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常用于植物病毒研究的5种电镜制样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2.
83.
葡萄扇叶病毒引起的寄主细胞病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镜观察了葡萄扇叶病毒杭州分离物(Grapevine fanleaf virus Hangzhou isolate,GFLV-H)侵染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和昆诺藜(C.quinoa)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病毒粒子存在于叶肉组织薄壁细胞的细胞质内,常成单纵列排列在小管结构中,小管形成聚集体。在系统感染的昆诺藜细胞中位于管状结构中的病毒粒子穿过胞间连丝。2种感病寄主细胞质内膜结构增生,在核周围形成含细纤维状物质的小囊泡。液泡边缘存在少许小泡,有多泡体和髓鞘样结构伸入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4.
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杭州分离物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为侵染葫芦科作物的主要病原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85.
洪健 《新农村》2014,(5):11-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力度得到了不断加大,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当前的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6.
感染甘蔗黄叶病毒后甘蔗叶组织超微结构的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技术对感染甘蔗黄叶病毒蔗叶组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表明,韧皮部伴胞及叶肉细胞内的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及细胞核都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线粒体形态异常,有的肿大、内嵴模糊,严重者内嵴消失,空泡化,仅剩未被消解的残骸;叶绿体被膜破裂,严重者被膜完全消解,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片层消失,基质外流.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被膜和基质片层也遭到破坏,淀粉粒增多、膨大;细胞核形态变为不规则,局部核膜破裂,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呈降解状.  相似文献   
87.
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ringspot virus,ORSV)是感染兰花的主要病毒之一.用RT-PCR方法从感染ORSV兰花中克隆到该病毒的477 bp外壳蛋白基因(CP),外壳蛋白基因再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P;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Ni2+-NTA亲和柱纯化获得分子量约为37 ku含硫氧还蛋白的融合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ORSV外壳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用制备的多抗建立了可靠、灵敏、特异的检测ORSV的免疫捕获RT-PCR及dot-blot ELISA方法,为该兰花病毒病的诊断、兰花抗病育种和脱毒苗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本文结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九次报告和官方网站公布的2011、2012、2013病毒分类系统,介绍了植物病毒3个目、23个科、3个亚科、103个属、1 169种的最新分类系统,较第八次报告新增了2个目、5个科、3个亚科、22个属共406种。同时还介绍了亚病毒感染因子的类病毒和病毒卫星分类的变化。  相似文献   
89.
西藏冰雹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西藏冰雹天气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基于1981-2010年西藏38个台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冰雹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全区冰雹日数呈东南向西北递增分布,年平均冰雹日数在10天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 m以上的浪卡子及高原北部区域,冰雹频发区主要集中在那曲地区。对西藏高原冰雹日数进行EOF分析,表明高原冰雹日数存在着“整体一致型”、“南北差异型”2种空间分布型。每天12-21时是西藏冰雹集中时段,尤其是午后至傍晚尤为显著。全年降雹主要集中在6-9月,其中有6成以上发生在夏季,而11月及整个冬季的雹日不足1天。西藏年雹日呈线性减少趋势的站点明显多于呈线性增加的站数,年雹日具有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7.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