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30篇
  9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71.
播期对不同筋力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播期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2006-2007年度以4个不同筋力型小麦品种(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中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弱筋品种豫麦50)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期播种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和播期对小麦淀粉糊化参数均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品种比较,弱筋品种豫麦50的主要黏度参数如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显著小于中筋品种和强筋品种;中筋品种兰考矮早八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及最终黏度与豫麦34和豫麦49的差异亦达到显著水平.从播期影响看,兰考矮早八、豫麦34和豫麦50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均以晚播(11月5日)处理的最低,与其他播期间差异达5%显著水平,表明在河南生态条件下晚播(11月份播种)导致淀粉品质变差,但品种之间表现有一定的差异.除豫麦49外,各品种处理间主要黏度参数间的差异与灌浆期间气象条件有关,较高日均温对小麦淀粉黏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2.
为明确黄淮砂姜黑土区强筋小麦品质现状及基因型与环境对品性状质的影响,于2011-2013连续3年对黄淮五省砂姜黑土区不同强筋小麦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黄淮砂姜黑土区强筋小麦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籽粒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完善粒的变异系数最大。不同省份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均值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江苏省小麦的沉降值最大,山东省小麦的面筋指数和降落数值均最高。不同省份小麦的不同品质指标的达标率不同,其中,硬度指数平均达标率最高(91.4%),吸水率平均达标率最低(58.7%);从平均达标率来看,江苏最高(81.5%)。采用AMMI模型对不同区域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来说,济麦20稳定性较好,衡观35和郑麦366对环境比较敏感;周口点对小麦品质鉴别力最大;新麦19和郑麦366形成时间较稳定,郑麦7698和郑麦366的稳定时间变异较小;潍坊和滨州点对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鉴别力较大。  相似文献   
73.
明确不同粒色小麦籽粒铁锌含量和生物有效性及其对氮磷肥配施的响应, 对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6个不同粒色(白粒、红粒和黑粒)小麦品种为材料,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肥配比(N1: 90 kg N hm -2; N2: 240 kg N hm -2; P1: 60 kg P2O5 hm -2; P2: 209 kg P2O5 hm -2)对小麦产量、籽粒铁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籽粒铁锌含量和积累量存在年际间差异, 黑粒小麦具有较高的铁锌生物有效性。小麦籽粒产量、铁锌含量及积累量在N2P1处理下最高; 铁锌生物有效性在N2P2或N2P1处理下最高, 两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红粒小麦扬麦15和扬麦22在N2P1水平下籽粒铁锌含量及其积累量最高, N2P2次之; 黑粒小麦周黑麦1号和紫麦1号在N2P2水平下铁含量及其积累量最高, N2P1次之; 不同品种的铁锌生物有效性多数在N2P1或N2P2水平下最高, 表明适量增施氮肥, 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铁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和效率, N2P1 (240 kg N hm -2、60 kg P2O5 hm -2)处理对提高产量、增加籽粒铁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氮的积累、分配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间,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植株氮积累量分别在越冬期-返青期内和开花期-成熟期内出现2个高峰,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在生育前期较慢,后期则较快,且2个品种均在拔节期-开花期内以最低密度水平的C.处理(300 × 10~4·hm~(-2))和B_1(75 × 10~4·hm~(-2))处理植株氮积累量最高.成熟期子粒氮积累量均以最低的密度处理表现最高,最高的密度处理表现最低;2个种穗型品种花后氯积累对子粒氮贡献率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C_1处理和B_3处理.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成熟期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以C_2处理(375 × 10~4hm~(-2))和C_4(525 × 10~4·hm~(-2))处理最高,其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C_1(300×10~4·hm~(-2))处理条件下最长;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成熟期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B_2处理(150 × 10~4·hm~(-2))最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则以最高密度的B_4处理(300 ×10~4·hm~(-2))最长.  相似文献   
75.
冬小麦上短控释期尿素的适宜施用量与施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控释尿素受土壤温度、 水分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应用效果不一。对比相同施氮量下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与尿素分期施用,以及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追施对冬小麦籽粒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可为控释尿素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选用新麦26为供试材料,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了冬小麦籽粒产量、 主要品质性状、 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设两个试验,试验1: 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各设5个氮肥水平,即N 0、 120、 160、 200和240 kg/hm2; 试验2: 设不施氮肥、 N 200 kg/hm2总氮量下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均40%返青期追施3个处理。【结果】 1)与不施氮(CK)相比,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分期施用普通尿素N 240 kg/h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期施用普通尿素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处理(N 160 kg/hm2除外)。然而,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同期追施普通尿素处理,增产率达15.8%; 2)相同施氮量下,分期施用普通尿素处理较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处理的小麦籽粒容重、 蛋白质含量、 水分含量、 湿面筋含量均有所提高,且两种尿素处理间籽粒容重在N 160 kg/hm2和N 200 kg/hm2时差异达显著水平。然而,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处理小麦籽粒容重、 湿面筋含量、 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显著高于同期追施普通尿素处理; 3)两种尿素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施氮量下分期施用普通尿素处理显著高于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处理。此外,与分期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相比,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处理减少了小麦拔节期追肥人工成本投入,但由于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处理籽粒产量较低和氮肥价格较高,导致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然而,试验2结果表明,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处理氮素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及氮素回收率)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同期追施普通尿素处理。【结论】本研究地区较适宜的推荐氮肥施用量为N 200 kg/hm2,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较适宜于劳力欠缺的农户,而对于个别劳力充足的农户则适宜采用分期追施普通尿素或者小麦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的氮肥管理技术。因此,在当前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用工成本日益增加以及种粮比较效益持续降低的大环境下,氮素肥料合理选择和施用技术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76.
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于拔节期前后测定兰考矮早八主茎和一级分蘖的第一分蘖(分蘖I)和第二分蘖(分蘖II)各时期上部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内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结果表明,叶片内IAA和ZR含量表现为主茎>分蘖I>分蘖II,其分蘖与主茎的差距在拔节前期开始加大;叶片内ABA含量表现为分蘖>主茎,其差距开始加大的时期比其他激素晚6~12 d。各激素含量在主茎与分蘖间的差距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分蘖衰亡。激素间平衡与分蘖成穗关系更为密切,分蘖叶片中IAA/ABA和ZR/ABA比值低不利于分蘖最终成穗。激素含量比值在分蘖和主茎叶片中出现差距的时间要早于单一激素含量在分蘖与主茎中出现差距。与单个激素含量相比,激素之间的平衡以及分蘖与主茎激素平衡的差距可能与分蘖成穗的关系更为密切。分蘖中IAA/ABA和ZR/ABA比值占主茎中相应比值的比例可使判断成穗蘖和衰亡蘖出现差距的时间提前至二棱末期,比单一激素含量判断提前6~22 d。  相似文献   
77.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粘、壤、砂三种质地土壤种植条件下高筋型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低筋型冬小麦品种洛麦1号面团流变学特性。低筋型小麦洛麦1号吸水率、形成时间、耐揉指数、弱化度、评价值均以粘土种植条件下较高,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以砂土条件下较高;拉伸参数以砂土种植条件下较高,粘土居中,壤土较低。高筋型小麦藁麦8901粉质参数以粘土种植条件下较高,壤土居中,砂土较低;拉伸面积和延伸性以砂土较高,而最大抗阻以粘土较高。低筋型小麦在砂土条件下种植,面团的综合表现(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较好,而高筋型小麦在粘土条件下种植面团的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土壤质地对不同筋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以探明土壤质地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池栽条件下,对黏土、壤土、砂土3种质地土壤种植条件下高、中、低3种筋型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豫麦49和洛麦1号淀粉糊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质地土壤种植条件下,3个小麦品种高峰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均以黏土种植条件下最低;洛麦1号和豫麦49的高峰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糊化时间以及洛麦1号和藁麦8901的稀懈值均以砂土种植条件下最高,壤土次之,黏土最低;藁麦8901的高峰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豫麦49的稀懈值均以壤土种植条件下最高;3个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指标中,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变异系数较大,其次是高峰黏度和稀懈值,糊化时间变异系数较小。[结论]为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区域化种植和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肥料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以及氮肥利用率降低。为选择适宜于黄淮潮土农田的肥料类型,在2017-2020年,以鑫华麦818为供试材料,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等量氮、磷、钾养分供应(N-P2O5-K2O:20-20-5)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次性基施普通肥(CF)、腐殖酸肥(HAF)、有机无机配方肥(OMF)和控失肥(CLF)4种类型肥料处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4种肥料处理(CF、HAF、OMF、CLF)均可提高小麦产量,增幅在22.5%~53.7%之间,且以控失肥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其次为有机无机配方肥处理。通过对各肥料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发现,控失肥处理主要通过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与CK比较,4种肥料处理均可提高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以控失肥和有机无机配方肥处理效果较好,但对沉降值和淀粉糊化特性无显著影响。从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分析,控失肥、有机无机配方肥和腐殖酸处理小麦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较普通肥处理平均提高139.0%、67.5%和52.8%,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以控失肥的纯效益最高,达14 712 元·hm-2。综上所述,从小麦产量、品质、氮肥农学效率以及纯效益综合效应考虑,-次性基施控失肥(N-P2O5-K2O:20-20-5)900 kg·hm-2可作为当前研究地区的简约化施肥  模式。  相似文献   
80.
源库改变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剪叶和去穗处理进行源库改变试验,研究了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的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期两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去穗处理>去叶处理>对照,豫麦49-198去叶、去穗处理较对照分别高0.31%和1.16%,兰考矮早八去叶、去穗分别较对照高0.79%和2.01%;源库改变对籽粒蛋白组分的影响效应不同,醇溶蛋白含量以去叶处理最低,而谷蛋白含量则在对照中最低.两个品种的千粒质量均表现为去穗处理>对照>去叶处理;其中豫麦49-198和兰考矮早八去叶处理较对照下降的最大幅度分别为24.4%和7.6%;去穗处理较对照增加的最大幅度分别为11.1%和12.2%.蛋白质积累量表现为去穗处理>对照>去叶处理,豫麦49-198减源和缩库处理后单粒籽粒蛋白积累量降低和增加的幅度均大于兰考矮早八,表明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组分对源库调节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