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6篇
  3篇
综合类   169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06%和76.28%,与多菌灵混配使用均具有增效作用,防效分别为82.99%和81.18%;增产率为41.86%和48.84%,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花生白绢病的温室接种技术及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9-2000年,在温室内采用碎叶接种法(A),竹夹接种法(B),牙签接种法(C),菌丝块贴茎接种法(D),成熟菌核接种法(E)和萌发菌核贴茎接种法(F)等6种方法对花生进行了接种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试验,结果表明,以竹夹法(B),牙签法(C)菌丝块贴茎法(D)及萌发菌核法(F)的接种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抗性温室鉴定的接种方法;而采用碎叶法接种,病害的发展有一个停顿,成熟菌核法病情发展缓慢,均不宜作为花生抗白绢病温室鉴定的接种方法,温室内对鲁花9号等11个花生品种(系)有用菌丝块贴茎接种法进行抗病性鉴定的结果显示,参试材料中只有白沙1016对白绢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其它品种(系)均表现中感或高感。  相似文献   
83.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花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现将该地区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84.
鱼腥草是会泽县主要种植的特色蔬菜之一,每年畅销省内外数万吨,但由于长期连作等原因,鱼腥草白绢病逐年加重。使鱼腥草商品品质下降,从而直接影响了鱼腥草的生产及菜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明光市水稻常见痛害,如稻曲痛、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绢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的危害症状及识别特征,并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各个病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6.
花生白绢病又称花生小菌核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该病主要发生于花生成株期,发病部位在植株茎基部。  相似文献   
87.
花生白绢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虽然早有记载,但一直危害不重,但近年来有加重的趋势,该病在辽宁的发展属首次报道。分析了该病的发生、流行原因,并结合地方实际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噻呋酰胺拌种对花生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不同用量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拌花生种仁的方法,研究其对花生苗期根腐病、茎腐病和中期白绢病的控制效果及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用量150、300、450 m L/hm~2处理中,以450 m L/hm~2处理较好,对根腐病、茎腐病防治效果可达66.64%~74.00%,超过两常规对照的49.96%~60.00%。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拌种对防治花生白绢病发生的效果欠佳,但对延缓白绢病发生有一定效果;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拌种对花生具有增产效果,在用量150、300、450 m L/hm~2处理中,以450 m L/hm~2处理效果更好,产荚果4 444.95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692.40 kg/hm~2,增幅18.45%,两常规对照产荚果分别为4 337.55和4 357.50 kg/hm~2,较空白对照增幅分别为15.59%和16.12%。[结论]试验结果为噻呋酰胺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鸢尾白绢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动态和综合防治进行了初步探索。鸢尾白绢病的病原菌经鉴定为Athelia rolfsii。其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 H为5~6。根据调查,上海地区鸢尾白绢病发病期为6—10月,8月发病率最高。在各类型的鸢尾中以西伯利亚鸢尾发病最重,西伯利亚鸢尾发病高峰期平均发病率为25%。室内药效试验结果显示丙环唑、烯唑醇有较好的控害效果。  相似文献   
90.
兰花主要病害鉴定及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几种主要蕙兰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生长温度选择、室内药剂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大花蕙兰感病的3种主要病菌为兰花炭疽病菌、兰花白绢病菌、兰花黑腐病菌;兰花白绢病菌和兰花黑腐病菌的菌丝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分别是12~37℃、14~34℃,最适温度均为24~32℃;对白绢病菌、炭疽病菌、黑腐病菌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分别有9种、5种和11种;菌克、甲基托布津对兰花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88.67%和8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