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5篇
  2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杂交中籼高产育种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1999-2000年安徽省中籼区试资料的相关及通径分析得出:每穗总粒数在两年的试验中与产量的直接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两年均较高。选育穗型较大的重穗型结合有助于提高产量。但同时还应该注意穗、粒重之间的相互协调。其单产10.0t/hm^2的产量结构是:在栽插60-66万基本苗的条件下,控制最高苗数达360-400万,使有效穗达230-260万,每穗总粒数160-20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7-29g。  相似文献   
72.
分析了安徽省优质稻米生产的现状、已具备的条件 ,提出了加入WTO以后 ,发展安徽省优质稻米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应用前景 ,为安徽省优质稻米的发展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73.
皖稻167简介     
皖稻167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杂交中籼组合,在历年的省区试、生产试验和试种示范中,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较好、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适宜在安徽及同一生态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5年元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 1999年省中籼区试及本所鉴定试验资料的相关及通径分析得出 ,有效穗数、最高苗数及每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 ,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和千粒重之间均呈较为显著的负相关。产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增加每穗总粒数及单穗谷重均可提高产量 ,但同时还应该注重穗、粒重的协调。单产 10 .0 t/ hm2的产量结构应该是 :在栽插 6 0~ 6 6万苗 / hm2的条件下 ,控制最高苗数达 370万~ 390万 / hm2 ,使有效穗达 2 5 0万~ 2 80万 / hm2 ,每穗总粒数 170~ 2 0 0粒 ,结实率 80 %以上 ,千粒重 2 7~ 2 9g。  相似文献   
75.
氮肥高效利用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我国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平均仅在28%-37%之间(低于世界一般水平15-20个百分点)。江苏一季的施氮量超过国际公认的的安全标准(年施氮量225kg/hm2)达27.6%。按此标准,则每年至少造成180万吨的氮肥(纯N)的浪费。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缓释、控释性等有机肥料的施用,可提高氮素的利用率,但成本太高。我国科学家已在水稻第12条染色体上检出1个QTL与氮素利用率关联,且表现出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因此,培育适合于不同栽培条件的氮高效新品种,是切实可行的。这对于降低氮素肥料的使用量,保护环境,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6.
温度对水稻幼穗大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夜间黑暗低温(20~21℃)比高温(25℃)条件下,能使第一枝梗数增加1.5个,幼穗颖花数增加77.9粒。去分蘖比不去分蘖的第一枝梗数增加3.6个,幼穗颖花数增加177.9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