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4篇
  2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甜高粱是普通高粱的变种.除作为饲料作物栽培外,也作为糖料和能源作物栽培。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世界性的能源危机越来越使人们感到恐慌,因此.开发新的能源作物已备受人们关注。甜高粱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能作物.我国也已将甜高粱的应用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中.并作为北方的重点能源作物进行大力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82.
应对能源危机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据国际机构最新估算,世界上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枯竭期仅为50年。中国是世界上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此对生物能源及新材料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3.
辽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寻找新能源,特别是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林木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该文介绍了辽宁的林木生物质能源树种,探讨了辽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的潜力,并提出了辽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4.
杜受祜 《北京农业》2014,(10):12-17
1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 低碳经济是人类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产生的直接原因,而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和人类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方式,则是低碳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国既有国际压力,同时也是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民福祉的大事,非常紧迫和必要。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各个国家地区在未来发展中提升竞争力的契机。以低碳为主要特点的产业、产品、技术将是走出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的低谷、走向繁荣的引擎。  相似文献   
85.
李彩珍 《现代农业》2011,(10):75-7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利用高峰已经出现,能源危机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开发利用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液化气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每年有大量秸秆、柴草被抛弃腐烂掉,  相似文献   
86.
秸秆沼气创造新型能源为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同时为沼气发展拓宽渠道,农业部从2009年开始,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浙江、江苏、山东等12个省区(局)开展秸秆沼气集中供气项目的试点建设工作。该工作不仅有利于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而且有利于缓解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87.
应对能源危机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据国际机构最新估算,世界上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枯竭期仅为50年。中国是世界上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此对生物能源及新材料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8.
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也就急剧增加,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因此,各行各业提出了节能的要求,节约二次能源-照明,也就成为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焦点.照明节能的潜力很大,应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9.
人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所用的主要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煤、石油的利用还使得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酸雨的威胁也日益加剧。气候学家警告说,如果排放量保持目前水平.下一代人将面临史无前例的环境灾难。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原来的能源发展规划.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上.  相似文献   
90.
《绿色大世界》2009,(2):36-36
随着世界能源短缺趋势的日益严重,生物燃料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之一。然而生物能源的发展一直备受争议,许多人认为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及粮食危机都与过度发展生物燃料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