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64篇
畜牧兽医   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7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73.
导入外源总DNA选育大豆新品种的后代处理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导了在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外源总DNA选育大豆新品种的过程中,两种后代处理方法的对比产生了不同的选种效果,结果指出,同一组合内,D0代以英为单位收获、脱粒;D1代按英种植,英间设置隔离 ;D2代以后形成英系的系统方法,即按英种,更便于选种。  相似文献   
74.
大豆品种合农7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育成的优良品种,2014年、2017年分别由国家和黑龙江省审定推广。该品种在产量、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和配套技术等方面优势突出,适宜高产栽培与高产创建。该品种2021年核心示范区实收面积约0.09hm2(1.34亩),折合每667m2平均产量311.2kg;示范区实收测产面积1.75hm2(1.34亩),平均产量308.1kg,创造了黑龙江省小面积实收高产典型和大面积实收高产纪录。该品种高产原因是采用了适时早播、化学控制、增肥补肥和滴灌补水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5.
对 2005-2021 年间黑龙江省审定的普通大豆品种直接利用的亲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作为亲本直接利用 10 次以上的有 9 个大豆品种,分别是黑农 48、垦丰 16、绥农 14、合丰 50、北丰 11、黑河 43、华疆 2 号、黑农 44、绥农 10。经系谱分析发现,这 9 个大豆品种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大多具有高产、品质好等多种优良性状,遗传基础较好,因此今后在进行大豆育种组合配置时的亲本选择上应多关注这些亲本及其优异后代,能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亲本基因,也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6.
高油高产多抗大豆合丰50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新品种合丰50于2006-2008年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主要开展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组装集成与熟化、品种中试与示范及高产创建、种子繁育供给体系建设、技术培训与宣传和创新成果转化模式等研究内容。项目完成时达到了品种成熟、配套技术成熟、技术成果成熟和应用市场成熟;示范与转化合丰50共43.5万hm^2,创纯社会效益5.2亿元,同时与黑龙江省阳霖油脂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创立“阳霖”牌非转基因压榨油品牌,实现了优质品种产业化。  相似文献   
77.
东北优质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亟待拓宽的问题,利用540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6~13.347,平均相似系数为3.761,品种的平均相似系数大于平均值有211个品种。此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遗传基础较窄,相似程度较高,大豆品种选育需要拓宽。对大豆8个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58),其次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0.274)>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0.218)>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0.198)>油分含量和百粒重(0.18)>蛋白质含量与单株荚数(0.142)=百粒重与单株粒重(0.142)>有效分枝数与株高(0.103)>有效分枝数与油分含量(0.1)>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粒重(0.083)>单株荚数与株高(0.077),其他性状之间呈负相关。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的主要大豆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主要由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含量以及有效分枝数等重要农艺性状所决定。对供试540个品种6个重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有单株荚数和百粒重2个性状,单株荚数主要通过蛋白质含量和有效分枝数增加而提高,而百粒重的增加,则是通过株高的减少实现的。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依次是:单株荚数(0.814)>百粒重(0.367)>油分含量(-0.117)>株高(0.032)>有效分枝数(-0.022)>蛋白质含量(0.008)。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40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号’、‘长农15号’、‘岭引2号’和‘嫩良6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号’、‘九丰10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78.
为了明确干旱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1985s-2005s期间育成的5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试材,在开花期设置了轻度胁迫(田间最大持水量55-60%),重度胁迫(田间最大持水量35-40%)和正常水分管理(田间最大持水量75-80%),对光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强,不同年代品种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之间下降趋势存在差异。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品种育成时间的推移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降低百分率等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除重度干旱条件下单株叶面积下降百分率与年代相关不显著外,其它性状降低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代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随着品种的遗传改良,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抗旱能力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9.
播期对耐密植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播期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大豆主栽耐密植品种合丰51为试验材料,通过5个播期处理(S1为5月10日,S2为5月20日,S3为5月30日,S4为6月9日, S5为6月19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株高、主茎节数及百粒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豆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S3处理达到最高值,为4214.3kg/hm2。因此,大豆品种合丰51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30日。  相似文献   
80.
为了研究三江平原不同年代大豆主栽品种粒茎比与主要病害(灰斑病、根腐病)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年代18 个同熟期的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深入系统的开展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进,粒茎比的变化趋势为逐年累加提高,变化幅度为0.44~0.88,极差为0.44,增长速度为0.73%,是品种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品种对灰斑病抗性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抗病能力总体呈逐步增强的趋势,说明灰斑病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20 世纪50、60 年代品种均表现感灰斑病,70 年代品种抗感交替过渡,到80 年代以后的品种全部表现为中抗或抗灰斑病。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性除个别品种(‘绥农4’、‘合丰45、55’、‘黑农48’)抗性水平突出外多数品种抗病性较差,抗病能力总体呈阶段性提高的趋势,其中抗病品种占22.22%,感病品种占77.78%。说明根腐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当前育种与生产亟待解决的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