的特性,设计了农机数字化设计整体框架及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农机零部件选型模块,实现了一套基于智能制造和大数据挖掘的农机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农机零部件的协调和智能优化设计。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数据化设计平台可以提高设计人员之间的协同能力,大大缩短了农机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96.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空间分布信息,为探究2021年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空间分布信息,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以Sentinel-1 SAR雷达影像和Sentienl-2光学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极化特征、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运用随机森林等4种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冬小麦空间分布信息进行提取,并对比各分类器和网络架构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总面积约为16226667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9.17%,其中冬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河南省,约为4647334hm2,研究区冬小麦种植分布呈现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随机森林是4种机器学习方法中识别精度最高的分类器,总体分类精度为94.30%;在随机森林算法中仅使用Sentinel-1雷达数据总体精度为87.38%,仅使用Sentinel-2光学数据总体精度为93.95%,而融合时序Sentinel主被动遥感数据总体精度为94.30%;在大范围的冬小麦分类上,深度学习模型的泛化性高于机器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黔中森林公园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其计量比特征,利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黔中地区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内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OC和T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0~1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且耕地、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SOC和TN含量较高。土壤C/K和C/P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大,土壤化学计量比特征表明土壤氮素成为该区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养分。土壤C/N、C/P、C/K主要受SOC控制,P/K主要受到TK含量的影响,N/P和N/K主要由TN控制。研究区森林土壤处于“氮限制”状态,且土壤C、N、P、K间存在较强耦合关系;土壤SOC、TN和TK较TP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