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4篇
  35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fera virgifera Leconte)是一种原产北美洲南部和中美洲北部并于1992年以来在欧洲快速传播扩散的危险性玉米害虫.该虫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防范其入侵,本文在概述其生物学和传播蔓延趋势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生态位概念的GARP软件对该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域进行了预测.研究显示适生区广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云南和西藏等省区,其中最适生区主要位于东北平原的南部、华北平原的南部、渭河平原及其南北附近地区.据此结果,对其远距离传入中国的可能途径做了分析,对高危地区进行了分析判断,最终提出了检疫与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82.
2008~2009年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2009年在中国黑龙江省各主要水稻产区采集稻瘟病标样,共分离得到356个单孢菌株。采用全国统一的7个鉴别寄主共鉴定出7群34个中国小种。其中ZA、ZC和ZB为黑龙江省稻区的主要优势小种群,其出现频率分别为34.83%,19.38%和16.57%。ZB1是优势小种,其出现频率为9.27%,其次是ZC1(5.62%),再次是ZA1(5.06%)、ZA33(5.06%)和ZA49(5.06%)。从总体上看,不同地区稻瘟病菌主要生理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83.
冬小麦特征光谱对其全氮和硝态氮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冬小麦冠层在6个典型生育期地上部分全氮和硝态氮含量以及冠层光谱,系统分析了单波段反射率、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组合而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等8种常见植被指数与相应时期地上部分全氮和硝态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全氮、硝态氮含量、冠层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都随之增加,但当施氮量增加到300 kg/hm2(一次性施入)时,上述各项指标均降低;整个生长期中孕穗期在近红外区域反射率最高,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相差最大;6个生育期单波段510~1 100 nm反射率、NDVI、RVI等8种植被指数与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植被指数的相关性较单波段高,且与全氮的相关性明显大于与硝态氮的相关性。选择NDVI(560 nm,760 nm)和NDVI(660 nm,760 nm)可以准确拟合冬小麦地上部分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对前者的拟合度0.80,对后者的拟合度0.53。  相似文献   
84.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1986,1993,2003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构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耕地、未利用土地和沙地面积不断减少,主要转化为林地和草地;居民及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水体面积不断缩减。与此相应,生态系统功能严重退化,但环境逐渐好转,主要是人文因素逐渐增强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土地利用格局中,耕地、林地、草地和沙地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中林地、草地面积的增加是改善环境的主要原因,而沙地面积大、降水稀少成为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瓶颈,是限制环境改善或导致生态恶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芜菁花叶病毒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寄主范围广、危害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从病毒生物学、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株系划分、抗性遗传规律、鉴定检测方法及抗病育种等方面介绍了TuMV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6.
张俊华 《核农学报》2021,35(1):I0015-I001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培养双师型教师成为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教师个体来看,"双师型"教师指既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教学能力,又有丰富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能同时胜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师;二是对教师群体而言,"双师型"指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即教师队伍中擅长理论教学与擅长实践教学的教师比例合理,整体上形成优势互补。农业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应强调个体与群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上植被的光谱特征,为基于典型植被冠层光谱特征估测宁夏银北地区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盐碱化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7月中旬,在宁夏银北盐碱地区选取样地,调查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上代表性植被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分析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上代表性植被类型(白刺和芦苇)以及中度盐碱化程度土壤上15种植被(向日葵、芦苇、花花柴、白茎盐生草、西伯利亚滨藜、藜、稗、紫苜蓿、柳枝稷、水稻、砂引草、白刺、槐、赖草、芨芨草)的冠层光谱特征及红边参数变化,研究植被冠层红边参数与土壤pH值、全盐含量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上代表性植被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增加,在可见光波段(350~760 nm),白刺冠层光谱反射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芦苇冠层光谱反射率总体上先降低后升高;在760~1 400 nm波段,白刺冠层光谱反射率逐渐降低,芦苇冠层反射率先升高后降低;在1 400~2 500 nm波段,白刺冠层反射率分别是先升高后降低(1 400~1 900 nm)和持续增加(1 900~2 500 nm),芦苇冠层反射率先降低后升高。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增加,白刺冠层光谱红边位置、红边斜率、红边峰值面积以及红边斜率与最小振幅的比值均减小;芦苇冠层光谱以上红边参数均先增加后减小。中度盐碱化土壤上,15种植被冠层光谱特征曲线变化趋势相似,但光谱反射率大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除了最小振幅之外,15种植被冠层光谱的红边位置、红边斜率、红边峰值面积以及红边斜率与最小振幅的比值差异较大,故根据光谱特征在野外能够区分典型植被类型。土壤pH值与红边位置、红边斜率和红边峰值面积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红边斜率与最小振幅的比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盐含量与红边参数均不相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红边位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红边斜率和红边峰值面积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上,不同植被冠层光谱特征变化趋势有差异,根据典型植被冠层光谱特征可以估测宁夏银北地区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pH。  相似文献   
88.
以往治疗马颚窦炎通常用圆锯术,将蓄积的病性产物清除。手术复杂,费用高,伤口需长时间才能康复,影响使役。近几年临床应用"长效抗菌剂"治疗一般化脓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局部用药效果更好。故门诊遇到颚窦炎的病马,想用此药试验治疗。  相似文献   
89.
摘抄 为了响应“到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监控掌握每年肥料使用量。2018年对潢川县随机抽查三个乡镇开展调查,其中包括16个行政村、180户农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潢川县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2.868吨,其中主要种植作物水稻1.875万吨,小麦0.993万吨。使用化肥总量同比下降4.67%,达到了减控化肥使用量的要求。分析发现农户施肥得到了很好的科学导向,市场中可选择不同配方,但存在不科学施肥现象;存在庄稼长不好就增加施肥的思想。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肥料过度使用,提高肥料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90.
假齿小蠹属(Pseudips)目前世界已知有3种昆虫,墨西哥假齿小蠹为其中一重要种。本文主要介绍了墨西哥假齿小蠹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信息,并提供了墨西哥假齿小蠹及其近似种的检索表。该虫在我国尚无分布,可为进一步研究墨西哥假齿小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