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27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利用RT-PCR从河南各地采集的110份小麦病样上鉴定出28个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BYDV)PAV分离物,并获得了这28个分离物的通读蛋白(Read through protein, RTP)ORF5基因全长.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可知,河南分离物RTP-ORF5基因变异普遍较大,28个BYDV-PAV河南分离物RTP-ORF5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5.9%~100%,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79.4%~99.8%,核苷酸和氨基酸的一致性变异都较大.与国内外报道的16个BYDV-PAV通读蛋白基因相比对,其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2.2%~99%,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77%~99.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河南地区分离物在4个内组群中都有分布.这些数据说明河南的大麦黄矮病毒PAV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82.
郑艳霞  王永刚  李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75-17076
[目的]寻找开发啤特果产业的新途径,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啤特果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啤特果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提取啤特果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料液比1∶2,乙醇浓度67%。在该工艺条件下,啤特果多糖的得率为1.05%。[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啤特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垂直分布及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2004年,对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依据植被、海拔、气候、土壤等不同因子将该地区蝶类分布的生境划分为5种类型,对不同生境(垂直带)蝶类区系组成及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共有128种,分属8科74属,不同生境蝶类群落的组成中,科、属、种3级组成顺序大致为: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走廊绿洲、山地荒漠带<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不同等级的多样性指数结果排序基本一致:山地森林草原带>山地草原带>亚高山灌丛草甸带>走廊绿洲、山地荒漠带>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相关(r=0.987 8,P<0.01),而与均匀度不相关(r=0.377 4,P>0.05)。 G-F指数可以简便而有效地反映昆虫区系中物种多样性信息,同时使用Shannon-Wiener 指数和 G-F指数,将科、属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综合考虑,较为全面地评价了蝶类群落多样性。各垂直带之间相似性系数较低,蝶类垂直分布差异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4.
李志忠 《花卉》2021,(4):222-223
近年来,节水林业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而在我国,节水林业在科学研究领域仍旧处在起步状态,即使目前已经出现一些理论成果,但仍需不断发展。节水林业依旧需要社会以及政府高度的重视,以期实现我国林业特别是旱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5.
为提高青贮甜高粱的生物降解特性,克服木质纤维抗降解屏障,该研究比较了纤维素酶(CT组)、木聚糖酶(XT组)、瘤胃液(RT组)和沼液(BT组)4种添加剂对其青贮质量和生物降解性能的动态影响,结合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衍射等表征方法评估不同添加剂在青贮过程中的强化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整个青贮发酵期间,4种添加剂均能使青贮pH值显著下降至4.3以下(P0.05),乳酸占总有机酸比例始终高于0.58,乳酸与乙酸比值始终高于2.0,均达到优良青贮发酵品质(除90 d时RT组);其中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在青贮pH值下降、减少氨氮和乙酸含量、增加乳酸含量等方面更具优势。青贮90d时,4个添加剂组的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原料(P0.05),纤维素含量和生物降解潜力均显著高于原料(P0.05);其中BT组的木质纤维组分降解效果最好。结构表征分析发现,青贮过程中添加沼液和瘤胃液均能有效瓦解甜高粱茎秆的抗降解屏障结构,使微观表面出现孔洞和裂缝,纤维素相对结晶度指数显著下降。上述组分和结构的联动变化显著提升了青贮甜高粱的降解能力。BT组和RT组的酶解得率明显高于CT组和XT组,尤其添加沼液长时间(90 d)青贮发酵后的酶解得率最高,生物强化作用效果最好,瘤胃液次之。总之,4种添加剂均能通过有机组分重组优化、木质纤维结构"正向"演变等方式改善甜高粱的青贮质量,提高生物降解能力。结合添加剂成本投入、方便易得、废物利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实际生产中选择资源量较为丰富的沼液进行添加,既可同步实现甜高粱跨季贮存与生物强化,也为沼液减排和循环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6.
针对我国大型蛋鸡养殖场在生产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大型蛋鸡养殖场的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包含了基于以太网的信息获取模块、基于音视频的远程交互式诊断系统和基于B/S架构的生产信息管理模块,通过对信息的整合,为生产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将该系统应用于大型养殖场,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为解决家禽规模化养殖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瓶颈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7.
为解决传统环境控制方式无法实现蛋鸡舍远距离环境实时监测的问题,开发了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鸡舍网络环境监测系统。采用PIC单片机加网络控制芯片方式和实现了裁减的TCP/IP、HTTP等网络通信协议,使连接到嵌入式Web服务器上的设备具备了网络功能。以每栋鸡舍为单元,采用嵌入式Web服务器作为智能节点把鸡舍接入养殖场网络,鸡舍管理人员和位于异地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均可使用养殖场内部联网的计算机,通过访问嵌入式Web服务器的IP地址实时监测鸡舍内温度、湿度、光照及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信息,Internet上的用户通过授权同样可以对鸡舍进行实时监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鸡舍环境信息实时、远程监测的功能;同时,系统的应用降低了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养殖场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8.
<正>2011年7月24日至25日,黄河水利委员会、黄委水保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及甘肃省水利厅、省水保局有关领导在定西市政府、市水保局以及县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的陪同下,对安定、通渭、陇西三县区的水保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  相似文献   
89.
为充分利用白酒丢糟资源,探讨了酸酶联合水解法对其进行糖化以获得可发酵糖的可行性。以木糖和还原糖浓度为指标,研究温度、固液比、混合酸浓度和时间等因素对酸解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纤维素酶对酸解残渣(AHR)的酶解历程,并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X-衍射(XRD)技术考察不同水解阶段丢糟的结构特性变化。结果表明,丢糟在温度为100℃、固液比为1:12g/mL和酸浓度为2.0%的条件下经混合酸水解120min可获得59.32g/L还原糖和6.49g/L木糖,该酸解阶段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转化率分别为77.38%和62.50%,木质素溶出率为43.50%。AHR在纤维素酶用量为4000U/g原料、温度为45℃和pH值为4.8的条件下继续作用2.5h可获得13.27g/L还原糖,该酶解阶段的纤维素转化率为66.67%,酶解率高达90.73%。结构特性研究表明,水解作用前后的丢糟形貌结构变化明显,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增加,有利于纤维素酶对AHR中纤维结晶区的作用。FTIR和XRD结果显示,水解前后的特征组分所对应的吸收峰强度发生了变化,相对结晶度逐渐提高。白酒丢糟经酸酶联合水解作用转化为可发酵糖具有可行性。该研究可为丢糟生物质发酵制备乙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0.
AtPCS1基因表达载体构建与转化苜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增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螯合肤合成酶(AtPCS1)全长基因;构建AtPCS1植物表达载体pBI 121-AtPCS1,进一步转化农杆菌EHA105;利用转化的农杆菌EHA105侵染甘农一号苜蓿(Medicago satiua)叶片,经过80~100 d的筛选与培养,获得57株再生转基因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