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99篇
  免费   794篇
  国内免费   1998篇
林业   685篇
农学   8437篇
基础科学   1795篇
  1269篇
综合类   45115篇
农作物   10833篇
水产渔业   2043篇
畜牧兽医   5148篇
园艺   5720篇
植物保护   846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793篇
  2022年   796篇
  2021年   937篇
  2020年   905篇
  2019年   1101篇
  2018年   738篇
  2017年   1473篇
  2016年   1732篇
  2015年   1910篇
  2014年   4084篇
  2013年   4371篇
  2012年   5328篇
  2011年   5483篇
  2010年   5103篇
  2009年   5323篇
  2008年   5406篇
  2007年   4657篇
  2006年   4267篇
  2005年   4231篇
  2004年   2265篇
  2003年   1789篇
  2002年   2358篇
  2001年   2323篇
  2000年   1476篇
  1999年   1109篇
  1998年   1348篇
  1997年   1579篇
  1996年   1431篇
  1995年   1051篇
  1994年   1201篇
  1993年   1099篇
  1992年   1004篇
  1991年   875篇
  1990年   639篇
  1989年   530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154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29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27篇
  1965年   49篇
  1957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综合高产试验和机插行株距规格与氮肥组合试验,分析了苏粳815高产形成的特点,明确了其高产产量结构及其形成的主要生育指标,提出了目标产量650~700 kg/667 m~2相配套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2.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一种株系复杂且不断变化、并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造成恶劣影响的病毒,其严重的致病性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大豆花叶病毒侵染性克隆技术是研究其致病机理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技术通过病毒侵染获得侵染性cDNA克隆,进一步分析引起症状的相应基因在植株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由此为SMV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大豆花叶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策略和影响因素,以及其应用状况作一综述,以期为大豆花叶病毒的防治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73.
以黑暗培养(D)为对照,阐明了蓝光(B)连续光照对大豆(Glycine max L.Merr.)芽苗菜品种东农690生长和类黄酮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蓝光连续光照36 h显著提高了大豆芽苗菜子叶中山奈酚(kaempferol)和黄豆苷元(daidzein)的含量,同时子叶中蓝光光受体基因CRY1、CRY2,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IFS的表达量也显著提高。处理组中,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黄豆苷(daidzin)含量逐渐增加,黄豆苷元(daidzein)、染料木素(genistein)、染料木苷(genistin)和山奈酚(kaempferol)的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但在36 h时均显著高于黑暗处理。在蓝光光照6和24 h时,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类黄酮合成途径相关基因PAL、CHS、ANS、IFS的表达量在蓝光处理下均是先升高后下降,而蓝光光受体基因CRY1与CRY2的表达量随着光照时间延长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转EPSPS基因大豆NZL06-698在杂草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试验设置杂草处理模拟野外环境,研究转基因大豆NZL06-698(GT698)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外源EPSP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下转基因大豆GT698的株高(R8期)、百粒重显著高于亲本大豆蒙豆12(MD12),但单株产量、单株籽粒数、结实率显著低于亲本大豆,说明外源基因的存在并未增强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竞争力,且转基因大豆在野外的生存竞争能力与亲本大豆相比较弱。试验注意到,杂草环境对转EPSPS基因大豆的生长有明显的限制作用,杂草处理下转基因大豆的单株产量、单株籽粒数、百粒重、结实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ELISA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叶片及籽粒中外源EPSPS蛋白在杂草处理及对照中均正常表达,且两种处理下的EPSPS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杂草环境中转基因大豆的EPSPS蛋白正常表达,正常提供抗草甘膦性状,但是外源基因的存在并没有增加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竞争能力,且转基因大豆的生长受到杂草环境的显著抑制,由此得出结论:与亲本大豆相比,转EPSPS基因大豆NZL06-698在野外环境中生态适应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75.
《杂交水稻》2017,(3):87-89
德香优146是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优质高配合力三系不育系德香074A与恢复系绵恢146配组育成的迟熟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抗性好、稳产高产、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于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其选育经过、品种表现、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70%噻虫嗪种子处理水分散粒剂WDG(锐胜)、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FS(高巧)、3%辛硫磷颗粒剂GR、40%毒死蜱辛硫磷乳油EC、15%阿维毒死蜱乳油EC、15%阿维辛硫磷乳油EC 6种杀虫剂对大豆田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大豆增产的效果。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对大豆安全,未出现药害;70%噻虫嗪WDG对蛴螬的防效达79.41%,大豆增产率为45.43%;60%吡虫啉FS对蛴螬的防效为76.47%,大豆增产率为48.03%;70%噻虫嗪WDG和60%吡虫啉FS的试验效果显著高于防效和增产率分别在54.41%~69.12%、22.09%~34.56%之间的其他4种药剂;6种药剂对大豆苗期和成熟期大豆植株的株高、鲜重、单株豆荚数等指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7.
外源溶磷菌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大豆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溶磷菌在多种土壤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两株溶磷菌对黑土及盐碱土种植大豆的促生效应。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大豆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生物量、氮磷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菌处理可增加植株Pn,显著降低R6、R8两时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R2~R8时期大豆株高和根干重,混合土壤中加菌处理也可提高植株地上部分氮、磷及植株全磷、全氮含量。添加wj1和混合菌处理的植株干重优于添加wj3的处理。黑土加混合菌可显著提高大豆R2期叶片WUE,增加V3、R2和R8这3个时期大豆地上、地下部分氮、磷及植株全氮、全磷的含量。黑土加wj1与混合土壤加菌处理的大豆株荚数、总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均高于未加菌处理。添加外源溶磷菌,对黑土及盐碱土栽培大豆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能明显增强大豆在混合盐碱土壤中的适应性,增加植株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和产量,且混合菌处理对大豆的促生效应优于wj1及wj3单一菌株处理。  相似文献   
78.
《杂交水稻》2017,(6):79-80
繁优609是重庆帮豪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利用繁源A与恢复系帮恢60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性突出、米质较优等特点,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6018)。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国审大豆品种临豆10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08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对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分析大豆品种临豆10的高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临豆10是一个高产性和稳产性均好,适应范围广的品种,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石豆12号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石豆1号为母本,汾豆63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5-2016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84.0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6.22%。2016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29.7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4.91%。2017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石豆12号的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