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9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猪群腹泻病在规模养殖场是一种常见疾病,如诊断不正确及治疗不及时,会造成猪的死亡。现将发病原因概述如下:1发病原因病毒性因素包括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等。  相似文献   
82.
抚远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农业是抚远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有宜农荒地120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30亩,农作物主要以大豆、玉米、小麦等为主,秸秆资源极其丰富,在我国大力提倡节粮型畜牧业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饲草和秸秆资源,通过加工处理,增强饲草、秸秆的适口性和提高其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孔艳辉  申家恒  李伟  王艳杰  樊庆颖  房宇 《园艺学报》2014,41(12):2455-2464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大车前(Plantago major L.)合子及其原胚发育特点。结果如下:大车前胚胎发育类型为柳叶菜类型。合子发育过程中,合点端的细胞壁逐渐形成,合子体积增大,极性增强,质体内贮藏淀粉。合子分裂通常发生在初生胚乳核分裂之后,第1次横分裂形成基细胞和顶细胞。基细胞经多次分裂形成单列细胞构成发达的胚柄;顶细胞多次分裂形成胚体,胚体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多,呈现旺盛分生能力,具有很高的代谢活性。原胚发育过程中,小球胚初期,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合子储存的以及胚柄吸收并转运的营养物质;小球胚至中球胚期,胚柄组织迅速发育,依赖发达的胚柄自珠被组织吸收营养物质并转运至胚体;大球胚后期,胚柄开始解体,胚体外围细胞吸收胚乳的降解物作为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84.
本试验利用犊牛睾丸细胞、羔羊睾丸细胞、MDBK、BHK-21细胞对采自内蒙古赤峰的疑似羊口疮发病羊群的唇部痂皮组织进行接种传代,分离出1株病毒,通过透射电镜负染观察和PCR检测对该分离株进行鉴定。参照GenBank中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ORF059 (F1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对分离株的F1L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多株参考毒株进行了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经透射电镜负染观察到典型的副痘病毒粒子,与参考毒株序列相比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均为96%以上,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ORFV,命名为OV/nm-hd。  相似文献   
85.
以明胶+麦芽糊精+葡萄糖(1∶1∶1)为复合壁材制备益生菌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对包埋时间、壁芯比、温度以及磁力搅拌转速等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温度35 ℃,转速250 rmin,壁芯比12∶1,时间60 min,此条件下,包埋率92.97%。电镜扫描显示,该微胶囊呈不规则片状,且绝大部分的活菌都被包埋在微胶囊的内部。以明胶代替乳清分离蛋白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可显著降低微胶囊的吸湿性,提高微胶囊的耐贮性;微胶囊显著提高了活菌耐受胃酸与胆汁的能力,且对肠内溶解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6.
为了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多目标性状的选育,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辽宁新品系绒山羊所有染色体(29条)上12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体质量、绒产量和绒细度3个经济性状与标记基因型的关系。结果表明,除BM1312等10个为单态外,其余111个呈高度多态(PIC>0.5),4个呈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87.
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具有很强的环境胁迫适应能力,并且在种间竞争中常处于优势地位。本试验对野燕麦种群的繁殖与扩散特性、种子与幼苗抗逆特性及其根系分泌物对小麦的异株克生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找寻治理野燕麦的有效措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野燕麦具有很强的种子繁殖与扩散能力,开花结实比小麦早,种子产量大、地下储量多、扩散距离远;(2)野燕麦种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室温与变温条件下均可以正常萌发,而冷冻后置于室温环境是其萌发最佳条件,总发芽率可达93.33%;(3)野燕麦种子对盐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浓度低于1.8%的NaCl溶液中均可正常萌发;(4)野燕麦幼苗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随着NaCl浓度和PEG浓度的升高,野燕麦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5)野燕麦根系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株高、干重、根长及根系活力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证明野燕麦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幼苗生长具有异株克生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野燕麦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强大的繁殖扩散能力、较强的抗逆性以及异株克生效应,相关研究可为大田野燕麦防除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8.
为了解亚热带地区不同类型林分土壤中总氮与有机氮组分质量分数特征,以阔叶混交林、毛竹林、枫香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针叶混交林7种类型的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Bremner酸解法对土壤氮组分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对总氮和有机氮各组分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非酸解氮和酸解氨态氮质量分数表现为毛竹林最高,其余有机氮组分和总氮质量分数均表现为阔叶混交林最高。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总氮、非酸解氮、酸解氮及其各组分质量分数均呈下降趋势。土壤酸解氮是总氮的主体,占比为68.06%。有机氮各组分质量分数及其占总氮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非酸解氮及未知态氮、氨基酸态氮及酸解氨态氮、氨基糖态氮。  相似文献   
89.
提高立体匀播冬小麦光合效能和产量的最佳追氮时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立体匀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播种方式,与之相配套的氮肥运筹技术尚不成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其增产潜力的发挥。研究合理的播种方式与氮肥运筹组合,可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赵县试验农场,以两个中筋小麦品种衡观35和邯6172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三因素裂区田间试验。主区为立体匀播(C1)和常规条播(C2)两种播种方式。副区为4个氮肥追施时期:拔节始期(T1)、拔节后10天(T2)、拔节后20天(T3)、开花期(T4),追氮量均为120kg/hm^2。副副区为两个小麦品种。开花期及花后每7天用SPAD-502Plus型叶绿素仪测定旗叶SPAD值,共测5次,测定部位为顶部、中部、基部各一次,取平均值。于小麦开花当天开始,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旗叶的相关光合参数,共测5次。于成熟期考察小麦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实收测产。【结果】两个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均在立体匀播条件下T2处理达到最高,且在相同追氮时期下高于常规条播;而千粒重均在立体匀播条件下T4处理最高。同一播种方式下,衡观35拔节始期追氮植株株高达到最高值,邯6172于T2处理追氮达到最高值;而两个小麦品种的穗长和小穗数达到最佳值的追氮时期因播种方式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在4个追氮时期下,立体匀播小麦的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常规条播,其中在花后7天和21天时T2、T3处理追氮旗叶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T1处理追氮。两个小麦品种间的旗叶SPAD值在整个灌浆期间均表现为显著差异,而旗叶净光合速率主要表现在开花当天至花后7天差异显著。与此同时,两个播种方式下小麦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均随着追氮时期的后移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在立体匀播条件下拔节后10天追施氮肥有利于植株单株营养均衡,促进根系发达,易建成优势蘖群体,有利于单位面积穗数的提高和最终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0.
黄花菜受精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黄花菜受精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获得如下结果: 1. 授粉后1~2 h花粉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 只有生殖细胞进入花粉管内。2. 花粉管在花柱道内生长历经20~22 h,生殖细胞分裂形成2个精子。3. 花粉管在子房室中轴胎座表面生长经历2~4 h。4. 授粉后26~28 h花粉管进入1个助细胞, 释放2个精子。5. 精卵融合经历4~6 h, 形成合子。6. 精核与次生核融合经历2~4 h, 形成初生胚乳核。7. 自花粉在柱头萌发至合子形成, 受精过程持续总时间为29~36 h。8. 合子分裂发生在授粉后39~48 h。9. 讨论了研究结果对黄花菜遗传育种与分子育种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