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5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35篇
  65篇
综合类   240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103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中国逐渐步人和谐小康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菜用鲜玉米越来越受到青睐,发展菜用鲜玉米,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菜用鲜玉米的大量种植,病虫害逐年加重,我们调查发现每年因病虫为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30%,正确防治菜用鲜食玉米的病虫害是菜用鲜玉米丰产、稳产、优质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2.
73.
杂交棉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个体的生长发育较快,植株高大。栽培上宜采用“大个体、大群体”模式,以充分发挥杂交棉的杂种优势。苗情诊断就是根据在不同时期的长相长势,实施综合调控的管理措施。根据长势如株高、主茎叶片数、果枝始节高、第1果枝着生节位;长相如主茎的粗细、节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74.
通辽地区的玉米生产,在内蒙古粮食总产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来,由于在新品种推广和配套栽培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玉米优良品种的增产特性和产量优势未能得到很好地挖掘,成为提高玉米单产增加粮食总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5.
玉米是天津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分布在全市的12个涉农区县。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19.13万hm2,玉米生产成为农民沿袭多年种植传统和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之一。玉米种植主要  相似文献   
76.
以三作三收为技术路线,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春季马铃薯应用保护地拱棚栽培技术;大葱采用夏葱假植栽培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上市。二者均能抢先占领市场,经济效益高。秋季马铃薯栽培,要防止高温烂种,确保出芽率。适时中耕培土,提高商品质量。  相似文献   
77.
[目的]阐明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水稻根际内外氧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碳氮转化和水稻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从稻田"根际氧环境"调控角度揭示适宜水氮耦合促进水稻生长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内在机制.[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采用根箱模拟培养以及Unisense微电极系统和15N同位素示踪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常规粳稻日本晴和常...  相似文献   
78.
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 SLCCNV)是一种植物单链DNA病毒, 属于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在自然条件下该病毒可以侵染多种葫芦科作物, 如南瓜?甜瓜等?该病毒由烟粉虱进行持久性传播, 是影响瓜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2021年4月-5月, 安徽省太和县温室大棚中的南瓜叶片出现斑驳?皱缩?卷曲以及植株矮化等现象, 我们采集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南瓜病叶样品以及烟粉虱虫体进行RT-PCR鉴定, 结合测序结果鉴定危害南瓜的病毒为SLCCNV?为了进一步明确安徽太和地区SLCCNV的系统进化特征, 我们测定了SLCCNV的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 CP)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表明安徽太和县所检测到的SLCCNV分离物与中国广东和海南地区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 并且与越南?菲律宾?柬埔寨?泰国等一些国家的分离物处于同一个大分支, 存在较小的地域差异性, 而与印度和孟加拉国地区的分离物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处于不同的大分支?本研究是安徽省SLCCNV侵染南瓜的首次报道, 期望为该病害的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产量大,秋季玉米收获后可还田作业时间短、秸秆腐烂慢,为秸秆还田带来困难。为满足东北地区秸秆快速还田和腐烂要求,研制了一种秸秆混肥还田机,可将粉碎秸秆或站立秸秆切碎收集,并与N肥混合后被输送到还田机的一侧,或成条堆放在田间,或喂入到由铧式犁开出垄沟内。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对秸秆粉碎捡拾和输送装置进行了参数设计和实体建模,利用有限元ANSYS Workbench对所设计的粉碎刀进行静力学分析验证了其结构的合理性,并通过分析粉碎刀的秸秆粉碎过程和运动轨迹确定了当粉碎刀受力最小时的最佳排列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当秸秆粉碎捡拾装置转速为2250r/min、还田机前进速度为1.27m/s时,秸秆还田率为95%,秸秆剪切长度合格率为95.5%,秸秆混肥不均匀度为20.5%,作业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为秸秆混肥还田机的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施磷水平与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成穗、产量、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明确维持冬小麦持续高产的最佳土壤有效磷含量及施磷量,为冬小麦高效磷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8—2021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农场进行了连续3年小麦田间试验,试验设P2O5 0、90、180和270 kg/hm2 4个磷水平,分别记为P0、P90、P180、P270处理,研究了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成穗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磷素吸收与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施磷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1)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处理间均呈P270>P180>P90>P0,而穗粒数、干物质向籽粒中分配率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180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达9.8?10.2 t/hm2,比P90处理高17.3%~18.2% (P<0.05),与P270处理相比高出4.2%~11.5%,但差异不显著;(2)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冬小麦茎、叶、颖壳及穗轴和籽粒的磷含量处理间多呈P270>P180>P90>P0;籽粒磷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180水平下籽粒磷积累量最高,为57.0~61.1 g/m2;与P90相比,P180处理显著 (P<0.05) 提高了籽粒磷积累量,提高幅度为27.7%~39.0%;冬小麦磷偏生产力和磷农学利用效率均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呈降低的趋势,与P90相比,P180、P270水平下冬小麦磷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40.0%~41.1%和35.3%~36.1%、62.1%~64.7%和58.6%~62.8%,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施磷水平呈线性相关,小麦产量与施磷水平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年施P2O5 194.2~197.4 kg/hm2时最佳土壤有效磷含量25.5~25.8 mg/kg,产量最高为9752~10349 kg/hm2。  【结论】  适宜的施磷量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的有效分蘖数和成穗数,提高茎、叶、颖壳及穗轴的干物质和磷素积累量及向籽粒的转移,增加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在供试区域,获得冬小麦最高产量的施P2O5 量为194.2~197.4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5.5~25.8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