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4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810篇
林业   588篇
农学   2316篇
基础科学   364篇
  302篇
综合类   6614篇
农作物   1340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929篇
园艺   713篇
植物保护   23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612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814篇
  2011年   864篇
  2010年   641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811篇
  2007年   744篇
  2006年   702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463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1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短穗兔耳草的克隆生长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华坤  赵亮  赵新全  韩发  古松  周立 《草业科学》2006,23(12):60-64
以调查统计的方法研究了高寒草甸匍匐茎植物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无性系的生长特征、形态特征以及能量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匍匐茎只有1条的短穗兔耳草最多,占60.47%,匍匐茎有4条的短穗兔耳草只占6.98%。在牧草生长盛期,短穗兔耳草无性系的基株高度4.03 cm,根长为9.11 cm,叶数为7.98;分株高度0.85 cm,根长2.73 cm,叶数为3.08;匍匐茎的茎生叶数为12.54,长度为15.14 cm,匍匐茎比节间重为2.18 mg/cm,粗度为0.97 mm,不同构件的干质量呈现出基株>匍匐茎>分株>茎生叶的规律。随着匍匐茎数目的增多,短穗兔耳萆无性系的基株根长逐渐增加,用于克隆繁殖的能量投资也有增加的趋势,其他参数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2.
玉米穗腐病是严重的世界性真菌病害,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是我国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明确叶菌唑在我国玉米穗腐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叶菌唑对2019至2021年采自我国山东、河南和江苏3个省份的35株轮枝镰刀菌菌丝生长以及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并测定了该药剂对轮枝镰刀菌产毒(B族伏马毒素,type B fumonisins,FBs)能力及产毒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测定叶菌唑处理后轮枝镰刀菌菌丝麦角甾醇、胞内甘油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电导率的变化,探究了其作用机制;同时评价了叶菌唑对田间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叶菌唑对35株轮枝镰刀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对轮枝镰刀菌的菌丝生长以及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及芽管伸长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其中:叶菌唑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05~0.02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12±0.006)μg/mL;EC50浓度的叶菌唑对轮枝镰刀菌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及芽...  相似文献   
73.
为探讨重金属镉(Cd)对柠条种子萌发的毒物刺激效应,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研究了不同Cd2+浓度(0,2,5,10,15,50mg/L)对柠条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mg/L的Cd2+浓度下柠条种子的发芽率、胚芽和胚根的长度达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3.8%,13.4%和11.2%,根和芽的POD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9.2%、1.8%,CAT活性比对照增加6.3%、10.4%;Cd2+浓度为50mg/L时,柠条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46.9%,26.1%和27.8%;高浓度Cd2+(10,15和50mg/L)对柠条种子萌发及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低浓度Cd2+(2、5mg/L)表现为促进作用。镉对柠条种子萌发具有"低促高抑"的毒物刺激效应,5mg/L的Cd2+浓度为柠条种子萌发刺激效应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74.
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为材料,设置2个生长环境(荒漠绿洲区、高海拔地带),通过观测幼穗分化进程及开花习性,探究生境对无芒雀麦幼穗分化及生殖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幼穗分化从分蘖期开始至抽穗期结束,分为初生期、伸长期、结节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和完穗期8个时期。幼穗分化是从生长锥顶端第1枝梗原基与小花原基开始分化,相同小枝梗上原基与小花原基均是自下逐渐向上发育;整穗是从顶部向下逐渐开花,下部枝梗开花时间小于上部枝梗;小穗上的小花由下向上逐步开花。与荒漠绿洲区相比,高海拔地带的无芒雀麦幼穗分化时间晚,周期缩短,穗部赤霉素(GA)、脱落酸(ABA)及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高,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和种子千粒重较低,但高海拔地带单穗成熟种子粒数与单位面积内种子产量高,更适合无芒雀麦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75.
《新疆林业》2015,(2):47
乌鲁木齐市北方园艺场已有18年生产、管理苗木的历史。北方园艺场旗下现有奎屯农业开发生产基地、阿克苏育苗基地、头屯河良种采穗园、五一苗木花卉基地,拥有良种采穗园、生产示范园、苗木生产基地、花卉中心共4300亩,保护地面积8800平方米,各类苗木品种近百个,苗木销售遍及全疆各地,是新疆大型苗木繁育基地之一。18年来,我场作为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新疆  相似文献   
76.
《新疆林业》2015,(1):47
乌鲁木齐市北方园艺场已有15年生产、管理苗木的历史。北方园艺场旗下现有奎屯农业开发生产基地、阿克苏育苗基地、头屯河良种采穗园、五一苗木花卉基地,拥有良种采穗园、生产示范园、苗木生产基地、花卉中心共280公顷,保护地面积8 800平方米,各类苗木品种96个,苗木销售遍及全疆各地,是  相似文献   
77.
78.
不同用量纳米材料对生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意大利生菜和红脆香生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用量石墨相氮化碳纳米材料(0、50、100、150、200 mg/L)对2种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材料用量在50~150 mg/L时对2种生菜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有促进作用,用量在100 mg/L时,意大利生菜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用量在150 mg/L时,红脆香生菜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纳米材料用量达到200 mg/L时,对生菜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减小,甚至出现抑制萌发的现象。较高用量(150、200 mg/L)的纳米材料可以促进生菜胚根的伸长,用量在150 mg/L时,意大利生菜胚根最长,比对照(CK)增加了24.80%;用量在200 mg/L时,红脆香生菜胚根最长,比对照增加了37.20%。施加纳米材料对生菜胚芽长度的影响不显著。总之,纳米材料用量在50~150 mg/L时,可以促进生菜种子的萌发;较高用量(150、200 mg/L)的纳米材料可以促进生菜种子胚根的伸长;施加纳米材料对胚芽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9.
80.
利用籼粳交RIL群体对水稻发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位水稻发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的QTL,鉴定新的耐冷基因位点,丰富水稻耐冷性的分子遗传基础。以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品种泸恢99(Luhui 99,R99)和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Shennong 265,SN265)杂交衍生的144个F8稳定遗传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试验材料,以低温条件下水稻种子发芽率和苗期叶片赤枯度为耐冷性鉴定标准,采用QTL Ici Mapping v3. 0软件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发芽期和苗期耐冷性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控制发芽期耐冷性的QTL和1个控制苗期耐冷性QTL,分别位于第3,5,9染色体上,命名为q LTG-3、q LTG-5、q SCT-9,3个QTL的LOD值分别为3. 60,2. 73,2. 52,加性效应为0. 09,-0. 10,-0. 09,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1. 02%,14. 07%,12. 18%。其中,检测到控制发芽期耐冷性的q LTG-5位于分子标记R5M13~RS8,遗传距离约8.0 c M,该区间未见相关水稻耐冷性QTL的报道,可能是一个新的控制水稻发芽期耐冷性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