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8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389篇
林业   404篇
农学   670篇
基础科学   76篇
  355篇
综合类   5340篇
农作物   641篇
水产渔业   222篇
畜牧兽医   2118篇
园艺   1243篇
植物保护   1239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740篇
  2011年   713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668篇
  2008年   651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鸡败血型支原体病又称鸡败血霉形体病,主要侵害鸡上呼吸道,以咳嗽、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和呼吸道啰音为特征。鸡与鸡之间通过接触水平传播和经种蛋垂直传播给后代,也可通过病原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间接传播。各种年龄的鸡都可以感染发病,但主要发生于4~8周龄幼鸡,是当前危害养鸡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82.
1鸡痘鸡痘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产蛋鸡发生鸡痘时,产蛋量下降,若其同时并发其他疾病,则常出现死亡。本病秋冬季节多发,夏季蚊、蝇等是造成皮肤型鸡痘多发的传播媒介。1.1症状鸡痘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三种类型。1.1.1皮肤型。鸡体无毛或少毛部位产生数量不等的灰白色小结节,以后灰白色小结节变为红色小丘疹,后期丘疹干燥,形成褐色结痂。病鸡病情一般较轻,无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83.
试验旨在研究芦丁对玉米赤霉烯酮诱导的雌鼠生殖器官损伤的缓解作用。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将24只28~34日龄的昆明系雌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芦丁组(基础日粮+500 mg/kg芦丁)、ZEN组(基础日粮+10mg/kgZEN)、ZEN+芦丁组(基础日粮+500mg/kg芦丁+10mg/kgZEN),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鼠。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ZEN可导致小鼠子宫器官指数下降(P<0.05),导致卵巢组织生长卵泡与凋亡卵泡增多,下调血清雌二醇(E2)水平(P<0.01),下调卵巢StAR、CYP11A1基因表达量(P<0.05),上调小鼠卵巢内Caspase 8基因表达水平(P<0.05);日粮中添加芦丁可使卵巢组织中生长卵泡增多,上调血清E2水平(P<0.05);芦丁与ZEN对卵巢器官指数、血清睾酮(T)、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含量及卵巢Caspase 3基因表达水平存在交互效应(P<0.05),芦丁通过抑制卵巢细胞凋亡、调控卵巢生殖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生殖激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84.
张玮  李会荣  朱娜  孙凯 《饲料研究》2023,(3):126-129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试验样品经84%乙腈水溶液提取,净化,稀释定容后上机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在0.5~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0;黄曲霉毒素B1的空白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1.8%~91.6%,精密度(RSD)≤4.5%;玉米赤霉烯酮的空白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4.5%~93.9%,RSD≤4.1%。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同步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用不同浓度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5%己唑醇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及施药时间、不同施药次数对猕猴桃腐烂病进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己唑醇1 000倍、1 500倍和2 000倍3个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81.1%、59.2%和42.5%;用己唑醇1 500倍的施药时间和次数试验结果表明,谢花后一周内施药的处理防治效果均在60%左右,显著高于延后一周施药的处理,施药次数对防治效果影响不大,喷药3次和4次的防治效果均为59%左右,喷药2次防效较差,但与前两者差异不显著;5种杀菌剂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防效最好,为7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咪鲜胺锰盐、己唑醇,防治效果分别为63.5%和52.4%,苯谜甲环唑和甲基硫菌灵防效较差均不足30%。  相似文献   
86.
为了探明杨树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Y-S-Y12对人参锈腐病的生防作用,进行室内外抑菌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室内抑菌率达到95.13%;菌株的发酵浓缩液对菌丝生长抑菌率为69.41%。Y-S-Y12菌株的发酵浓缩液(含活菌)田间对锈腐病的防效达到75.79%,人参Panax ginseng苗成活率比对照增加了51.82%,小区人参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54.73%。Y-S-Y12菌株及其发酵浓缩液对6种植物病原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Alternaria brassicicola,Botrytis cinerea,Rhizoctonia solani,Cytospora chrysosperma,Fusarium moniliforme)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在较广的温度和p H值范围内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20℃、p H6.18条件下的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7.
填闲作物腐解过程及其对后茬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渭北旱塬地区不同填闲作物(长武怀豆(S)、黑麦草(R)及两者1∶1混合(M))翻压和氮肥水平(0、60、120 kg N·hm-2)双因素处理下,填闲作物的腐解规律、碳氮释放动态及对后茬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对腐解速率与Olsen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各填闲作物翻压后腐解规律及碳氮释放特征均表现为“前期快-中期慢-后期加快”,填闲作物腐解规律符合Olsen模型,在第276天各处理累积腐解率均达70%以上。在第0~35天,同一施氮处理下,累积腐解率和腐解速率均表现为S>M>R(P<0.05);第35天,S、M和R各处理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到61.9%、55.5%和47.5%;在0~35 d,施氮对S、M的腐解影响不显著,对R影响显著,35 d后氮肥效应逐渐减弱;填闲作物的腐解同时伴随其碳、氮的快速释放,在第21天,S、M和R碳氮残留率分别达到40%、50%和60%左右。平均来看,S的碳氮释放速率显著高于R,与M无显著差异。与裸地对照相比,翻压填闲作物能够显著提高后茬冬小麦产量,其籽粒产量增加10%~35% (P<0.05),其中翻压长武怀豆低氮处理和混合翻压低氮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8.
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采后菠萝果实由黑腐病引起的腐烂损失,本文研究了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相关机制。结果表明,1%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有最好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1%氯化钙处理对病菌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抑制病原菌的产孢;氯化钙处理明显降低发病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甲酯酶(PMG)、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CB)的活性,但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变化没有明显影响;氯化钙处理明显提高贮藏中后期菠萝果实中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明显提高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说明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其降低了病原菌的致病性,另一方面是诱导菠萝果实提高了抗病性。因此,适宜浓度的氯化钙处理为菠萝采后黑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9.
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烟草上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对6种杀菌剂 (代森锰锌、多菌灵、嘧霉胺、嘧菌酯、啶酰菌胺及氟啶胺) 的敏感性,并就其适宜的保存条件进行了筛选,同时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上述6种杀菌剂对烟叶霉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米根霉孢子萌发和烟叶霉烂病均表现出了不同的抑制活性。其中,抑制孢子萌发活性最为明显的是氟啶胺和啶酰菌胺,其EC90值分别为0.67 和1.53 mg/L;其次为代森锰锌和嘧菌酯,15.16和17.66 mg/L;最弱为嘧霉胺和多菌灵,71.87和81.96 mg/L。对烟叶霉烂病防效最好的为嘧菌酯,50 mg/L处理的防效为85%;其次为啶酰菌胺,200 mg/L处理时防效为83%;氟啶胺的防效较差,1 000 mg/L处理时仅为48%;而代森锰锌、多菌灵和嘧霉胺在最高使用剂量 (分别为4 000、800和800 mg/L) 时防效均低于20%。病原菌保存方法筛选结果表明,保存后米根霉的孢子萌发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降低。其中,4 ℃保存于20%甘油组的孢子悬浮液萌发率为60%;4 ℃保存的孢子干样萌发率为36%;4 ℃保存的孢子悬浮液和 –20 ℃保存于20%甘油的孢子悬浮液萌发率均低于20%;20 ℃保存的孢子干样萌发率为11%;–20 ℃保存的孢子悬浮液萌发率为6%。研究结果可为烘烤期烟叶霉烂病防治和米根霉孢子的保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0.
 寻找抑制植物病原菌III型分泌系统的植物源活性小分子化合物,是研发生物安全农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水煮提取法从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寄主植物满身红萝卜中提取分离活性小分子化合物,利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解析出活性物质的单体结构。然后用荧光素酶基因luxAB构建融合报告系统以及定量PCR检测活性物质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III型分泌系统的抑制效果,最后采用剪叶接种和压渗接种的方法研究活性小分子物质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的生防作用。研究表明,植物鞘氨醇和二氢鞘氨醇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III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转录表达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对I、II、IV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植物鞘氨醇在XCM1上影响菌的生长,而二氢鞘氨醇不影响菌的生长。同时,还发现这两种物质能显著降低Xcc在寄主植株满身红萝卜上的病害症状以及能够使Xcc在非寄主植物辣椒上引起过敏反应的能力丧失。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小分子化合物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III型分泌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后续开发植物源抑制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