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8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生态特点及引种到我国各地的生长情况分析,作者认为日本落叶松引种不应只限于东北地区,应将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作为主要引种地区,使之这一带成为我国造纸材基地。  相似文献   
72.
从世界杨树杂交育种的发展和成就看我国杨树育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综述了世界范围杨树杂交育种研究的成就,把杨树育种策略的发展划分为CS(杂交和选择,SCS(选择,杂交和选择),BSCS(育种,选择,杂交和选择)3个时期,这3个时期标志着育种程序和方法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同时概述了国际上杨树性状多层次贵传变异研究,重要育种目标性状遗传控制,育种目标和服务地区的多向性趋势,在把我国杨树育种40年的成就和研究水平与世界现有水平比较后,指出了今后应加强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3.
1983~1997年,在湖北省建始县海拔1750m处营造的试验林,用日本、华北、长白、西伯利亚、欧洲、波氏和西藏7种落叶松的33个种源,做了保存率和生长量的苗期和大田造林两阶段的观测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除日本落叶松以外的其它6种落叶松均不适宜本地区条件而不适宜生产规模造林。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间生长量也存在一定差异,有选择性发展的潜力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4.
西丰杨系列无性系育种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西丰杨系列产生的背景及西丰杨的选育过程,最后获得西丰6、17、25、21、18等优良品系,并在东北、内蒙、陕西、甘肃等地区试验,有望在三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采用银白杨和响叶杨种源间的杂交,经10年的比较试验,从中选出了6个优良新毛白杨无性系。它们不仅克服了原有毛白杨造林早期不速生的缺点,而且材积生长也大135—206%,可在华北平原广泛栽种。  相似文献   
76.
云杉,落叶松等树种子发芽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77.
杉木无性系选育程序和苗木增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8.
79.
池杉速生无性系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自然界现有优良个体,进而用以建立种子园,生产遗传性改良了的种子,以便提高未来林分的生产力和缩短轮伐期,已普遍为世界各国林业生产部门所采用。但过去流行的观念是:为确保优树选择的可靠性,认为只有对壮龄期个体才能作为选择对象。而生产实际状况却往往是:最需种子的地区正是缺乏可供选择的壮龄树的地区。对新引进树种更难在短期内达到常规选优的要求,池杉(Taxodium ascedens Brongn.)就是属于这  相似文献   
80.
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落叶松是我国高山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具适生性强和早期生长快的特点。我场地处鄂西高寒山区,现有阔叶林生产力和出材率低,六十年代营造的华山松虽已成林,但早期生长慢,落叶病严重,现林分年生长量已大大下降,油松林也因年积温不够,生长缓慢。为了引进适宜树种以提高我场林分生产力,1980年参加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研所主持的全国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试验协作组,按统一试验方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