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9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5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抗虫棉节本高效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播前准备抗虫棉宜集中连片种植 ,播前应选择适宜茬口 ,合理间作套种 ,以提高抗性效果。大豆、瓜类、蔬菜等作物也是棉铃虫的寄主 ,为了防止棉铃虫大龄幼虫转移和产生抗性 ,这些作物不宜与抗虫棉间作套种。2 精心培育壮苗2 1 建标准苗床苗床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和靠近大田便于运输的场地 ,有枯黄萎病、前茬喷过对棉苗有害除草剂的场地不能做为苗床。苗床面积与大田移栽面积比为 1∶15~ 2 0 ,床面宽 1 2米左右 ,长 10米左右 ,深 14~ 16厘米 ,每个苗床间距 1 0米以上。标准苗床对培育壮苗很重要 ,苗床过长 ,不利于控制…  相似文献   
72.
安徽省棉业信息化工程的设想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安徽省棉业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提出了建设以棉花产业信息网络和棉花栽培专家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工程的设想,论述了"安徽棉业信息网"、棉花栽培管理专家系统(AHCCE)和基于VCD/DVD平台的、简化的多媒体棉花专家系统(AHCCE-VCD/DVD)的主要功能、组成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3.
安徽棉网的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曙峰 《安徽农学通报》2004,10(6):17-18,68
介绍"安徽棉网"(http://www.ahcotton.cn)的结构、内容、主要功能、技术方案以及其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唐胜  郑曙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1079-1079,1103
论述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75.
依据泗棉2号历年区试数据资料,采用灰色系统建模与预测技术,对泗棉2号主要特征特性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株高逐渐降低;果枝数增多;早熟性呈下降趋势;产量呈下降趋势;产量组份中,单株铃数增多,单铃重、衣分下降;纤维品种指标中,绒长变长,单强增加,断长、细度下降,成熟系数减小;品种稳定性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76.
总结了参加国家及安徽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的经验、体会和思考,主要有:爱岗敬业、团队稳定和人才培养是保障;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和找准问题是基础;岗站合作、纵横结合核心技术集成创新是关键;技术产品化和技术标准化是抓手;科技培训、基地建设和成果可视化是手段;对接政府和经营主体,聚焦全产业链,服务产业竞争力提升是根本.  相似文献   
77.
江淮易旱丘陵棉花节本高效综合栽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土层瘠薄,涵养水肥能力弱,多灾易旱,大部分地区植棉技术水平低,管理粗放,棉花单产低,植棉效益不高等状况,开展以棉花节本、高效为中心,进行包括棉花品种筛选、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最后将研究成果与已有技术组装配套,建立了以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为主体的节本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该栽培体系在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推广应用已达5.8万公顷,棉花单产和植棉综合效益及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节约了生产成本,为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8.
针对安徽省棉花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安徽省"十一五"棉花生产发展的科技需求,提出了棉花科技研究对策及政策需求与建议.  相似文献   
79.
安徽省棉花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发展趋势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82~1992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年度平均皮棉产量及其组分和纤维品质指标为资料,建立GM(1.1)动态模型,对棉花新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呈上升趋势,到2000年可达1479.36kg/hm2,产量组分中单株铃数、衣分呈上升趋势,单铃重呈下降趋势,分别可达23.058个、42.051%和4.59g。在纤维品质指标中,主体长度和细度均呈上升趋势,单强、断裂长度和成熟系数呈下降趋势,到2000年分别可达32.282mm、5778m/g、3.539g、21.326km和1.47g。、-0.312和0.558。2.2纤维品质指标的发展趋势分析纤维品质指标主体长度、单强、细度、断裂长度以及成熟系数的GM(1.1)模型及精度(表4)。由表4所得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经检验,模型精度除断裂长度为三级外,其它均达一、二级标准,预测值可靠。利用表4模型预测1995、2000年纤维品质指标,并以1991年为基数计算到2000年安徽省棉花新品种纤维品质指标平均年递增、递减百分率(表5)。表5结果表明,90年代棉花新品种纤维品质指标的发展趋势是:主体长度和细度升高,预计到20  相似文献   
80.
概述了棉花产业面临的比较优势、竞争力的大大降低等不利形势,剖析了影响棉花产业的技术瓶颈问题,提出了“十二五”及中长期棉花产业的科技需求,一套从应用基础、应用技术、产品与品种、技术标准、系统集成到推广应用等层面的研究思路,探讨了品种技术与育种,栽培技术与投入品,植保技术与投入品及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四大领域12个研究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