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2篇
  56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农药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肖军  赵景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76-2377
农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使用量和使用年数的增加,农药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分析了农药污染现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为今后合理施药及土壤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西安黄土塬区土壤碳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观测方法,研究了西安黄土塬区土壤碳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土壤CO2释放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释放量白昼低于夜间。温度是影响土壤CO2释放量变化最重要的因素。CO2释放量对土质变化敏感:土质疏松,释放量大;致密的土壤,释放量小。土壤CO2释放量的大小可作为评价土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3.
针对农机在环境干扰情况下BDS失调、INS单独导航误差大的不足,以BDS/INS两者间位置、速度差值为模型,提出蜂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辅助卡尔曼滤波的算法组合导航,精准定位农机位置速度信息。BDS有效时,BDS/INS组合导航结合卡尔曼滤波,校正INS的位置、速度偏差,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模式;BDS失调时,BP神经网络转化为预测模式,代替BDS对INS进行校正反馈,输出精确位置信息。同时,改进人工蜂群的搜寻方式与选择概率,提出改进的蜂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使速度误差小于0.6 m/s,位置误差小于30 m,改善对农机位置速度的定位精确度。  相似文献   
74.
陕西省榆林地区1644-1949年旱灾与干旱气候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榆林地区1644—1949年干旱灾害等级、时间变化及成因。[方法]根据历史文献统计分析,并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结果]在1644—1949年的306a里,榆林地区有明确记载的旱灾86次,平均每3.6a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发生32次,中度旱灾发生41次,大旱灾发生7次,特大旱灾发生6次,分别占旱灾总数的37.2%,47.7%,8.1%和7.0%。榆林地区1644—1949年旱灾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第Ⅰ阶段为1644—1829年,为旱灾少发阶段;第Ⅱ阶段为1830—1949年,为旱灾多发阶段。该区1876—1879年、1899—1901年和1928—1931年连年发生严重旱灾,代表了3次干旱气候事件的存在,在此期间,榆林地区的气候性质发生了改变,由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转变为温带干旱非季风气候。榆林地区1644—1949年的旱灾有7a左右的短周期,14a左右的中周期,36a左右的长周期。[结论]榆林地区旱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当年降水量的减少,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发生年的降水量分别减少100mm余和150mm余,中小规模的旱灾部分是降水量集中造成,部分是年降水量减少造成的。旱灾等级与频次指示,1644—1829年为气候较湿润阶段,1830—1949年为气候较干旱阶段。  相似文献   
75.
黄土形成与演变模式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赵景波 《土壤学报》2002,39(4):459-466
黄土具有土壤的结构、有机质和淀积产物,黄土主要是风尘堆积后经草原区、森林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的成壤过程形成的。黄土所经受的成壤作用主要是生物作用、弱淋溶作用、CaCO3的迁移和富集作用以及部分地区的粘化作用。黄土是在相对冷干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成熟的灰黄色古土壤,不同地区黄土所属土壤类型主要为灰钙土、栗钙土、棕钙土、棕漠土和黑垆土。黄土形成模式主要是风尘堆积后经不同的成壤作用转变为灰黄色土壤的模式,黄土的演变主要是黄土在后期风化过程、后期成壤过程和成岩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76.
黄土高原现代侵蚀加剧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土高原的黄土侵蚀历史悠久,自沉积时起就存在着侵蚀。黄土侵蚀主要是流水作用造成的,现代侵蚀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加剧的时期。气候变化、土体岩性对黄土侵蚀具有重要作用,但导致黄土侵蚀加速的根本原因是人为作用造成的天然植被的破坏,次要原因是地形起伏加大和新构造运动的不断上升。据此认为,黄土高原的治理是完全可能的,而且通过人类的积极作用,有可能使黄土侵蚀速度小于自然侵蚀速度。  相似文献   
77.
根据野外考察和土层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靖边县沙地土层和黄土层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靖边几个研究点的沙地土层平均含水量小于3%,杨树林地黄土层平均含水量为7%左右;沙地土层含水量远低于黄土层含水量,杨树林沙地和沙柳沙地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土壤干层,杨树林地黄土层出现了发育中等的土壤干层,干层发育深度都已超过6m。干旱气候是引起干层发生的主要因素,人工灌木和树种消耗水分较多也促进了干层的发育。沙地区应以发展耐旱草灌为主的植被,黄土分布区也应发展草灌为主的植被,但在黄土分布的洼地区和有外来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耐旱的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在靖边县这一土壤干层发育较严重的地区,造林一般不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反而会导致深部土壤水分的过量消耗等不良后果,因此该区是不适于造林的地区。  相似文献   
78.
近120年来高陵渭河河漫滩沉积物磁化率指示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高陵渭河河漫滩沉积物共110个样品磁化率、粒度成分的测定分析,研究了近120年来,该地区沉积物在0~4.0 m深度上磁化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高陵渭河河漫滩磁化率随深度具有高低变化节律,整个剖面分6个阶段,第1,3,5阶段频率磁化率值高,第2,4,6阶段频率磁化率值低;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成分有较好的相关性,表现为频率磁化率值低,沉积物粒度成分细,反之则反。磁化率反映了沉积时期水动力强弱变化,第1,3,5阶段对应洪水规模大的时期,指示沉积时水位高,水量大;第2,4,6阶段对应洪水规模小的时期,指示沉积时水位低,水量小。洪水规模的变化间接反映了该地区近120年来气候的波动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9.
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与灾害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关中地区历史时期洪涝、干旱、地震、饥荒等灾害史料的分析,统计出自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20世纪的3000年间每个世纪灾害发生的频率,并对此时间内历史气候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关中地区历史时期气候交替变化较为频繁;重大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出现频率高,且集中于6-10世纪,14-18世纪。同时分析得出该地区历史时期灾害频数与气候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灾害在气候突变时出现频率远高于气候平稳期。  相似文献   
80.
本文根据作者的观察和测量 ,对西安市白鹿塬塬区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白鹿塬塬区确定土壤侵蚀的主要依据是土层厚度的变化 ,并非侵蚀面。塬区侵蚀是塬边侵蚀较强 ,向塬里侵蚀逐渐减弱。塬面上高地侵蚀弱 ,低地侵蚀强 ,暂时性线状流水长期汇集而成的冲沟对黄土塬区土壤的侵蚀更加强烈。气候对土壤侵蚀也有影响 ,冷干和温湿气候均会产生土壤侵蚀 ,冷干期侵蚀量比温湿期大 ,前者侵蚀厚度比后者大 7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