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1篇
  6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为了充分发挥池州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促进池州市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该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池州市特色农业的发展条件,结合农业区域划分的成果将池州市特色农业的区域布局分为西北沿江洲圩基地规模型特色农业区、中部丘陵产业互动型特色农业区和东南部中低山农林复合型特色农业区三个区,其中优质米、优质棉、茶叶、蚕桑、中药材、蜂产品、特色水产品和畜产品等的生产是各区的发展重点。文章最后指出了池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1)合理布局,科学规划;(2)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有效的投资体系;(3)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特色农业的市场竞争力;(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特色农业的科技含量;(5)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2.
彭有生 《长江蔬菜》2003,(11):47-47
池州市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近年来,利用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提高蔬菜品质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基地建设入手,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技推广”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全市建立出口蔬菜核心基地0.13万hm2,辐射面积1万hm2。基地年产值3960万元,农户人均收入增加365元。企业年加工出口甘薯8000t、荷兰豆200t、刀豆100t、毛豆150t、马蹄1000t、蒜苗50t,全部销往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美国。企业年加工产值4000万元,年创汇500万美元。1培…  相似文献   
83.
王文琴  杨璨  贾丽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4):104-106,111
农村土地流转是乡村振兴战略管理施行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土地流转是解放农村生产力、释放农业生产活力、缓解人地关系矛盾、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该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分析了池州市土地流转的现状和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池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池州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苗振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2):173-176
通过对池州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建设情况的实地调查,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合理可行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体系。研究表明,池州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在总体上处于中等及偏下的层次,且不同区位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建议加大对新建居住区的软物质环境的建设力度,同时应加快完善对已建和在建的居住区物质环境的建设力度,以期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区文化特质浓郁、地域特色显著的宜居空间。  相似文献   
85.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项目。池州市自2002年启动实施该项工程建设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52.68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19.79万亩,荒山荒地配套造林23.79万亩,封山育林9.1万亩。2009年后,又实施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包括基本口粮田、  相似文献   
86.
乡村旅游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旅游产业。池州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利用这些优势,突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促进池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7.
该文以池州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88.
89.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广泛运用于评价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基于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安徽省池州市2001-2010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并选取了社会经济相关指标,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了影响生态足迹增长的驱动力因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池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均呈上升的趋势,且生态足迹的需求远远大于生态承载力,出现了生态赤字,且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表明池州市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驱动机制分析模型表明,池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对人均生态足迹增长具有强烈的驱动作用。近年来,随着池州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强市"战略的大力实施,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都极大地推动了生态足迹的增长和生态赤字的扩大。  相似文献   
90.
《茶世界》2009,(4)
安徽省2009年春茶3月中旬应市,初步呈现以下特点:(一)低温气候影响大今年安徽省从2月中旬起,大部分地区连续出现阴雨天气,并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