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林业   1126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4篇
  79篇
综合类   486篇
农作物   5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桉树组培苗移栽中开展不同育苗容器、基质和根系处理的试验,三因子的各个处理间的苗高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塑料袋或无纺布育苗容器、轻基质和假植后剪根移栽为移栽的最优条件,可获得最大苗高的桉树组培苗。采用直接移栽的桉树组培苗出现根系逆向生长和卷曲的几率则明显大于通过剪根处理培育的桉树组培苗。  相似文献   
92.
本试验设置了施肥量500~1200 g 8个施肥水平,从中选取生长最好的一个施肥水平(1000 g)对尾巨桉幼苗进行5个月内的需肥规律跟踪试验。氮、磷、钾在生长的3~4月期间需肥量分别占整个观察期总需肥量的46.93%、40.88%和42.42%。5个月生桉苗总氮需求量约3394.91 mg·株-1、总磷需求量约1069.56 mg·株-1、总钾需求量约3605.13 mg·株-1,转化为每公顷氮、磷、钾的施肥量为34.0 kg·hm-2、10.7 kg·hm-2、36.7 kg·hm-2,比例为1.00:0.35:1.12。每个月对桉苗的氮、磷、钾需求量进行测定,得出苗木生长的过程中需肥拐点出现在3个月左右的时期,采用Logistic曲线对苗木的氮、磷、钾的需求规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良好,拟合度可达0.97以上。  相似文献   
93.
对广西沙塘林场22年生邓恩桉木材的主要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木材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分别为0.751、0.707 g·cm-3;其径向、弦向和体积湿胀率分别为3.8%、4.7%、8.9%;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分别为3.9%、10.0%、13.8%;192 h的吸水率为83.5%。除木材密度外,邓恩桉木材的主要物理指标处于国产阔叶树材的中下水平,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后可作为轻型建筑和家具用材。  相似文献   
94.
为了阐明昆明市重要水源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以昆明迤者小流域3种不同林分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模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种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性能.结果表明:3种典型样地的土壤抗剪强度值差异显著,土壤抗剪强度大小为:云南松林地>针阔混交林地>桉树林地.3种不同林地土壤抗冲系数差异不显著,土壤抗蚀指数针阔混交林地最大(39%),桉树林地次之(37%),云南松林地最小(24%).桉树x云南松混交林在大雨强和长历时降雨条件下林下土壤抵抗崩解的效果更显著.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3种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特性,得到3种不同林地的土壤抗侵蚀性的综合评价模型:Y=0.763Y1+0.236Y2,进而得出不同林地的土壤抗侵蚀性强弱排序为:针阔混交林地(0.150)>桉树林地(0.127)>云南松林地(-0.079),混交林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明显强于纯林.  相似文献   
95.
为了探明桉树人工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宁明县境内,选择马尾松林改植桉树林后的代表性地段设置样地,挖土壤剖面(060 cm),分别与马尾松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改植桉树林后的土壤容重为1.12160 cm),分别与马尾松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改植桉树林后的土壤容重为1.1211.346 g/cm3,比马尾松林增加0.0081.346 g/cm3,比马尾松林增加0.0080.023 g/cm3;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为43.81%0.023 g/cm3;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为43.81%55.53%和19.46%55.53%和19.46%31.22%,分别比马尾松林有所减少;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依次为29.01%31.22%,分别比马尾松林有所减少;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依次为29.01%42.56%、23.03%42.56%、23.03%32.50%和13.64%32.50%和13.64%29.89%,分别比马尾松林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充分说明,马尾松林改植桉树林后会导致土壤板结、土壤孔隙度及通气度下降,以及持水性能降低等格局。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蓝桉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蓝桉施肥和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监测和分析。经对设于保山市辛街3种施肥处理的蓝桉人工林地,进行为期两年(1993、1994年)的土壤11项化学性状监测得出:土壤的有效N、P、K的含量随林地的施肥而增加;造林两年后,土壤的pH(H2O)、pH(KCl),有机酸,全氮,有效N、P、K,水解酸,交换性Ca(++)、Mg(++)的指标均低于造林前。  相似文献   
97.
巨桉枯落物化感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巨桉Eucalyptus grandis的枯落物内含物对其他物种的化感作用,试验以正己烷作溶剂,用超声波浸提巨桉枯落物,采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了巨桉枯落物中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巨桉枯落物中含有烷烃、烯烃、芳香烃、醇、醛、酮、酚和酯等8类35种化合物。证明巨桉枯落物中存在化感物质,主要为烷烃、芳香烃和酯类物质。这些化感物质可能对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有重要的影响。表1参13  相似文献   
98.
对雷州林业局7种施肥处理的尾叶桉MLA无性系7年生与3年生林分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处理6(P300g/株 K300g/株 N150g/株)7年生时年均利润1528.1元41m2,比处理7(常规施肥,滤泥5000g/株 P250g/株 K100g/株 N100g/株,年均利润1452.6hm2)提高5.2%,比对照(不施肥,年均利润630.3元/hm^2)提高142.4%;3年生时处理6的年均利润为1605.5元/hm2,比处理7(年均利润1406.8hm2)提高14.1%,比对照(年均利润408.3元/hm2)提高293.2%;处理6的年均利润3年生时采伐比7年生时采伐提高5.1%;处理6和处理7在7年生时采伐,投资回收期均为10.3年,在3年生时采伐分别为8.0年与8.3年,3年生时采伐比7年生时采伐的投资回收期分别缩短2.3年与2.0年。  相似文献   
99.
巨桉人工林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选择3年生巨桉纯林、巨桉+粮食作物、巨桉+果树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农耕地作为对照,运用标准化平均质量直径及分形理论,分析不同巨桉人工林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维数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的变化顺序为农耕地>林粮>巨桉纯林>林果,农耕地与不同林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差异显著,农耕地在退耕成巨桉人工林后不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3种林地模式与农耕地比较有效磷、容重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林地覆盖增强了土壤的紧实度;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土壤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为大团聚体的含量,而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分形维数与<0.25mm团聚体含量、容重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与1~2mm团聚体含量、平均质量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越小,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强;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值能反映土壤性质的变化,通过对土壤分形维数特征的研究可以定量揭示不同巨桉模式下土壤质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0.
为选择出适合在川南地区造林的桉树无性系,对17个桉树新无性系在川南地区的宜宾市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 SC-GU2、SC-GU1和 GR-6三个无性系生长表现好,4年生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均高于对照 DH32-29,其中单株材积分别比 DH32-29高出9.51%、4.53%和4.94%;其次是 G5,在川南地区也生长较好,生长量仅次于 DH32-29。4个桉树无性系 SC-GU2、SC-GU1、GR-6、G5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均均极显著高于5个赤桉无性系(H1,、H2,、H3、 H4和 H10),年均胸径、树高、蓄积分别达3 cm、4 m、31.72 m3·hm-2以上,表现了速生丰产的特性,可作为下一批优良桉树无性系在川南地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