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89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111篇
综合类   356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Tree plantation is a proven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salt‐affected soils. However, the efficiency of trees to reclaim the soil varies from species to species. This study was therefore, carried out with the objective of assessing the efficiency of 3‐yr old plantations of Prosopis juliflora (Swartz) D.C. (Mesquite), Eucalyptus tereticornis Sm. (Forest Red Gum) and Dalbergia sissoo Roxb. Ex. D.C. (Indian Rosewood) to improve the sodic soil characteristics in Sultanpur districts of Uttar Pradesh, India (26°10′–26°23′N, 81°50′–82°5′E).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six depths; 0.0–0.1, 0.1–0.3, 0.3–0.6, 0.6–0.9, 0.9–1.2 and 1.2–1.5 m below the surface, were analysed for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by following standard methods. The infiltration rate (IR) was determined by double concentric infiltrometer and the permeability by constant head permeameter. The trees were measured for their girth at breast height (at 1.33 m from ground) and crown area within a 100 × 100 m sector at each of the sites selected. There were decreases in soil pH (from 10.06 to 9.64) and 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from 70.6 to 26.9) at the P. juliflora plantation relative to the E. tereticornis and D. sissoo plantations. Th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increased from 2.0 and 0.18 g/kg to 3.9 and 0.45 g/kg under P. juliflora at the surface (0.0–0.1 m) layer. There was also more exchangeable Ca2+, Mg2+and K+ at exchange sites and a reduction in exchangeable Na+ 3 yr after establishing the plantation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surface soil (0.1 m) bulk density from 1.66 to 1.37 (t/m3) but an increase in porosity from 41.2 to 46.3%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from 4.3 to 4.8 g/kg. The IR and soil permeability also increased after 3 yr of tree growth. Prosopis juliflora proved more effective than E. tereticornis and D. sissoo in its ability to enrich a sodic soil with organic matter and establishing better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92.
辽西北地区造林成效很低究其根源,概括起来,困难立地造林主要问题也不少。  相似文献   
93.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影响显著,在制定土地政策时,必须考虑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储量的动态影响。以杭州市富阳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979—200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并预测评价了县区级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区1979—200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全区植被碳总量损失为273.4 Gg,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总量损失为771.0 Gg,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是导致土壤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预测2006—2020年间研究区植被碳损失的年均速率将减至25.93 kg·hm-2,土壤有机碳损失的年均速率将减至27.48 kg·hm-2。制定合理政策和有效措施来保护林地,抑制建设用地增长,扭转土壤碳损失趋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4.
本次实验主要是利用移植容器育苗的培育技术来进行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的对比栽 培。而且我们确定了这种新型苗木根系发达、直径大、造林抗力强、容器根系完整、造林成活率 高的苗木成活率的特点。此外,本实验还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在不同时期移栽容器苗的 活力和抗旱性,初步确定了保证造林成功和危害苗木的临界值。这对苗木商品化和造林效果的 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5.
青海省天保工程人工造林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青海省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项目投资情况的调研,对全省人工造林典型模式的投入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各工程区最佳的人工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96.
不同立地条件下引种秃杉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杉木采伐迹地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开展秃杉与杉木、柳杉、福建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9年生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与Ⅳ立地级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好于杉木、柳杉、福建柏,其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的单株材积增幅达26.0%~49.3%。表明秃杉可作为福建省杉木采伐迹地的优良更新树种,宜在Ⅰ、Ⅱ、Ⅲ立地级造林,其生长量大,效益好。  相似文献   
97.
居住区绿化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问题,结合绿化品种单一,与建筑不配套等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居住区绿化应特色化进行浅析,以期创造出良好的人类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98.
8种造林树种不同催芽方法种子发芽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日本落叶松、山杏等8种造林树种在不同催芽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得出了8种造林树种的最佳催芽方法:1)日本落叶松种子为雪藏法,发芽率达88.2%。2)刺槐种子播种前10天用10倍体积的90℃水处理,发芽率为91.8%。3)黄菠萝种子宜在保持不干的状态下低温处理,发芽率为85.3%。4)水曲柳、刺五加果实采收、种子取出后立即进行高、中、低温沙藏,其发芽率分别为90.0%和92.0%。5)文冠果种子宜播种前进行3个月的低温沙藏,发芽率为95.3%。6)辽东栎种子应采收后立即低温沙藏,发芽率为94.0%。7)山杏种子宜在1月初浸泡并进行低温沙藏,发芽率为91.7%。  相似文献   
99.
北京土石山区保育基盘法植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局部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保育基盘法植苗造林技术,对试验地土壤养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客土、草炭、珍珠岩和肥料的混合比例(体积比)为5∶3∶1∶1,并探讨保育基盘法植苗造林对苗木成活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基盘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和基径生长量较无基盘苗木有显著提高;树种选择的试验结果表明,侧柏、油松的成活率最高,元宝枫次之,栓皮栎成活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0.
欧荣 《北京农业》2011,(3):118-119
为维护生态平衡的主体,还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消除噪声及保护生物对调节生物圈、地圈和大气圈平衡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森林的建设和保护已成为国土整治、环境建设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