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53篇
农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她耕耘绿色,她吹响号角,她栽种理想,她的心田生长着绿色的信念,一只手就是一面绿色的旗帜,一颗心就是一轮绿色的朝阳,她用勤劳的双手,为中华大地打扮梳妆,为实现生态文明添砖加瓦。她,就是中国林大绿色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林大)。中国林大的前身金威集团,是香港著名的  相似文献   
82.
奇怪的现象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地。科学家在英国诺福克郡的艾尔河观测点发现,60%的雄性石斑鱼出现了雌性化的特征,不少石斑鱼的生殖器开始具有排卵功能,并出现了两性鱼。专家在日本沿海北起北海道、南到鹿儿岛22个县的93个点对荔枝螺进行了调查,发现87个点的荔枝螺的生殖系统出现异常。人类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自70年代以来,加拿大男婴的出生率下降了0.22%,  相似文献   
83.
甘肃是祖国版图西部一块神奇的土地。它风光绮丽,既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它历史悠久,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锁钥之地;它文化灿烂,敦煌飞天的曼妙舞姿、古酒泉的传说都是民族文化的奇葩。同时,甘肃也是以“缺水型”为主的生态脆弱地区,有“三分山、三分草、二分沙、一分林、一分田”的说法。建国伊始,甘肃就已经开始了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行动。几十年过去了,甘肃在生态保护上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奋斗历程,如今的甘肃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相似文献   
84.
1991年6月,经过一番辛苦的资金筹措,51岁的地质学家位梦华在国家南极科学考察委员会办公室的资助下,一个人跑到了北极。  相似文献   
85.
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秸秆颗粒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在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不还田(CK)、常规粉碎还田(CCSI)和秸秆颗粒还田(GSI)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冬小麦群体茎蘖数、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和CCSI处理相比,GSI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增加基本苗和分蘖成穗率,显著提高有效穂数13.23%和16.64%。同时,GSI处理显著提高灌浆期叶面积指数、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改善开花后旗叶光合性能,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转运。与CK和CCSI处理相比,GSI处理的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显著提高19.65%和14.75%,籽粒产量显著提高9.69%和10.71%。相关分析表明,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有效穂数的提高是秸秆颗粒还田增产的主要原因。因此,秸秆颗粒还田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还田方式,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为明确切碎秸秆与秸秆颗粒对黑土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应,从而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亚表层的培肥效果,该研究于2016-2018年在东北黑土区进行一次性玉米秸秆深埋还田试验,设置切碎秸秆低量(QS1)、切碎秸秆高量(QS5)、秸秆颗粒低量(KL1)与秸秆颗粒高量(KL5)4种秸秆还田处理,并与秸秆不还田(CK)进行对比,于每年玉米收获季对土壤理化指标及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第1年,切碎秸秆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总磷脂脂肪酸含量及真菌摩尔百分数,其高量处理较CK最高增加71.0%和120.5%,而秸秆颗粒处理对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摩尔百分数增幅更显著,其高量处理最高增加41.6%、29.7%和26.3%;还田第2年高量处理显著提高各菌群磷脂脂肪酸含量,且切碎高量处理的真菌摩尔百分数含量显著高于颗粒高量处理21.0%;还田第3年仅高量处理下的菌群结构有显著分异。2)还田初期切碎秸秆处理显著提高真菌:细菌比值,而低量还田则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比有提高,随还田时间的增加,高量还田比值提高更显著,利于长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3)秸秆高量还田可显著改变土壤理化因子水平,这是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异的重要原因,其显著影响因子随还田年限而更替:第1年,土壤容重、酸碱度、全氮和碳氮比为显著(P<0.05)影响因素;第2年,土壤含水量、有机碳、碳氮比和土壤容重为极显著影响因素(P<0.01);第3年仅有机碳为显著因素(P<0.05)。切碎秸秆高量还田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与CK区分最为明显,对土壤真菌群落的调控能力更强,更适宜于东北黑土亚表层肥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7.
丛萍  逄焕成  王婧  刘娜  李玉义  张莉 《土壤学报》2020,57(4):811-823
针对东北黑土亚耕层有机碳匮乏,且秸秆体量大、利用困难的问题,于2015—2018年开展田间定位实验,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探究粉碎秸秆(FS)与秸秆颗粒(KL)处理下1倍量(15 t·hm~(–2))、3倍量(45 t·hm~(–2))、5倍量(75 t·hm~(–2))的深埋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结构以及土壤养分比例的影响,旨在通过"变废为宝"促进黑土地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对20~40 cm土壤亚耕层有机碳提升效果显著,随着秸秆倍量的增加,亚耕层土壤有机碳在2%~20%(1 a)、5%~27%(2 a)、1%~18%(3 a)之间变化,高倍量还田优势显著;秸秆还田2 a土壤有机碳增长率最高,表明还田第2年是有机碳的主要积累时期,且秸秆倍量是影响有机碳变化更重要的因素。2)秸秆还田3 a后,FS5处理的脂化度较高而KL5处理的芳香度较高,粉碎秸秆高量还田更易促进烷基碳链型有机碳合成,而KL5处理易促进芳香烃类有机碳合成。3)高量还田后亚耕层土壤碳氮比与碳磷比增幅大于10%,碳钾比增幅大于20%,且秸秆颗粒还田对养分元素比例的提高具有短期快速效应,而粉碎秸秆具有长期缓释效应。秸秆高量深埋还田显著提高亚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平衡碳与氮、磷、钾养分元素比例关系,是增厚培肥黑土层以及解决东北秸秆还田问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8.
2008年8月8日,在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的入场赢得了满场欢呼声,人们在激动和骄傲的同时,也深深地记住了走在中国代表团前面的那一抹端庄夺目的中国式美丽。开幕式第二天,中国代表团引导员于佩的照片就登上了各大网站的首页。五官精巧可爱,肤色宛若凝脂,长发乌黑飘逸……一系列代表中国式美丽的形容词用在于佩身上都不为过,这份独特的美丽气质使得她成为张艺谋钦点的50名最美引导小姐之一,张艺谋也认为于佩的气质符合人们对中国特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89.
APP(中国)发布"立足中国,绿色承诺"2009年第一季报告 2009年4月23日,APP(中国)向社会公布了"立足中国,绿色承诺"2009年第一季度报告,这是APP(中国)自2008年6月发表<"立足中国,绿色承诺"可持续发展宣言>以来的第三份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之下,APP(中国)仍一如既往地履行对社会做出的序严承诺,继续秉承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加强对可持续人工林的研究与开发,引进高效节能造纸设备,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并积极投入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90.
我国首部茶叶题材电影<龙顶>在采摘茶叶的黄金季节开拍,记录了男女主人公的生活,也记录了早春时节开化的如画美景.目前,这部电影已经结束了前期的拍摄工作,进入后期制作,计划在六月初正式上映.本刊记者有幸在公映之前采访了<龙顶>的主创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