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畜牧兽医   1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探讨 Ca2+荧光探针 Fluo-3 AM 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Myocardi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RMMECs)最佳装载浓度和时间。将 Fluo-3 AM 分别稀释成1、2、3、4、5μM/L,每一浓度的探针分别装载细胞5、10、15、20 min,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荧光信号的强度、位置、装载探针后细胞的形态来观察装载效果。结果表明:1~3μM/L的Fluo-3AM负载5~20 min均不出现荧光信号;4μM/L 的 Fluo-3AM 负载5~10 min 时即出现荧光信号;5μM/L 的 Fluo-3 AM 孵育细胞15 min后出现清晰且分布均匀的荧光信号。Fluo-3AM对贴壁生长的RMMECs负载效果主要受探针浓度和负载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芪参口服液的最佳水提工艺,选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干膏率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的黄芪甲苷含量为考察指标,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和加水量为提取工艺的考察因素,对芪参口服液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工艺有极显著影响,而加水量对工艺无显著性影响,故确定芪参口服液最佳煎煮条件为加水量10倍,煎煮3次,每次1h.该制备工艺操作可行,质量可控,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对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3个剂量组分别按20、80、160 mg/kg体质量给小鼠灌服淫羊藿苷水溶液,正常对照组和照射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灌胃16 d。第6天照射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小鼠用5.0 Gy60Co-γ射线进行单次全身照射。照射后第10天检测小鼠的血液学指标、脏器系数及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结果:与照射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的白细胞和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3个剂量组的血小板显著升高(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淫羊藿苷对小鼠辐射造成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芪参口服液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芪参口服液对免疫力低下小鼠的保护作用,用环磷酰胺造小鼠免疫力低下模型,同时灌胃给芪参口服液,分别测定小鼠的胸腺系数、脾脏系数、血清溶血素水平、血清IL-2含量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显示:芪参口服液能够显著增加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显著增强其血清溶血素生成水平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P<0.01)。表明芪参口服液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探讨抗病毒中药有效成分能否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IMMVECs)表达IFN-γ,本实验采用双夹心ELISA方法检测了穿心莲内酯、人参皂苷Rb1、苦参碱、绿原酸和甘草次酸等5种中药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的大鼠IMMVECs表达IFN-γ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穿心莲内酯、人参皂苷Rb1、苦参碱、绿原酸和甘草次酸均可以诱导大鼠IMMVECs表达IFN-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都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在同一个时间段内, 5.0 mg/L穿心莲内酯组IFN-γ的表达量高于10.0 mg/L穿心莲内酯组,20.0 mg/L人参皂苷Rb1组IFN-γ的表达量高于40.0 mg/L人参皂苷Rb1组,20.0 mg/L苦参碱组IFN-γ表达量高于40.0 mg/L 苦参碱组,5.0 mg/L 绿原酸组IFN-γ的表达量高于10.0 mg/L绿原酸组,5.0 mg/L甘草次酸组IFN-γ的表达量均高于10.0 mg/L甘草次酸。本结果提示:穿心莲内酯、人参皂苷Rb1、苦参碱、绿原酸和甘草次酸均可以激活MVECs诱生IFN-γ,而IFN-γ的表达可能与中药的抗病毒作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小檗碱对LPS诱导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小檗碱对脂多糖(LPS)诱导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PMN)跨内皮细胞迁移(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TEM)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利用Tran-swell培养系统模拟内皮屏障,观察1μg/mL LPS刺激及5μg/mL小檗碱干预时,6 h后穿越内皮屏障PMN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LPS致炎诱导了PMN的TEM增加,小檗碱干预则能显著抑制LPS的诱导作用。试验表明,抑制PMN的TEM是小檗碱治疗LPS性炎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7.
为了研究黄芩苷、连翘酯苷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分泌IFN-α、IFN-γ的影响,本试验以体外培养的PMVECs为模型,用ELISA法检测这2种中药成分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诱导PMVECs分泌IFN-α和IFN-γ的量。结果表明,黄芩苷在10 μg/mL,24 h时诱导PMVECs分泌的IFN-α和IFN-γ的量均最高,连翘酯苷分别在20 μg/mL、12 h时和5 μg/mL、24 h时诱导PMVECs分泌的IFN-α和IFN-γ的量最高。这一结果为体外筛选诱导PMVECs表达干扰素的中药成分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成分的抗病毒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研究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对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分泌IFN-γ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CS的免疫增强机制提供资料。体外培养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MVECs),CS分为10、50、500 μg/mL 3个浓度组刺激RMMVECs,ELISA法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结果显示,RMMVECs正常情况下能够分泌一定量的IFN-γ,经CS处理后IFN-γ的分泌量显著升高,且3个剂量组在刺激后24 h分泌量均达到峰值。结果表明,CS诱导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IFN-γ可能是其免疫增强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9.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促进作用.近年来,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在炎症和免疫应答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可向T细胞呈递抗原[1],激活后还可以表达或上调表达多种免疫功能相关分子[2],并能影响粘附其上或穿越内皮层的免疫细胞的功能[3].  相似文献   
80.
通过检测槲皮素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浓度变化,探索中药复方主要成分槲皮素对仔猪水肿痛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 e组、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组等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10 mg/L槲皮素可下调SLT-Ⅱ 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及sICAM-1的分泌,12 h内使NO、ET-1及sICAM-1的分泌浓度接近正常水平;1、5、10 mg/L槲皮素不能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P-选凝素和TNF-α的分泌.结果表明,槲皮素通过抑制SLT-Ⅱ 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sICAM-1的过量分泌,缓解肠道微循环障碍,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治疗水肿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