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典型土壤中铜、锌、镉形态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采用BCR连续提取法测定了黑土、潮土和红壤在20多年不同施肥措施(不施肥、施化肥、化肥有机肥配施)下土壤中Cu、Zn、Cd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黑土施用磷肥提高了Cu、Zn的酸提取态和氧化物结合态比例,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Cu、Zn的酸提取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降低了Cd的有机结合态比例;潮土单施化肥或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酸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Zn比例;红壤施磷肥提高了Zn的酸提取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施有机肥提高了Cu、Zn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对作物籽粒和秸秆Cu、Zn、Cd浓度与其在土壤中各形态含量作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黑土中Cu、Zn、Cd的生物有效态以酸提取态为主;潮土中Zn、Cd的生物有效态以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红壤中土壤酸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u、Zn、Cd都具有一定的生物有效性。Cu、Zn、Cd总量和EDTA-可提取态是黑土和红壤重金属形态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2.
红壤丘陵生态系统矿质元素的运动与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3.
74.
基于野外调查和文献研究,本文报道了贵州省被子植物5个新记录属,分别为千屈菜科的水苋菜属(Ammannia)、莎草科的克拉莎属(Cladium)、唇形科的簇序草属(Craniotome)、水鳖科的水鳖属(Hydrocharis)及玄参科的毛蕊花属(Verbascum)。相应的新记录种为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克拉莎(Cladium jamaicence subsp. chinense)、簇序草(Craniotome furcata)、水鳖(Hydrocharis dubia)和毛蕊花(Verbascum thapsus)。凭证标本存放于贵州大学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GACP)。  相似文献   
75.
为探究地红蝽Pyrrhocoris tibialis St?l的特殊取食行为及其取食选择性,通过在室内外观测并全程记录地红蝽的取食行为,研究其对12种植物种子以及不同部位和不同成熟度苘麻种子的取食偏好性。结果表明,地红蝽室外取食行为包括寻水、吸水、清理、离开、搜寻、摩擦、刺探、插入、携带、攀爬、取食、静止和离开共13个过程;在室内有92%的地红蝽具先吸水后取食的行为,8%只进行吸水行为。地红蝽对苘麻种子的取食偏好性最高,选择率为41.71%,取食时长为77.30 min,刺探次数为3.44次,均显著高于其余植物种子;地红蝽对苘麻种子种皮厚度最薄(96.12μm)的左肩部位取食选择率最高,为28.93%,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对成熟度最高的深色苘麻种子取食偏好性最高,选择率为42.00%,取食时长为182.94 min,刺探次数为6.44次,高于次深色和浅色苘麻种子。表明地红蝽取食行为是吸水-携带种子攀爬-取食的特殊取食行为,且偏好取食苘麻种子并对种皮厚度最薄部位和成熟度最高苘麻种子的取食偏好性强。  相似文献   
76.
利用玉米醇溶蛋白(zein)纳米粒子的运载功能,以阿拉伯胶(GA)为稳定剂,通过测定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吸光度等参数,研究GA-zein核壳结构对姜黄色素(Curcumin,cur)包埋率影响并探讨姜黄色素包埋后存在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zein在低质量浓度下形成均匀、分散的球状纳米粒子,随着zein质量浓度的增加,纳米粒子发生聚集、粘连、熔融等变形效果;当阿拉伯胶作为稳定剂,且添加量为0.3 g时,GA-zein-cur分散体系最稳定;姜黄色素与zein质量比为1∶10时,GA-zein-cur纳米粒子最稳定,包埋率高达95.90%,形成了均一、稳定、透明度高的姜黄色素水溶液。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和铜(Cu)残留对土壤固氮菌的生态毒性效应,为评价兽药的环境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对从花生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一株优势固氮菌RpEC2071进行氟苯尼考和铜胁迫处理,试验设置空白组(0μg/mL)、氟苯尼考添加组(40μg/mL)、Cu添加组(200μg/mL)和混合组(氟苯尼考40μg/mL+Cu 200μg/mL),并于给药后采样。采用苯酚硫酸法和96孔法研究氟苯尼考和Cu单独或联合处理对固氮菌胞外多糖产生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RT-qPCR测定分析固氮菌生物膜及固氮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氟苯尼考和Cu单独胁迫会促进生物膜的形成,二者生物膜形成能力约为空白组的2倍;混合胁迫会抑制生物膜的形成,空白组生物膜形成能力是其3.1倍。胞外多糖分泌结果与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生物膜相关基因与氮代谢调控基因呈显著正相关,氟苯尼考和Cu的添加改变了fli Q、nif H和nnr R等基因的表达水平,且二者联合处理后会对其表达分别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结论】氟苯尼考与Cu的单独或联合胁迫影响固氮菌RpEC2071中生物膜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对其生物膜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