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5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21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190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以中华鳖日本品系和清溪乌鳖作为父母本,杂交获得子1代,对亲本和杂交子1代遗传变异进行相关微卫星分析。结果显示,在9对筛选的微卫星引物位点中,3个群体90个个体观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41个,其中有效等位基因数130个,平均等位基因数14.56~20.22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9.51~11.58个,期望杂合度0.843 6~0.968 8,总平均值0.921 8,观测杂合度0.100 0~0.922 2,总平均值0.513 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58 2~0.895 3;检测的3个群体各项遗传多样性参数都表明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都还有很大的选育潜力;在遗传距离上,杂交子1代与日本品系更近,与乌鳖稍远,乌鳖与日本品系的遗传距离最远,这也印证了父母本与杂交子1代不同的遗传基因型  相似文献   
92.
为了弄清大河乌猪群体遗传分化水平和遗传结构,以曲靖市5个地理种群的46个大河乌猪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和分析所有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DNA序列。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河乌猪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62.63%),说明该物种群体遗传结构不明显。中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大河乌猪群体曾发生过种群数量扩张。这种不显著的种群结构主要来自于大规模的引种和扩大繁育,致使各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趋同和遗传一致性。研究结果有望为大河乌猪分子遗传选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并为其遗传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3.
 为探究与我国优良地方猪种乌金猪特性相关的基因机制,拟构建其基因组文库。取乌金猪肝脏组织,提取大小50kb以上的基因组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cl I对基因组DNA进行随机酶切和低熔点琼脂糖电泳方法回收10~23kb的DNA片段。以EMBL3作为载体,经BamH I酶切和去磷酸化处理后,与上述纯化的目的DNA片段连接,在体外包装成重组噬菌体,重组噬菌体转染宿主菌KW251,构建成乌金猪基因组文库。文库的效价为24×109pfu/mL。乌金猪基因组文库的成功构建,为进行其相关功能基因和基因组区域的识别,基因组DNA和调控元件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等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
以乌东德水电站的移民安置区农业产业为背景,结合云南省安置区禄劝县、武定县、元谋县的实际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明确了安置区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5.
为寻求乌腺金丝桃的高效人工繁殖方法,以乌腺金丝桃茎尖作为外植体,筛选初代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培养3个阶段的最佳培养基激素配方。结果得出,把经过消毒后的乌腺金丝桃茎尖切割成0.3 mm、周围带2~3个叶原基,转入MS+6-BA 3.0 mg/L+NAA 0.1 mg/L+LH 500 mg/L培养基,分化率达到100%,能诱导出大量的健壮不定芽;然后将这些不定芽切割成1 cm小段转入MS+6-BA 2.0 mg/L+IBA 0.2 mg/L+GA_3 1.0 mg/L培养基,增殖效果最好;经过2~3次的继代增殖后,将增殖的大量苗木切割成2 cm小段转入到1/2 MS+IAA 0.2 mg/L生根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佳,平均根数达到4.6,且根系粗壮,有利于今后出瓶移栽。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来源中华乌塘鳢群体是否存在形态差异,为辨别中华乌塘鳢产品来源提供快速便捷的形态学判别方法,也为创建中华乌塘鳢红树林生态养殖品牌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测量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的6个可量性状和20个外形框架结构数据,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多元分析.[结果]除头长/体长外,其他各项可量性状比值在各中华乌塘鳢群体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第一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L9(第二背鳍起点至其末端的距离)、L13(第二背鳍末端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14(第二背鳍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L17(第二背鳍末端至尾鳍腹侧起点的距离)、尾柄长/体长和尾柄高/尾柄长等尾端特征值,对第二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体高/体长、L2(第一背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L5(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6(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7(第一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和L8(第二背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等躯干特征值,对第三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L11(臀鳍起点至其末端的距离)、L12(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末端的距离)、L16(臀鳍末端至尾鳍腹侧起点的距离)和L18(臀鳍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等体后端特征值.野生、生态养殖和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群体可通过判别函数进行有效区分,其综合判别正确率为93.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生态养殖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池塘养殖群体相聚,即中华乌塘鳢生态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形态较相近.[结论]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形态学多元分析可有效辨别.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的形态与野生群体更相近,食物保障和食物组成、环境理化条件等可能是引起中华乌塘鳢各群体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正>1流行情况2006年,维西县永春乡兴农公司从外地购进特种乌骨羊35只,经过几年精心饲养,现已发展到了127只。由于今年维西县遭遇了五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过低,白天放牧乌骨羊主要采食树叶、干草,羊只体况普遍  相似文献   
98.
乌蔹梅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旺盛的乌蔹梅茎段为培养材料,进行芽的生长与分化,试管苗生根、继代、留茬继代、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结果证明:1/2 MS+IAA 0.2mg/L+NAA0.1mg/L是芽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BA 0.4 mg/L+NAA 0.1 mg/L是乌蔹莓生长芽分化增殖的理想培养基;1/2 MS+IAA 0.3mg/L是乌蔹莓试管莆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生根试管苗可以连续进行3次留茬继代培养,平均每代的繁殖系数为3.1;在温室的苗床上试管苗移栽和扦插成活率在90%左右;移栽和扦插成活的试管苗移植到花坛上的成活率近100%;移植的试管苗当年可以正常开花结实,且生长旺盛,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99.
《北京农业》2010,(5):53-53
仅有高中文化的重庆市云阳县优秀种植大户张成生,靠着自学技术,不断试验,成功实现了野生乌天麻人工种植,填补了我国野生乌天麻栽培史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索乌蔹莓鹿蛾的人工饲养条件, 就幼虫饲养密度(每瓶1 头、3 头、5 头、7 头、9 头)和温度(25 ℃、28 ℃、31 ℃)对乌蔹莓鹿蛾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取食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与群体饲养相比, 单头饲养的乌蔹莓鹿蛾幼虫的发育历期长, 成活率低, 取食量较大。在25~31 ℃的环境温度下, 乌蔹莓鹿蛾幼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28~31 ℃较有利于幼虫生长发育, 28 ℃的存活率最高(79.47%), 31 ℃时幼虫取食量最大(2.45 g·头-1)。在人工饲养条件下, 初龄幼虫以3~5 头群体饲养为宜, 3 龄以后以单头饲养为宜, 饲养温度以28~31 ℃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