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4篇
  17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研究小麦亚基含量对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选用12个相同HMW-GS组合(1/7+9/2+12)的小麦品种进行了亚基含量测定及其与加工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份小麦品种的谷蛋白亚基总量、HMW-GS含量及1Bx7亚基的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HMW-GS含量和1Bx7亚基含量变异幅度较大,HMW-GS含量平均值为19.83%,变幅为15.24%~35.06%,变异系数为29.6%;1Bx7亚基含量平均值为5.91%,变幅为4.32%~12.04%,变异系数为37.3%。谷蛋白亚基总量、HMW-GS含量和1Bx7亚基含量与粗蛋白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1Bx7亚基含量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94、0.87、0.84和0.90。子粒中较高的HMW-GS含量和1Bx7亚基含量有利于改善小麦加工品质,在今后小麦育种中应多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2.
对宁夏某奶牛场60头产后60~100 d不发情的母牛采用喜得孕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对子宫、卵巢均正常的不发情母牛使用喜得孕后,情期受胎率达60%;对子宫正常,但卵巢静止的奶牛,使用喜得孕后,情期受胎率为30%;对子宫正常,但多卵泡发育的奶牛使用喜得孕后,情期受胎率达60%.  相似文献   
73.
年逢12月至来年3月间,是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季节。因为冬季气候寒冷有利于两种病毒的存活和扩散,特别是规模化养猪场,侧重于保温使猪舍密闭,通气不畅,湿度过大,更容易发病和传染全场猪群。  相似文献   
74.
<正>在奶牛生产实践中,如何保证母牛的繁殖能力对提高生产效益起着关键的作用。现就保证奶牛的繁殖能力的几点措施简介如下:1合理营养搭配饲养管理中,营养不良或营养水平过高,都会对  相似文献   
75.
春小麦不同种植模式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春小麦是宁夏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各种作物套种是灌区常见的种植模式 ,但在麦田各种种植模式中 ,究竟哪一种模式WUE较高 ,是当前节水型灌溉农业需要搞清的问题 ,2 0 0 0年我们对银北地区麦田不同种植模式的干物质积累动态、籽粒产量、能量储蓄及经济效益各指标与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麦田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6.
~(60)Coγ辐射处理“农大179”M_2代性状变异类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普通小麦品种“农大179”的种子为材料,用250Gy的60Coγ射线辐射诱变,M1收获后全部种植,从M2代随机选取655个单株,并对其农艺性状、淀粉糊化特性及面粉色泽等变异类型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到千粒重高达71.26g和70.89g的变异单株两份,糊化温度为83.9℃和86.4℃的变异单株两份,反弹值为14cP的类似糯麦的变异单株1份及综合品质性状优良的单株9份。通过对M2群体中单株的分析检测认为辐射诱变不仅可改良小麦的农艺性状、子粒外观性状,同时对小麦的淀粉品质性状的诱变作用也很明显,因此结合RVA检测技术在诱变群体中对变异筛选可对小麦育种尤其是小麦品质育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系统地探讨了“三论”的普遍适用性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小麦研究系统模式的新思路。认为:小麦育种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作用。小麦育种这个系统与自然环境和社会之间通过信息反馈而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它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随着“三论”对小麦育种正确有力地指导,小麦育种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78.
针对国内常用光照度计测量范围窄、精度低、成本高、需要手动调节,以及长期暴露在阳光下会产生温漂这些不足,引入差分的思想,结合光电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光照度计系统。这种光照度计能够自动换挡,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的特点,结合已经发展成熟的GSM、GPS技术,可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远程监控。经测试,该系统能实时有效地感知温室的光照状况。  相似文献   
79.
黄峰  李惠  刘军  王锐  刘辉宇  曾庆华  胡先勤 《水利渔业》2006,26(3):55-56,83
以天然饵料和豆浆分别饲养刚从孵化环道中出来的异育银鲫和锦鲤鱼苗,结果显示:天然饲料组的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豆浆,而且成活时间长;豆浆组异育银鲫和锦鲤鱼苗分别在放养后的第10天和第12天时的成活率为0;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单纯采用豆浆饲喂锦鲤鱼苗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80.
2003-2011年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理清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及其贡献率,对于及时调整农业政策,保持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粮食及其各构成品种(根据国家统计局,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和其他谷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采用贡献因素分解的研究方法,研究了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增产的作物和地区贡献,以及面积、单产和种植结构调整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并对各增产主力省区和主要粮食作物的增产贡献因素进行了分析,划定了增产主导类型。结果显示:研究期粮食增产全部来自3大粮食作物,其中玉米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增产量;杂粮、豆类和薯类总产均出现下降,其播种面积则分别下降了25.7%、17.4%和8.2%。地区贡献以黑龙江和河南最为突出,累积贡献率超过1/3;累积贡献率超过90%的13个省区,除新疆外其余都是粮食主产省区。作为传统农区的四川,其粮食增产贡献率仅为1.6%,与山西、陕西和甘肃等非主产区基本相当;全国粮食增产的面积贡献率最大,达到46.3%,其次是单产贡献率(44.2%),结构调整的贡献率将近10%,其中一半以上来自豆类向稻谷和玉米的调整;稻谷、玉米和春小麦的增产为面积主导型,而冬小麦的增产为单产和面积共同作用型;除河南和安徽为单产主导型,吉林和河北为面积单产共同作用型,其他增产主力省区的增产类型均为面积主导型。综合来看,2003-2011年中国粮食增产是以面积增加主导的外延式增产方式。由于粮食消费结构和国际粮食贸易容量的限制,今后结构调整的潜力已经很小。因此,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是今后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