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8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摇瓶发酵试验,比较了11种已用于芽孢杆菌合成环脂肽的培养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CC09产iturin A的影响,筛选适合菌株CC09产iturin A的主要营养成分。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等方法,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获得了解淀粉芽孢杆菌CC09摇瓶发酵产生iturinA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小麦粉14 g/L、黄豆饼粉25 g/L、玉米粉8 g/L、MgSO4 0.1 g/L、MnSO4 2.5 mg/L、FeSO4 0.8 mg/L;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60 mL/250 mL、pH 6.0、28℃、125 r/min、48 h,在此条件下,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CC09合成iturin A的产量达501 mg/L,较优化前的138 mg/L提高了4.2倍,且发酵成本是利用改良LB培养基的4.3%。  相似文献   
82.
农药广谱特异性抗体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农药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能够帮助实现农药多残留免疫检测的广谱特异性抗体制备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农药广谱特异性抗体的原理及其常用的3种制备途径,包括选择共性结构半抗原制备抗体,独特型抗体和重组抗体.并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三大类农药的广谱特异性抗体制备及免疫多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为定量评估江苏省人群对蔬菜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以及三氟氯氰菊酯农药残留的暴露水平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慢性危害,以该地区蔬菜中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实测数据和文献中相关参数为基础资料,采用饮食暴露模型(DEEM)估算菊酯类农药对该地区人群的暴露水平,并采用参考剂量百分比、暴露边界2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其慢性危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人群的终身日均暴露水平最高,为0.727 μg/(kg·d),其次分别为氰戊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终身日均暴露水平分别为0.081 μg/(kg·d)、0.036 μg/(kg·d)、0.023 μg/(kg·d).菊酯类农药对儿童的日均暴露水平几乎为成人的2倍.慢性危害分析表明,蔬菜中氯氰菊酯残留对江苏省人群的慢性危害远大于其他3种菊酯类农药,人群对该4种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暴露水平均属于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制备针对有机磷农药的广谱特异性抗体,用于有机磷农药的免疫快速筛选检测。【方法】设计采用二乙基膦酸乙酸作为通用结构半抗原,用NHS-DCC法和EDC法合成两种人工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结果】NHS-DCC法所制得抗血清的最高滴度为25 600, EDC法合成的抗原制得的抗血清滴度最高为6 400,均获得免疫应答。以二乙基膦酸乙酸为对象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二乙基膦酸乙酸最低检测浓度0.0035 μg•ml-1,抑制中浓度I50为0.182 μg•ml-1。经对12种常见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特异性检测反应试验,结果发现:所得抗体对毒死蜱、氧乐果、二嗪农、乙基对硫磷、丙溴磷、辛硫磷等农药有特异性反应,I50分别为0.12、0.21、0.24、0.78、0.97、3.8 μg•ml-1。【结论】该检测技术可用于毒死蜱、氧乐果、二嗪农、乙基对硫磷、丙溴磷等药剂的快速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5.
川楝素半抗原设计及其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抗川楝素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建立川楝素的间接竞争酶免疫测定(IC-ELISA)方法。【方法】采用酯化反应合成川楝素的半抗原并经HRMS,NMR及IR鉴定;用混合酸酐法和活化酯法分别合成人工免疫抗原与包被抗原;通过免疫动物获得多克隆抗体。【结果】合成了琥珀酸单酰川楝素(TS)和戊二酸单酰川楝素(TG)2种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和OVA分别偶联制备了2种免疫原TS-BSA和TG-BSA,及2种包被原TS-OVA和TG-OVA。免疫后获得的2种抗体效价达6.4×104和3.2×105。经4种不同包被原-抗体组合优化,以(TS-Ab,TG-OVA)组合建立的川楝素IC-ELISA检测方法,线性检测范围为0.01~100 µg•ml-1,检测限达0.03 µg•ml-1,抑制中浓度为1.52 µg•ml-1;以(TG-Ab,TG-OVA)组合建立的方法,线性检测范围为0.1~100 µg•ml-1,检测限达0.11 µg•ml-1,抑制中浓度为3.49 µg•ml-1。水样中基于(TS-Ab,TG-OVA)组合的川楝素平均回收率为82.4%~106.0%,精密度为1.1%~14.3%。【结论】通过川楝素半抗原的合理设计,获得了高效价的抗川楝素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快速有效的川楝素IC-ELI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6.
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在研究氟虫腈降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单克隆抗体间接竞争ELISA技术检测氟虫腈在青菜和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其在青菜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C=0.1927e-0.0666t,降解半衰期为10.4d,r=-0.9787;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C=0.0990e-0.0459t,半衰期为15.1d,r=-0.9826。在室内从紫外线、臭氧、pH值、原子辐照4个方面对氟虫腈消解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紫外线照射25h时,氟虫腈降解率最高可达到90%;通入臭氧60min时,氟虫腈降解率最高可达48.5%;溶液pH为12时,氟虫腈在48h时降解率高达88.0%;而辐照处理对氟虫腈的降解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7.
在JAAS01单因子试验基础上,用正交试验L9(3^4)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优化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3.5%、蛋白胨2.5%、碳酸钙0.2%、陈海水75%、蒸馏水25%,pH值7.5。28℃、200r/min摇床震荡培养3d,发酵液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杀虫活性为67.33%。采用硫酸二乙酯(DES)和^60Coγ射线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初发菌株JAAS01细胞进行诱变,经棉铃虫活体筛选获得突变株JAAS01D,该突变株发酵液杀虫活性达77.78%。传代试验表明,该突变株遗传性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88.
砂地柏果实中杀虫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以菜青虫为为标准试虫进行生物活性跟踪测试,对杀虫植物砂地柏果实中杀虫活性万分进行了分离。经溶剂提取,4次柱层析及重结晶,得到一种杀虫活性成分纯品,代号为SFO2,生测结果表明,SFO2对菜青虫有较强的拒食及胃毒毒钉作用,但没有酶杀活性。  相似文献   
89.
为探究油助剂和淀粉源助剂对噻嗪酮和烯啶虫胺降解规律的影响,以水稻为试材,建立了噻嗪酮和烯啶虫胺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在水稻不同部位的残留量变化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0.01(0.02)~0.5 mg/kg添加水平下,噻嗪酮在水稻穗部、植株、籽粒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9%~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7.2%;烯啶虫胺在水稻穗部、植株、籽粒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8%~99%之间,RSD为2.5%~13%。两种农药的定量限均为0.01~0.02 mg/kg。以70%烯啶·噻嗪酮水分散粒剂为供试药剂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噻嗪酮和烯啶虫胺的残留量与施药后的间隔时间呈指数关系,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未添加助剂和添加淀粉源助剂及油助剂的3个处理中,噻嗪酮在水稻穗部的原始沉积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添加油助剂>添加淀粉源助剂>未添加助剂;半衰期长短顺序为:添加油助剂>添加淀粉源助剂>未添加助剂。至水稻收获时,在水稻籽粒和稻壳中均未检出噻嗪酮和烯啶虫胺,在水稻植株中噻嗪酮和烯啶虫胺的残留量均为<0.02~0.05 mg/kg。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用70%烯啶·噻嗪酮水分散粒剂后14 d,添加油助剂或淀粉源助剂的处理对稻田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未添加助剂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助剂能不同程度地延长农药有效成分在水稻上的持留时间,从而有利于农药药效的持续发挥,而其最终残留量并不高,表明添加助剂在增加农药药效的同时,其残留的农药并不会对农产品造成污染。在供试的两种助剂中油助剂的增效效果好于淀粉源助剂。  相似文献   
90.
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是一种对作物具有防病促生效果的生防真菌。为进一步从病害防控及产孢诱导2个方面拓展其应用潜力,以小麦致病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PH1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对峙和活体抑菌试验研究寡雄腐霉PO-1的抑菌防病效果,并设计正交试验筛选产孢诱导剂配方,以提高寡雄腐霉卵孢子产量。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PO-1可抑制PH1菌丝生长并降低其生活力,延缓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在接种病原菌孢子液的小麦苗上喷洒PO-1卵孢子悬浮液能显著降低发病率和病斑长度;为进一步提高寡雄腐霉的产孢效率,以卵孢子产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了PO-1产孢诱导剂组合物,即在V8培养基中加入30 mg/L钼酸钠、150 mg/L硫酸铵及1 000 mg/L EDTA铁钠,20℃培养5 d后产孢量达7.04×105个/mL,是普通培养条件下产孢量的3倍以上,上述结果可为寡雄腐霉生防菌剂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