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73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44篇
  295篇
综合类   1076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235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以东北地区棕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温和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了不同冻融处理下污染土柱中土壤胶体和胶体结合态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高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条件下冻融作用促进土壤胶体的迁移;土壤低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条件下冻融作用对土壤胶体的影响减弱。淋洗试验中,土壤胶体在前20 min内大量淋失出土体,随后淋失量急剧减少;且前20 min内的土壤胶体淋失量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污染土柱中主要以胶体结合态的形式迁移,其迁移特征和受冻融作用影响的趋势与土壤胶体类似。冻融处理后滞留在土柱深层的含量较高,表明冻融作用能够促进向深层土壤迁移。  相似文献   
82.
间作植物根系对Pb斑块胁迫适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间作体系植物根系受Pb胁迫的形态学适应机制,利用根箱试验设计Pb斑块胁迫下玉米、小花南芥单作和玉米与小花南芥间作处理。结果表明:在Pb斑块(0、1000 mg·kg~(-1))处理根箱条件下,间作小花南芥根生物量的相对关系指数显著增加,小花南芥根趋向有Pb斑块生长,根系表面积显著增加,间作模式极显著影响小花南芥根系形态;间作玉米根生物量的相对关系指数显著降低,玉米根趋向无Pb斑块生长,Pb处理极显著影响玉米根系形态。径级在1.5 mmd3≤2.5 mm根表面积显著影响间作小花南芥与玉米对Pb的响应。研究表明,根间相互作用激发小花南芥根系趋向Pb斑块,玉米根系趋向无Pb斑块,揭示了超富集植物与作物间作体系促进两种植物根系趋向性适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根据EuropeanCommunitiesBureauofReference提出的BCR法加以改进,对不同污染程度土壤中Pb的有效态和4种化学形态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红壤和水稻土两种土壤类型之间有效态及分级中存在的差异;利用污染因子风险评价法(Cf)和风险评价代码法(RAC)评估土壤污染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红壤和水稻土中的有效态含量均随着污染程度加深而显著提高,但在污染为重度时其占总量的比例较之低度污染分别下降了18.7%和23.0%。对土壤进行BCR分级后,不同形态含量随污染程度的加深而有所增加,在比例上呈现可还原态残渣态可氧化态酸可提取态,在重度级污染时,残渣态所占比例大幅提高,生物有效性降低。Cf值和RAC环境风险评估中,低、中、重度污染土壤均为轻度和中度风险,特别是重度污染红壤与水稻土Cf、RAC环境风险均为轻度。另外,pH值影响重金属形态的分布,pH值降低,生物有效性提高。  相似文献   
84.
为提高痕量的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简单、可控的一步还原法在裸玻碳电极表面原位合成纳米金/石墨烯材料的方法,并通过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利用修饰后的电极对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的离子(Pb(Ⅱ))标准样品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4.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Pb(Ⅱ)的溶出峰为-0.08 V,在1~90μg/L范围内Pb(Ⅱ)的溶出峰电流与Pb(Ⅱ)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5),最小检测下限为0.27μg/L。在优化后的条件下采用该电极测定了实际水样与土壤中的Pb(Ⅱ)含量,加标回收率区间分别为93.75%~109.20%和93.82%~109.9%,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可以用于对实际水样与土壤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85.
采集我国15个省份的耕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Pb并种植小白菜,比较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DGT)与传统化学方法(土壤溶液法、EDTA法、HAc法、CaCl_2法和全量法)评价土壤中Pb生物有效性。简单回归分析表明,各评价方法测定的土壤Pb含量与小白菜Pb含量都呈显著相关关系,但DGT技术相关性(R~2=0.97)最高。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融合土壤pH值、有机碳(OC)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粘粒含量等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传统评价方法融合了pH值、OC含量等土壤性质,R~2较对应的简单回归分析有所提高,都能用于评价土壤Pb的生物有效性,但通过DGT技术所构建的模型方程(R~2=0.97,p0.01)几乎不受土壤性质的影响,且较传统化学方法相关性更高,因此,DGT技术是一种可以用于评价土壤中Pb生物性的较优方法。  相似文献   
86.
混种3种观赏植物对白三叶铅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污染条件下对白三叶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将一串红、翠菊、德国鸢尾分别与白三叶混种,研究不同混种方式对白三叶生物量及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三叶单种相比,混种德国鸢尾提高了白三叶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混种一串红、翠菊则降低了白三叶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就混种系统而言,各个混种处理的植物总生物量均介于混种的2种植物单种之间。混种一串红、翠菊、德国鸢尾均提高了白三叶地上部分含量,盆栽试验分别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11.39%,17.88%,42.18%;小区试验分别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2.64%,13.22%,23.94%。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地上部分积累总量高于各自单种,其余混种处理均介于混种的2种植物单种之间。小区试验中,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单位面积地上部分积累总量最高,达242.777mg/m2,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371.83%,较德国鸢尾单种提高了8.38%;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土壤重金属去除率最高,达15.11%,比白三叶单种提高了326.84%,比德国鸢尾单种提高了10.70%。因此,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提取效果表现最好,能够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7.
通过多个实验的研究分析建立了微波消解法作为样品前处理,原子吸收石墨炉(GFAAS)法同时测定肥料中、镉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的检出限为1.6μg/L,镉的检出限为0.11μg/L;7次平行相对标准偏差3%;3个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均在90%~110%。微波消解-GFAAS法对肥料中镉测定结果准确、稳定,且更节约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可作为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88.
重金属镉、易在烟叶中富集,影响烟株生长,并通过抽吸过程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为探讨豫西地区不同基因型烟草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特征,筛选出烟叶原料安全的优良品种,以豫西烟区15个基因型烤烟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水平镉(0、5、10、20 mg/L)、(0、20、50、100 mg/L)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烤烟生物量、重金属含量、耐性指数、重金属积累量及转运系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重金属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烟株的生长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2)不同基因型烤烟对重金属镉、污染的响应不同。不同基因型烤烟对镉的积累分配主要在地上部,而对的积累分配主要在根部,且对重金属镉的富集和转运能力高于重金属。(3)不同烤烟品种对重金属镉、的吸收积累能力存在基因型差异。在高镉、水平下G15对重金属镉的积累量和转运系数较高,G5对重金属的积累量、耐性指数较高,适合作为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植物修复材料。G2、G10在低镉水平下,镉的积累量较低,适宜在土壤轻度镉污染条件下进行烟叶安全生产。G4、G12在低水平下,积累量和地上部分含量较低,属于低积累基因型,可用于轻度污染条件下的烟叶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治理不彻底、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剩余污泥回用农田等原因,导致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重金属无法被降解,易在土壤中累积,并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效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治理成为研究热点。重金属污染治理包括客土法、石灰改良法、化学淋洗法、植物修复等,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均有其适用范围,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文章针对土壤镉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展开综述,并对可能影响植物修复的一些因素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同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加入外源的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进行培养处理,测定土壤中各形态及水溶态NH^+,K^+和速效态磷的含量,研究外源在各类土壤中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态和残渣态的为红壤〉黄褐土〉砂姜黑土,碳酸盐态为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铁锰氧化态为红壤〉砂姜黑土〉黄褐土,有机结合态为黄褐土〉砂姜黑土〉红壤;交换态和残渣态所占比例随着外源的浓度增大而提高,有机结合态的比例随着外源浓度增大降低,碳酸盐结合态在砂姜黑土、铁锰氧化态在红壤上则呈现外源小于500mg/kg时比例增高,大于500mg/kg时比例开始下降的状况;加入外源的土壤中,水溶态的NH4^+和K^+的浓度增大,使其流失的风险性增加;水溶态磷和离子生成难溶性磷酸盐被固结,使速效磷的浓度减少,降低了水溶性磷肥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