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77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31篇
  22篇
综合类   237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78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返青前,要做好几样工作。第一项工作就是在惊蛰前后地开冻时,进行镇压。  相似文献   
72.
本实验以 O~2,2′-环胞一砱(以下简称环胞一砱)为原料合成胞嘧啶阿拉伯糖苷-5′一砱酸(以下简称阿糖一砱)。阿胞一砱对 L-615小鼠网织细胞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毒性比环胞一砱为大。  相似文献   
73.
温州蜜柑在密植条件下,如幼树不能及早投产,树冠得不到控制,就会很快封行。可是幼龄温州蜜柑即使已具形成花芽的能力,却终因果梢矛盾而导致大量落花落果。因此,如何促使幼树早结丰产,就成为提高密植园经济效益的关键。幼龄温州蜜柑花后有两次生理落果高峰。第一次出现在春梢停止生长后的转绿期。据观察,如果这次生理落果过于剧烈,将是造成幼树产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74.
被毛突变无毛小鼠皮肤及毛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国内首次发现并培育成群的BALB/c突变小鼠的3种表型(无毛、全毛、中间态)的皮肤组织及毛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无毛小鼠仅具有非常短(1~2mm)、细且弯曲的绒毛,其毛于中心为空泡状,缺乏髓质。无毛小鼠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结构基本与全毛、中间态小鼠相同,但其毛生长周期不健全;毛球位置浅表,数目少,排列不规则;皮脂腺异常增生。推测其被毛结构异常是由毛自身结构异常所致。该小鼠外观似裸鼠,能在普通条件下生长繁殖,可望成为某些皮肤病等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5.
他走进这片山林时,还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如今他须发皆白,仍然守护在这片山林里。40个寒来暑往,耗去了他灿烂如诗的青春…… 他,就是洛南县三要乡五星村护林员王生金。 1955年3月,他被群众推选为护林员,从这年春天开始,他年年催促村上组织劳力整坡造林。树苗不足,他就背上挎包走村串户采集树籽,利用山坡地开荒育苗,植树种草。这些年他累计采集树籽1100  相似文献   
76.
77.
人们对维生素D的认识始于本世纪初,1916年McCollum等从鳕鱼肝油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并命名为维生素A,以后发现这种物质可以治愈患有佝偻病的动物,他们又以加热氧化这种抽提物的方法来破坏维生素A,发现被加热氧化余下的物质仍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因此认识到这种抽提物中还含有另外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并命名为维生素D。1924  相似文献   
78.
利用随体RNA对病毒的修饰作用。这种修饰作用随RNA的株系不同或改善症状或诱导症状,了解随体RNA的分子生物学,可以研究随体RNA在作物保护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9.
80.
小鹅瘟是一种由病毒所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本病在所有的养鹅国家都有暴发,有的区域呈毁灭性流行。1956年我国首先详细描述了已出现的一种小鹅严重的传染性疾病,1981年方定一和王永坤证明本病是由一种细小病毒引起的,定名为小鹅瘟病毒(GPV)。 由于养鹅业的迅速发展,1986年黑龙江省从南方引入大量鹅雏,致使小鹅瘟在我省较大范围流行。因此,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在我省首次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