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56篇
水产渔业   327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粉对锦鲤组织色素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的目的是探讨锦鲤饵料中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粉的最适添加量及锦鲤的着色规律。试验将平均体重为10g的420尾锦鲤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0.5,1.5,2.5,3.5,4.5,5.5g/kg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粉,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60d,锦鲤头和鳍中色素的沉积量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体组织中色素沉积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粉添加量为3.5g/kg的组着色最显著。  相似文献   
82.
锦鲤Cyprinus carpio皮肤(带鳞片)和尾鳍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作为锦鲤体色的衡量标准,研究了微生态制剂(投喂和泼洒)与着色剂对红色锦鲤幼鱼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并在饲养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38.69 mg/kg±8.64 mg/kg);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的两组锦鲤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随投喂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均在第6周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78±3.16)mg/kg和(53.91±4.49)mg/kg,在停止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两周后,该两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降低,分别为(44.05±4.78)mg/kg和(50.99±5.45)mg/kg;而只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和只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试验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且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在数值上要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21±5.74)mg/kg和(39.74±4.96)mg/kg,而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含量相当,分别为(38.31±9.31)mg/kg和(38.34±6.78)mg/kg。这说明微生态制剂无论是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或是水体泼洒使用对锦鲤体色的作用都是安全的,并且投喂微生态制剂虽然短时间内对锦鲤体色的影响不明显,但长时间投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色的作用,不会因停止使用而发生褪色的现象。微生态制剂和着色剂对锦鲤尾鳍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在螺旋藻添加的质量分数为12%时,饲料脂肪水平(5.36%、7.74%、10.52%、12.85%和15.45%均为质量分数)对红白锦鲤Ornmmental carp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5 g±0.19 g)体色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饲养10尾锦鲤,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0.52%时,试验鱼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体表红质的a*值最高;试验鱼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免疫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上述研究说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螺旋藻时,锦鲤着色效果最好时的适宜饲料脂肪水平为10.52%,提高饲料脂肪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螺旋藻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4.
李世华 《科学养鱼》2012,(10):78-79
杂交锦鲤就是日本锦鲤和当地黄河鲤鱼的杂交种,它既有日本锦鲤华丽的体色,又有当地黄河鲤鱼生长快、适应性强、肉质细嫩的特点,既有观赏价值,也有美食之功效,非常适合在垂钓池放养,深受养殖户喜爱。永靖县渔业站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繁育推广,摸索出一套完整而详尽的杂交锦鲤人工催情孵化技术,现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借鉴。一、池塘选择孵化用池塘要求在通风向阳、水源充足、给排水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建立了锦鲤(Cyprinus carpio)尾鳍细胞系。染色体数目、核型及DNA含量等实验,发现锦鲤体细胞和锦鲤培养细胞无显著性差异,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符合比例关系,建立的锦鲤尾鳍细胞系已形成了稳定的遗传性状,命名为KF-H。  相似文献   
86.
本实验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红白锦鲤(Cyprinus carpio L)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螺旋藻添加量为12%时,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生长、饲料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5.36%、7.74%、10.52%、12.85%、15.45%5个脂肪梯度,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显示:脂肪水平为5.36%~10.52%,锦鲤增重率(BWG)、特定生长率(SGR)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均在脂肪水平为10.52%时,达到最大值。实验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随脂肪添加比例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脂肪水平为12.85%后,血清ALT显著升高(P<0.05),脂肪水平为15.45%时,血清GLU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各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螺旋藻添加量一定时,锦鲤适宜脂肪添加水平为10.52%。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锦鲤的抗逆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持续热应激对大正三色锦鲤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分别于应激前、应激后2、6、10、14、18、22、26 h进行取样测定呼吸爆发、补体蛋白3(C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热休克蛋白70 (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热应激后呼吸爆发降低,在应激后2、10、18~26 h降低显著(P<0.05);热应激2h后血清中C3含量略有上升,应激6~26 h过程中与应激前相比均下降,应激14 ~ 22 h显著地下降(P<0.05);热应激下血清中SOD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下,血清中MDA浓度升高,应激10~18 h上升显著(P<0.05);应激后2、26 h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应激前相比显著性地上升了5.93倍、2倍(P<0.05),应激后6~22 h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应激前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热应激影响锦鲤非特性免疫指标,降低锦鲤非特异性免疫力;HSP70的表达受热应激调节,热应激下诱导合成的HSP70对锦鲤起到一定的应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8.
作为“山东·淄博首届生态放鱼季”渔业增殖放流系列活动内容之一,城市水系渔业增殖放流活动于3月19日首先在淄博市桓台县城区少海公园水景园景区拉开了序幕。此次活动共向少海公园水域投放日本锦鲤6000尾,500余公斤,主要用于公园水系景观工程。  相似文献   
89.
从山西杂粮的发展看养生农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都市高速的生活、工作节奏带来了环境污染、疾病等不健康的因素,人们开始探寻更加健康的生活、生产方式,农业以其质朴、自然的属性进入了都市人群的视野。养生农业,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农业新形式,正逐渐发展起来。以山西杂粮的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对其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0.
An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s occurred in a koi farm i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and it resulted in mortalities of more than 50%.The main symptoms of sick koi were gills necrosis, kidney erosion and edema,which were similar to the clinical signs of koi herpes virus disease (KHVD).But PCR tests showed negative results for KHV. For further diagnosis, bacterial culture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ies, virus isolation and PCR tests were used.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revealed pox virus particles having a size of about 200 nm×400 nm in the kidney. 548 and 180 bp fragments were amplified from organs of sick koi by PCR method using specific primers of carp edema virus (CEV). The fragments were sequenced and analy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y were shared 100% nucleotide identity with CEV-H504. Al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is disease was carp edema virus disease, caused by a kind of pox virus, CEV. This wa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CEV of cultured koi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