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2002年4、7、10月和2003年1月,我们对宁夏南部山区海原县境内的南华山进行了小气候考察,本文对这次考察的情况和结果进行了说明,对其主要的小气候要素(温度、湿度和风)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拟摸清南华山的小气候特征和小气候效应,为合理开发利用南华山的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汕头市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苗青  黄锦速  杜勤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14-15217
利用汕头市及所属的南澳、澄海、潮阳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及自动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汕头市存在热岛效应,并以0.17℃/5年的速度递增。夏季热岛效应最明显;热岛效应日变化明显,呈一峰一谷型,"夜热岛"是"白热岛"的延续;热岛效应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云量、相对湿度呈反相关;晴天最大、阴天次之、雨天最小;汕头市冬季存在冷岛效应,但趋势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分布与不同下垫面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绿色廊道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对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绿色廊道的路径选线直接影响其属性特征,因此,通过优化绿色廊道的景观格局来降低城市的热岛强度是行之有效的生态途径和方法。  方法  选取福建省福州市为研究对象,以缓解热岛效应为目标,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model,MCR)和水文流域模型,对福州市绿色廊道的景观格局进行优化布局。  结果  ①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模型(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用提取的30个生态源斑块构建综合生态阻力面,利用MCR模型将其生成福州市绿色廊道,共74条,总长度918.11 km。根据源斑块重要性评价分为4级:一级9条,132.88 km;二级14条,207.48 km;三级14条,153.57 km;四级37条,424.18 km;②通过水文流域模型,将74条绿色廊道与福州市地表温度叠加分析,共提取80个生态“交点”、176个降温生态节点、35处需降温区域。  结论  据此福州市新增14条绿色廊道,其中道路型绿色廊道8条,滨水型绿色廊道6条。优化后的绿色廊道对福州市的热点区域覆盖更全面,对改善城市热岛问题具有更明显的生态调节功能。图2表4参25  相似文献   
84.
文章对国际上已有的城市绿色空间热环境相关设计标准从制定目的、具体内容、衡定依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标准的制定都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为主要目标,通过限制绿地空间布局、材料性质、绿化参数等要素以调节空间热环境,标准制定依据来源于现行法规、现有研究成果和模拟监测数据。城市绿地热环境标准的制定有益于人民健康福祉和适应气候变化,我国城市绿地热环境设计标准的制定需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必要前提,应鼓励运用新技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标准制定,构建合理指标体系,以保证标准制定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85.
北京市近40年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利用北京市近 40年气候资料研究分析北京市市区与郊区平均气温日、季、年际和年代变化特征发现 ,40年中 1995年 11月 2 4日市区与郊区日平均气温温差最大 ,达 4.6℃ ;季变化市区与郊区温差冬季最大 ,为 1.11℃ ,春季最小 ,仅为 0 .2 6℃ ;年际变化 1961~ 1977年市区与郊区温差较小 ,而 1978~ 2 0 0 0年市区与郊区温差达0 .62℃ ,热岛效应明显增强 ;年代变化市区与郊区温差 60年代最小 ,仅为 0 .13℃ ,90年代最大 ,为 0 .78℃。近年虽高温 (≥ 3 5℃ )日数明显增多 ,但年最高气温变化较小 ,仅有 1997年、1999年和 2 0 0 0年年最高气温 >3 8℃。近 40年市区与郊区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 ,市区气温平均 10年升高 0 .43℃ ,郊区气温平均 10年升高 0 .2 1℃ ,北京市市区年平均气温序列中存在明显的 12年周期  相似文献   
86.
2013年8月11日,从《西部商报》看到报道:给地球降温,各位有怪招:"抹防晒霜为地球降温"、"刷白屋顶地面降热岛效应"、"冻大冰块造天然空调"、用亿万把大伞升空遮阳降温等等。《西部商报》精心编辑刊出,以资唤醒人类关注地球高烧不退折磨人们生存的重大问题。可惜遮阳的招数太少了,地球发烧,生态环境恶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非常重视;煤改气、洗尘、压尘、车辆限行、  相似文献   
87.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生产潜力与产量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区小麦-玉米两作系统生产潜力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采用EPIC模型估算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的生产潜力,并结合实际产量计算了产量差。结果显示:(1)华北平原1961—2007年小麦-玉米两作潜在产量在19.7~22.2 t/hm2之间,区域均值为21.2 t/hm2;雨养产量在13.2~21.7t/hm2之间,区域平均值为16.4 t/hm2;(2)1960—2007年间,潜在产量在全区显著上升,年均增幅多在20~40 kg/hm2之间,雨养潜力在南部呈增加趋势,但北部呈下降趋势;(3)华北平原2001—2007年小麦-玉米两作的潜在产量和实际产量的差在20.3%~72.2%之间,区域平均值为潜在产量的48.2%。从空间分布上看,南部地区产量差较大,中部地区产量差较低,北部地区产量差居中。因此,自1960年来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特别是水分状况较好的南部地区,应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挖掘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88.
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城市热岛的成因及危害,并提出了缓解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着重分析了城市绿地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因城市化而受到损害的自然环境功能,最后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估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为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低碳背景下区域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海盐市为例,基于4期Landsat卫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并反演地表温度,通过县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热效应贡献度指数,分析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特征对热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 2007—2017年10 a间,海盐县中心城区的建成区明显扩张,土地利用类型格局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动态度达42.3%。城市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转入比率达44.1%,主要由植被与道路转入;植被覆盖面积明显减少,转出比率达51.2%,主要转移为城市用地和道路。城市高温区分布从聚集的岛状逐渐分散化,向建成区边缘转移。城市用地的热贡献度最大,伴随着其面积的增加,其热贡献度从2007年的59.6%上升到2017年的87.5%。[结论]城市用地是影响海盐县中心城区热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城市化进程中,合理有效地规划和控制建成区的扩展,是减缓热岛效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0.
柳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柳州站与沙塘站温度资料,对柳州市城市热岛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城市热岛效应逐年增强,秋冬强春夏弱,夜间强白天弱;柳州市强热岛日出现次数逐年增多,出现月份增多,12月份出现最多;强热岛日市郊差最大和最低气温是出现在2:00,各时次的市郊差多在4~5℃,同时指出了强热岛日的天气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