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5篇
综合类   8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合适的内参基因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准确分析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先决条件。以存活时间为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和36个月的花绒寄甲成虫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核糖体蛋白11(RPS),丁二酸脱氢酶复合物(SDHA)、组蛋白(Histone)、泛素结合蛋白(UBC)、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Ⅰ(PGK)、延伸因子(EF-1α)、β-肌动蛋白(β-Actin)、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核糖体蛋白RPL13(L13)、α-微管蛋白(α-Tubulin)共10个看家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经过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统计学程序,综合分析确定RPS基因或α-Tubulin基因在不同存活时间的花绒寄甲中为较佳用于校正目标基因的内参选择,而RPS、GAPDH和α-Tubulin的组合为最佳校正目标基因内参基因组合。  相似文献   
82.
崔俊  李孟楼 《林业科学》2012,48(3):95-99
为比较羟基马桑毒素(tutin)及其衍生物(1,2,3)杀虫活性的差异,采用非选择性叶碟法分别测定其对试虫的拒食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这4种化合物在亚致死剂量下(2.0mg·mL-1)粘虫的酯酶、2类保护酶和可溶性总糖在48h内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48h内的拒食活性衍生物2>衍生物3>衍生物1>Tutin;Tutin、衍生物1和3可致粘虫的酯酶活性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略升高,保护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衍生物2可使试虫的酯酶活性,可溶性总糖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升高.Tutin的2位羟基进行酰化加成改造后能显著提高其拒食活性,衍生物2是最优结构化合物.  相似文献   
83.
平菇种内原生质体分离与融合杂交育种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PDY液体培养的16个平菇资源品种的菌丝体,在25℃、pH5.8~6.0环境下,分别用1.5%溶菌酶 0.6mol/LKCl稳渗剂溶解其细胞壁2h,原生质体数得量最高;将获得的原生质体两两配对成39个组合,在30℃、pH9.0、0.6mol/LKCl稳渗剂、不加融合促进剂CaCl2和PEG6000的融合条件下,得到种内杂交融合子5株。其中有4株融合子再生出菌丝体和子实体;同皿接种实验显示,新菌株与其双亲具明显的拮抗性。经栽培试验与生产示范,新育的"优生1号"品系表现适应性强,优质、丰产、抗杂、耐热。  相似文献   
84.
红脂大小蠹的危害与林分生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掌握红脂大小蠢在陕西的危害规律,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在陕西黄龙林区设立20 m×30 m的样地81块,调查分析了红脂大小蠢的危害与林分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虫在陕两黄龙林区主要 为害胸径为15~32 cm油松。其中油松纯林的受害重于混交林,海拔1 270~1 420 m范围内的油松最易被害, 坡度较平缓林分中的油松被害亦较重;在山坡林中,下坡位和林缘的危害最重、上坡位次之、山脊和中坡处的 最轻,半阴坡及阴坡危害重。其原因可能与该虫的习性及对林分的湿度要求相对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85.
关中地区杨树叶部的蛾类危害特征及防治适期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关中地区杨树食叶蛾类的群体危害特征,引用模糊分析方法进行了防治适期的评估尝试。结果表明,从群落角度出发,在陕西的关中地区防治杨树食叶蛾类的最适期为下旬/5月~中旬/6月及下旬/7月~中旬/8月。  相似文献   
86.
陕西和甘肃是我国花椒的重要产区之一。1984年以来的调查表明,在我国已知的132种花椒害虫中,有115种分布于这一地区。为此,在总结以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特将陕、甘花椒主产区的昆虫区系分析结果初步整理于下,以期能为各地发展花椒生产,防治花椒害虫提供必要的参考。一、陕、甘花椒主要产区自然环境简介陕、甘花椒主要栽培区位于北纬32°~36°,东经103°~111°,南北相隔约470公里,东西相距约800公里。即北起庆阳、延安,南到文县、紫阳,西到达乌鞘岭东麓的  相似文献   
87.
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取了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methuselah-like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mth-like2,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Mth-like2受体蛋白的结构特征,并采用Real-time q 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th-like2基因c DNA全长为2 117 bp,开放阅读框的大小为1 458bp,编码48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6 750,理论等电点为8.83,存在7个跨膜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对应的受体蛋白序列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Mth2-like亲缘关系最近。mth-like2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虫态均有表达,其中雄性生殖系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6龄幼虫显著高于其他虫态;mth-like2基因的表达量随存活时间的延长显著下调;在氧化、高温和饥饿条件下,mth-like2基因的表达量也均有显著变化,且在氧化和高温下雌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8.
秦岭火地塘林区半翅目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蒿草丛的半翅目昆虫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地的半翅目昆虫有8科67种,其中盲蝽科17种、花蝽科11种、长蝽科11种、缘蝽科10种、蝽科10种、猎蝽科3种、姬蝽科3种、龟蝽科2种.各海拔区群落的多样性测度证实,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对15个海拔区按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并按DTV指数进行判别,可将该地区蒿草丛的半翅目昆虫划分为3个亚群落,各亚群落在垂直分布上的生态位分别是Ⅰ亚群落900~1 600 m、Ⅱ亚群落1 700~1 800 m 、Ⅲ亚群落1 900~2 3  相似文献   
89.
花椒果皮提取超浓缩调味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可以用溶剂浸提法从花椒中提出调味有效物质,并将其浓缩至其原有重量的1/(10~15)。其有效成分是花椒油素,提取率的大小除与所使用的溶剂有关外,和物料的粉碎粒度、提取时间、对物料的复洗次数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对花绒寄甲线粒体合成调控基因进行表达分析,为深入揭示花绒寄甲生殖生理活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从花绒寄甲转录组文库和线粒体基因组中筛选出PGC1-α、NRF1、mtTFA、COXⅠ和ATP6基因,对其开放阅读框不完整序列进行5′RACE克隆扩增,对拥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序列直接进行PCR扩增。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分析5个线粒体合成基因在花绒寄甲成虫不同组织、不同虫态和不同虫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获得核基因编码序列3条(PGC1-α、NRF1和mtTFA)和线粒体基因编码序列2条(ATP6和COXⅠ)。花绒寄甲各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相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其中mtTFA和NRF1与鞘翅目昆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相应序列的同源性高达80%以上。花绒寄甲5个线粒体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和虫态特异性,其在花绒寄甲精巢和脂肪体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同时,各基因在1龄幼虫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幼虫期,在蛹中的表达量最小。花绒寄甲成虫羽化20个月后,各线粒体合成调控基因的表达量随着虫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30个月达到最大值。【结论】线粒体合成相关基因普遍存在于花绒寄甲不同组织、虫态及虫龄中,但表达量有较大差异。核基因编码的PGC1-α、NRF1和mtTFA表达量高的组织、虫态和虫龄中,相应的线粒体编码基因COXⅠ和ATP6的表达量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